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市县速递

|| 收藏本站

日照东港区新农村建设力戒千村一面和过度楼房化
发布时间:2013-01-05 14:50:55

    在东港区的各个乡村穿行,幽静的街巷,错落的农舍,整洁的道路,还有纯朴的民风,浓郁的乡村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前全区的垃圾清运已服务到每个农户,茶园、蓝莓、黑木耳、金银花等生态产业发展迅猛,茶园发展到10万亩,蓝莓1.5万亩,建起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7处。

    傍晚时分,竖旗岭村的农家小院里炊烟袅袅。村中心的大柳树下,一群放学后的孩子在追逐嬉闹,50多岁的焦建利带着孙女在树旁玩耍。“这棵树得有几百年了吧,打我记事起就在这儿。”焦建利仰头看着高高的树冠,慢悠悠地说。

    竖旗岭村有600多户人家,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穿过村子,正冲着这棵大柳树。当初修路时,有人建议把大柳树砍了,不仅方便通路,还可卖几个钱。但大柳树既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竖旗岭村的“标志”。最终,大树留下来,路拐了弯。

    古树老屋、历史古迹、文化遗存甚至一条街道、一段河岸,都可能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如今在东港,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挖掘。西湖镇大花崖村是明朝状元焦竑的老家,村里建有状元坊,与附近一棵上千年的银杏树相对而立,是当地一大景观。现在,村里又在修建焦竑文化展馆。村支书苏日江介绍说,重视教育就是我们村的“魂”,20年前投资60多万元盖起了村小学教学楼,孩子们都知道村里出了个焦竑,学习很自觉,每年至少能考上五六个本科生。

    东港区这几年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特别是对西部山区的几个乡镇,已投入1.6亿多元用于修路、治河、山林绿化、村庄整治等。区委书记郑加贵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是把农民的房子简单推倒建楼房,而是遵循因山、因水、因文化制宜,合理配置乡土绿化、乡俗场所,注重延续地域乡土文化、乡村旧的空间格局和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保持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让美丽乡村留住自己的特色和“灵魂”。

    三庄镇讲合沟村重建就是很好的例子。该村在大山深处,由于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需整体搬迁。盖楼房?有村民觉得生活不方便;再盖平房?有人不甘心走老路。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到村里调研,建议尊重农民意愿,并请来规划部门帮忙。经过多次修改,一个依托当地地貌特点、适合农民生活需要的新村建设方案获得大家认可。

    去年11月的一天,记者走进讲合沟村,村民孔繁平正在村边一条河渠治理现场干活。他指着依山而建、已经封顶的一幢幢具有北方建筑风格的三层楼房说:“这样高矮的房子正适合山里人住,上下住两户,还有院子,太方便了。”干练的女村支书徐茂英告诉记者,村里有3000多亩山林,景色优美,等明年河道治理好了,村民搬进新居,我们要搞农家乐、采摘活动,肯定能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游玩。

    在东港区的各个乡村穿行,幽静的街巷,错落的农舍,整洁的道路,还有纯朴的民风,浓郁的乡村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品味地道的乡村文化,河山镇大暖帐村是十二个“全省最美乡村”之一,不但传统的村落建筑风格保存得挺好,乡村文化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记者到这个村时,正赶上村里举办“豆腐节”,村民把自家地里产的新鲜黄豆,在石磨上磨浆,再用卤水点、筛子压,全部程序都是传统手工。很多游客在品尝豆腐之余,还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场景。

    发展乡村文明,统筹城乡等值发展,东港区打破城乡壁垒,推动文化双向流动,不但城里的专业剧团下乡,而且以140余支庄户剧团为依托,大力开展戏曲、民俗表演、民间藏品“三进城”,与城里专业文艺团队同台演出。同时,做精乡村文化产业,开发推出“满江红”“拔跌”等传统表演,重点打造“生态三庄”“花木西湖”“果蔬陈疃”三大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生态茶园体验、蓝莓采摘等成为富裕农民的主导产业。

    为推动西部乡镇经济发展,该区结合生态整治,发展特色产业,规定,对西部几个山区乡镇,不再把工业和招商引资作为干部考核指标。西湖镇党委书记田洪浩说,这让他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民生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上。目前全区的垃圾清运已服务到每个农户,茶园、蓝莓、黑木耳、金银花等生态产业发展迅猛,茶园发展到10万亩,蓝莓1.5万亩,建起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7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09:32:4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