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市县速递

|| 收藏本站

把事情做到村民的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2-11-23 16:20:10
 

 

孟官村驻村干部帮孩子们补课

 

孟令华(左一)在村里走访 

244的岩石中掘出深井,村里的灌溉水源有了;杀虫灯既杀虫子又环保,村民们的种地观念在改变。向农村派驻第一书记”,并不新鲜。但邹城向全市887个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而且书记们把事情做到村民的心坎上,确实不容易。 

村里有了灌溉水源 

大束镇龙山前村,邹城市最北部的村庄,盘龙山包围的300亩土地里,麦苗已长得同手指一般高。 

若在往年,村主任申传金不敢预测明年的收成,尽管这片地是公认的好地。麦苗返青时,下一场雨;灌浆时,再下一场,这才能保证收成。看天预测收成的情况已持续多年,做了20年村主任的申传金做梦都想在山脚下开一口深井,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 

45,邹城市物价局的孟令华来到龙山前村报到,他的到来,实现了申传金的梦想。孟令华协调20万元打井资金,244的岩石中掘出一口深井,这口深井实现龙山前村96户村民的浇灌梦想。 

深井打好了,怎么把水引入农田,还需要配建一些附属设施。协调这些设施的建设资金成为孟令华的下一个任务。 

龙山前村每家都有浅水井,孟令华走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都在喝成桶的纯净水。而村民自家的井水受河水污染影响,多有异味。我们做了个电解实验,发现村民拿来的井水里杂质很多。为了让百姓吃到干净的水,我们先引进了一台净水设备。孟令华说。 

如果灌溉的问题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还存在问题,村里的路也该修了……孟令华向记者盘算着他的计划。 

教会村民科学种菜 

在城区上班,程勇每天8点半前到办公室即可。而去白水村当书记,程勇常常7点半就要坐车赶路。 

没当第一书记,邹城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程勇并没有太多的农村生活体验。如今8个月过去了,程勇常把我们村挂在嘴边,在饭桌上也不忘推荐。 

在看庄镇孟官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孙卓勇,更习惯把自己称为孟官村的第505口人。村民们也给了他一个更形象的称呼:背包书记。两年前,孙卓勇买的户外旅行包,下村时他也背着,里面有笔记本电脑、给学生看的课外书、给农民带的技术读本等。 

放暑假了,孙卓勇发现很多孩子都没人照看。他和驻村队员一商量,从村委腾出一间房,办起义务辅导班,给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孙卓勇在邹城市科技局工作,如何把更多的科技知识引进村里,是孙卓勇考虑最多的事。 

村里多种土豆,村民孟宪礼每年都要忙活着给土豆打药防虫害。好的土豆去年卖到7毛钱一斤,但被地老虎咬上一口,2毛钱也没人要。在孙卓勇看来,村民杀虫并不一定要打农药,只要装几盏杀虫灯就可以。1盏杀虫灯能覆盖60亩地,有了10台杀虫灯,孟官村的土豆就不需要打农药了。我们的第一书记懂科技,我们现在的土豆不被虫咬,还是无公害的。 

突击暗访驻村干部 

干部驻村,邹城市搞了10多年。过去认为,只要给村里出钱、修路、打井等,办点实事就行了。 

今年邹城市改变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方法,组织关系转移到村里,吃住在村里或在管区,每周在村工作不少于4天;逐家逐户走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村情民意电子档案;融入村级工作,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矛盾解决在村里。 

从过去驻村,到驻村干部入户,这看起来好像只是个形式上的变化,但对干部作风、对干群关系来说是质的变化。大束镇龙山前村第一书记孟令华说:农村白天都下地干活,找不到人。为此,他开展夜访,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和老百姓实现了心贴心的交流。 

不仅如此,邹城市还琢磨出不少暗访的办法。420,邹城下派办负责人分了两队,到大束、张庄等突击暗访,“谁也不知道我们要去做什么。邹城市下派办副主任侯翔斐说,下派办工作人员冒充村民给第一书记打电话。为了防通气,暗访完一个村立即走,甚至在结束后,再杀个回马枪 

暗访的结果让很多驻村干部都没想到,对于表现不合格的人,邹城电视台进行通报,主持人一一宣读字幕上的名字。在大会通报的第二天,邹城一管区书记和农机站站长被撤职,自费去党校学习班学习。 

除了暗访,10月份开展的红箱子进村”,这也让许多人紧张了一回。76名民意调查员背着箱子,带着红色问卷,13天的时间随机走访7万余群众,形成一份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的分析报告。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也是打通政策最后一米的有效措施。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说,群众最大的不满意,是干部与群众离得远”,因为”,群众觉得有些干部不亲、政策不实、社会不安”,这恰恰对应了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上述考核措施就是让驻村干部和群众走的更近。 

记者手记>>别让驻村干部作秀走过场 

从市直部门选取优秀干部,派驻到农村做第一书记”,在很多地方,这一措施都在积极推广,工作形式本身并不新鲜。但就邹城市而言,它的特色是把第一书记派驻到所有的行政村,而且书记们把事情做到村民的心坎上,确实不容易。 

让常年在办公室工作的机关干部走到乡村中,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农民的需要,利用自己对外联系的优势资源和智慧,帮助农村解决问题,这是对民生无小事非常贴切的实践。 

在一些地方,选择部分能够成为新农村形象代表的乡村作为派驻地,这似乎被看做走过场的形式。邹城市却把地理位置偏僻的村作为派驻地点,这更能检验派驻干部的工作实效,也能不让这些村庄始终被冷落。 

当一个有责任心的第一书记”,把百姓的问题和需求反映上去,让惠民的聚光灯照到这些偏僻的村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6-02 14:42:1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