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生态保护 生态城市

|| 收藏本站

黄海明珠变身绿色新城
发布时间:2015-04-07 12:10:00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李钰 记者李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北部,200公里长的海岸线包裹着一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这里火热的城市建设场景与“海、湖、山、岛”融为一体,到处充满生机。城内“青山、碧海、绿城、泻湖、湿地”一应俱全,自然与经济和谐共生,历史与文化互促共融。

    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黄海明珠”,为了配合连云港市东部城市大发展、大建设、大开发的契机,这里的村民远离一条船、一根橹、一张网的生活,开始了城市人的生活。如今,连云港利用新城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平台,借以带动全市发展,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环保为先、绿色为重,走出了一条绿色新城的建设之路。

    依海而生,带动城市发展升级

    连云港市的城市布局形似大鹏,向东拥抱大海,而包含32.6平方公里滩涂、25.4平方公里海域的连云新城正位于布局的核心。

    为了带动全市的整体发展,连云港市围绕“港产城”一体化战略,把连云新城作为港口、产业衔接配套和功能支撑的载体,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高新科技等产业。

    连云新城规划项目负责人周燕宁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填海建设新城,还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

    连云新城东临连霍高速起点,西至临洪河西堤,南靠242省道,北以外堤为界,与连云港市主城连通,区位优势明显。另外,这里坐山面海,水系较多,具备塑造水乡和港湾城市的条件。

    “另外,这里拥有大量易改造的土地资源。浅滩涨潮水深在两米以下,经排水改造就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周燕宁说。

    通过对现有滩涂、盐田和浅海淤积带的改造和利用,规划面积58.8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将在盐田滩涂大海上崛起。其中,金海大道以北近20平方公里为填海造陆,10平方公里的临洪河口湿地被原生态保留,构筑与海亲近的发展蓝图。

    生态低碳,规划建设处处体现

    2012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连云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标志着连云新城由填海造路的时代跨入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按照《连云港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要求,秉承生态、低碳、智能的规划建设理念,连云新城先后完成了《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低碳生态建设规划》、《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等100多个专项规划设计,形成了层次分明、科学系统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引进集成国内外最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系统,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形象,而且也为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提供了“模板”。

    在“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计划中,记者看到,计划明确要求商务中心区50%以上的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主要交通路段、公共场所要普及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安装约2000盏太阳能照明路灯。

    正在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进行建设的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就是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典范。项目负责人王建平介绍,占地95亩、建筑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是新城着力打造的首座绿色二星级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全钢结构,提高建设效率。

    “在节能方面,我们采用了总集热面积达987.36平方米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每年节约电量108万千瓦/小时。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中央空调系统全部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能节约2/3的电费。另外,施工过程中一改传统打桩工艺,采用放坡固化法,节约项目资金超过3000万元。” 王建平说,“在室外,我们运用了透水地面和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日常绿化景观用水的需求。”

    “自然保护+娱乐开发”的可持续海洋公园建设模式,让总面积达5万多公顷的连云新城海州湾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成为我国首批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这里西墅湾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采取了“滩面清理整治+常态化工程干预”处理模式,成功实践了“盐碱绿化、淤质桩基、围堰处理、开挖换填”等多项课题。

    站在总投资11.9亿元、全长6.5公里的海滨大道上,连云新城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金海岸公司董事长周瑞荣介绍说,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爆破挤淤筑堤、吹填淤泥造地,以及真空预压加固地基等方法,大量减少外运砂石,压缩二次加固环节,大大缩短筑路工期。

    宜居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新城建起来了,宜居才是根本。

    连云新城总体规划评审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润强介绍说:“新城最大的品牌是‘生态’,将新城的湿地进行原生态保留,既丰富了新城生态经济的发展内涵,又充实了复合型生态城市的功能体系。

    为了将规划落到实处,新城总规确定的同时,临洪河口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制定,连云新城滩涂综合开发实验区筹建、湿地水功能区由农业用水区调整为饮用水源区、临洪河口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普查等工作也陆续开启。新一轮“退养还湿”工程,让新城内人工恢复的湿地面积接近湿地总面积的一半,湿地保护区内动物超过500种。

    在推进新城建设的过程中,连云新城尽可能有效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注重当地野生植被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确保道路建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使整个城市绿化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不到3年时间,商务中心区绿化面积就超过150万平方米,近20%的面积被绿色覆盖,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新城的“绿量”。

    为了提升环境质量,新城总长2.5公里、日处理污水达2.13万吨、占地规模0.2065公顷、总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的污水泵站和管网建设接近完工。工程建成后,将杜绝城内污水外溢,改善市区河流的水体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水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随着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黄海之滨的生态新城展露出适宜人居的特性。近100公里的景观水岸,928公顷的淡水湖、河,10平方公里的湿地,10公里长的海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岸线面貌。由于保护措施到位,西墅、湿地、海岸已然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23 18:21:44,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