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生态保护 生态城市

|| 收藏本站

承德依托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发布时间:2010-08-17 11:42:28



    坐拥自然之美的历史名城

    承德,作为一座城市,它的发展缘起于清代康熙皇帝在原称“热河上营”的地方肇建了避暑山庄,这里的自然条件奇特深秀,被赞为“无暑清凉地,移天缩地都”。当年,清康熙帝就是看中了承德是“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的宝地,“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创造了避暑山庄这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杰作,在建筑中将中国几千年的儒、道、佛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表达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自建城之初,承德就是一座依托于自然之美的生态城市。可以说,生态之美成就了承德的立市之源,其正如《御制避暑山庄诗》恭跋中的描述:“自京师东北行,群峰回合,清流萦绕,至热河形势融结,蔚然深秀。古称西北山川多雄奇,东南多幽曲,此地实兼美焉。盖造化灵淑特钟于此。”

    承德于2003年在河北省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构想。2005年,承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被提出并经人大审议,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地推进生态市建设。

    开展生态市建设仅一年,承德市7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达标率较上一年上升8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较上一年增加了21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较上一年下降了21.4%,二级天数增幅和污染指数降幅列全省首位。截至2009年,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已经从2006年占全省的40%提升到占全省的50%,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初见端倪。

    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到2020年,承德经济增长方式将显著转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经济初显成效,生态文化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成山水相依、集约循环、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2009年,承德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依托承德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生态市建设,以在发展中维护并改善承德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的,并以环境改善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实现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承德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开启生态文明探索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承德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承德因毗邻北京、天津,责无旁贷地成为了首都生态圈的最后屏障。承德地处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区前沿,位于京津上游及上风向,与京津同处海滦河水系,共居一个生态环境单元,分享一地自然资源,肩负着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构筑京津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全市3.9万平方公里的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成为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平均每年向密云水库输水4.7亿立方米(包括地下水),占水库来水量的59%;向潘家口水库输水17亿立方米,占水库来水量的82%。

    生态环境全省领先

    现在承德的区位要求承德必须要担负起首都圈的生态屏障的作用。这要求承德的生态环境保护始终要处于首要考虑的位置。

    多年来,承德为有效发挥区域生态安全的功能,在生态环境上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营造了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拥有华北最大的万顷林海。大片的草原和林海,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华北之肺”;为改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从十几年前,承德市就开始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承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5处,省级保护区达到8处,总面积达到293305.9公顷,近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一半,数量与质量均为全省第一;建有森林公园16个(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占国土面积的2.68%;森林覆盖率达到54.8%。林地面积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积占4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18.75%,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保护区总面积的50%。

    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为保护水环境,近年来,承德不断加大污染减排工作的力度,对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境内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排污实现了实时监管,确保排污企业达标排放;为控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承德不断增加治理资金投入,截至2009年,全市所有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全市大中型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一直保持在100%,小型项目保持在9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总量的增加。全市超过600家废水超标排放企业被整改,千余家“十五小”被关闭。

    承德是资源大市,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98种,探明的钒钛、钼、萤石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四位和第四位,铅、银、铂、钯、磷矿储量居河北省首位,是我国除攀枝花外唯一的大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矿业已经成为承德的支柱性产业,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德严格控制矿山最低生产规模,管理监督生产秩序,通过“百矿披绿”工程、绿色矿山建设保证金制度等措施保护矿山生态。通过不断实践,选取多种植物恢复植被,有效恢复了尾矿库的生态,同时遏制了尾矿二次扬尘造成的污染。矿区生态得到很大改善。成为河北省矿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典范。截至2009年底,承德建成“花园式”矿山100家。现在,已有超过90%的重点矿山企业实施循环用水,仅此每年就减少排放8000余万吨污水。多年来,严格的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措施,保证了承德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调整结构紧守环境关

    多年来,为做好京津的生态屏障,承德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紧守“环境关”,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一律禁止审批,禁止建设的项目近千项,仅此每年减少利税收入就超过十几亿元人民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已经成为了承德的头牌,市委、市政府对多年传承、建设下来的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谋划,推动生态资源加速转变为承德的发展优势,开启了承德生态文明的探索之路。

    推进生态文明向纵深发展

    承德的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代表性强,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以生态文明为纲,以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为抓手,通过助推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分阶段、分目标、有序地推进承德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

    承德的生态市建设主要是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民生质量,推进社会、经济、民生的整体进步,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为目标。2005年,承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被提出并经人大审议,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地开展生态市建设。

    自生态市建设开展以来,承德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知名专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把脉、支招,引进先进的科学理念、技术手段,扬长避短,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已完成总投资15.3亿元的生态产业、清洁生产等98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从1个没有到11个中心城镇全覆盖的目标。

    环境工程的加快建设带来的环境效益是承德的多项环保指标在GDP增速高于10%的背景下实现跨越式的提升: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就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20天,较“九五”末增加了224天;森林覆盖率达到54.8%,较“九五”末增加了13%;境内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2%,较2005年增加了1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18.75%,较2005年增加了12.43%。

    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科学有序

    2009年,承德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生态功能和良好的生态基础,被环境保护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地区”,成为河北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今年3月,承德已经通过了《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规划(纲要)》论证工作,正式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实施。

    承德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特征、资源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编制或实施了《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规划》、《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和《承德市重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根据区域承担的生态功能,将辖区划分为两个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并明确了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建设方向和保护措施;制定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了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行业;纳入了物态文明(物质)、心态文明(精神)、体制文明(政治)和认知文明(文化)的建设内容;明确了2020年前的生态建设任务。其中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涉及的总投资就达313亿元,256项重点工程。2008~2010年的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中的159个项目,2008、2009两年已完成69项,完成计划任务的111%。

    承德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逐年退出操作力度,目前已经关停了237家(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落后产能及工艺设备)和256台燃煤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全市7条河流25个监测断面,高于全省平均16个百分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最优。

    生态创建步步为营

    在推动承德生态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在不同阶段将全市上下的意志和目标统一,市委、市政府依靠“六创联动”模式,以环保创建为载体,把生态建设变成全市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行落实。

    1984年以来,承德市先后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创建工作。实施了“六创联动”工程,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建设列入“六创联动”工程中,市委成立了“六创联动”办公室,定期督导创建工作的落实,并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牵头、人大督导、全市齐动的推动模式。承德通过创建,一步步地将生态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营造和谐的绿色家园

    2009年,为了推进承德的发展,承德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是依托承德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生态市建设,以在发展中维护并改善承德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的,并以环境改善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这是承德探讨实践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之一,是实现生态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探索,这也是承德生态文明的理论的重大实践——通过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承德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旅游名城

    “作为京津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生态崛起是承德科学发展的选择。”承德市委书记杨汭认为,“承德丰富的生态资源,经过科学的谋划和实施,完全能够转变为承德巨大的发展优势。”

    目前,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承德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4.8%,并已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6处,开发景点380多处。承德市规划建设了佟山、罗汉山等43处城市山体文化主题公园;在武烈河、滦河城区段上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橡胶坝群,形成了480万平方米的水景观带;坚持把造林绿化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广林果、林苗、林药、林草等间作和林畜养殖等生态经济性造林模式,大力种植生态林,市区域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8.5倍,沙化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34.8%,优良的自然环境,不断改善的生态质量,为承德的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绝佳的资源。

    2009年,承德累计接待游客10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42.7%。根据规划,今年承德将投资366亿元加速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预计今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将达到1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承德旅游业能出现如此好的发展势头,是科学发挥生态、区位、文化、资源等四大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的结果。因为承德担负着京津生态屏障的责任,要想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承德放弃了依赖资源开发增长的发展方式,把休闲旅游作为未来第一战略支撑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方向,把发展第二产业作为产业生态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

    “要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百姓拓财源。”承德市市长张古江表示,承德必须坚持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

    基于这种认识,承德引入生态“核算”机制,以生态领先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统领的钒钛钢铁、现代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下,几年来已关停、取缔小钢铁、小水泥等排放不达标企业1000多家,拆除燃煤锅炉500多台。落后产能取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由六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弥补,预计到2013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达到692万千瓦,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全市休闲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15%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将超过两亿美元,届时承德将实现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的高速发展,达到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本条件和指标要求,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下一步承德将继续推进《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规划》、《承德市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以实现环境质量“华北最优、全国知名”为目标,助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到2020年,承德将达到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本条件和指标要求,承德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为创造人类生态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21 23:59:5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