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监察治理

|| 收藏本站

铁腕治污“黑江”变清
发布时间:2010-07-31 10:35:56
    中国环境报记者屈遐

    广东省佛山市的经济总量常年保持了年均超17%的增速,同时带来的是原有环境容量超负荷、部分河涌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严重污染,特别是佛山市的母亲河——汾江河变得又黑又臭,成为佛山人心中无法抹去的隐痛,下游的广州市更是叫苦不迭。

    2008年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以背水一战的气魄和决心,再次吹响了汾江河综合整治的冲锋号。

    治污新格局推动大整治

    在治理思路上,佛山市按照“增容、减污、生态恢复与整体开发”设计原则,以截污、治污项目确保综合整治的实际成效。

    几年来,汾江河整治共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引水扩容运行工程、生态修复与景观恢复工程、沿岸土地开发利用工程等95项重点工程,总投资达54.6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有45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6项。

    目前,佛山市已完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6.5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475.2公里,引入优质河水共计约13.7亿吨,实施清疏底泥近10万立方米。对沿岸高污染行业企业,确立了“只赶走污染,不赶走企业”的工作思路,对污染企业分别采取整体关迁、关闭废水产生环节、改造升级实现废水零排放3种方式。3年来,汾江河综合整治共关迁企业99家,没有因此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实现了零上访、全稳定。

    在汾江河综合整治过程中,佛山市对沿岸土地实施“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列入佛山市委、市政府“促进土地二次开发、重塑城乡宜居”的重大战略,并制定了《汾江河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新的高标准规划建设和深度开发,一方面带动周边地价升值,获得成倍增长的土地收益,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推动了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环境再造。

    南海区沙仔围工业区经过整治,曾经低矮破旧的厂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三通一平、整齐划一的规划控制用地,南海片区已经规划成为广东金融高新区C区。据初步统计,汾江河沿岸约3000亩土地已纳入“三旧”改造范围,将建设新的城乡宜居空间和产业形态。

    水质大提升人水共和谐

    长期以来,佛山市各级政府为治理汾江河的污染花费了巨额资金,但往往治理过后不久又再遭污染,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在这样的怪圈中市民对治理汾江河失去了信心。

    在此次整治中,佛山市在总结过去整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科学净化河道水质、加快建设排污设施、淘汰沿岸污染企业、改造沿岸景观水平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重拳出击,通过3年来的铁腕整治,目前汾江河以及相关的河涌已由黑变清。

    汾江河整治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佛山市团委于2009年做了一次关于群众对政府整治汾江河工作的调查,调查显示,市民的满意度仅51%;而在2010年的调查中,市民的满意度已经提高到93%。

    随着人们曾经熟悉的那条“河水清,交通畅,无洪涝,两岸美”母亲河逐渐回到眼前,市民对汾江河的心态从原来的失望与无奈转变为目前的期望与憧憬,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对比2008年3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和2010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汾江河水质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4项重要指标分别改善124%、11%、40%和20%,水质从劣Ⅴ类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2009年~2010年,已停止26年的龙舟竞渡传统民俗再现汾江河,充分展示了汾江河整治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现场考察后,感慨地说:“汾江河,过去一度变成酱油,变成醋了,不光水的形态变了,就连水的性质也变了。现在水清了,水里也有鱼了。在环保问题上,最讲究的也是水里有没有鱼,水里头有鱼了,也就可信了。”

    整治工作使市民恢复了对汾江河的期望与向往:综合整治通过清拆违章建筑,绿化沿岸,美化了汾江河沿岸的自然景观。昔日垃圾成堆的汾江河两岸被装扮成绿色的海洋;汾江河两岸具有文脉传承的重要节点中山桥、华英中学旧址、汾流古渡、正埠码头、桃李园等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得到保护和挖掘;通过对沿岸进行产业改造和加强监督管理,减少工业污水排放。

    目前,《佛山市汾江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已基本编制完成,研究报告对全流域搬迁关闭企业空置地块的产业规划与定位做出了明确指导,在沿岸引入如光电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继而逐步打造成为体现岭南水乡特色的流域产业带。

    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

    2008年以来,佛山市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举办了市民游汾江、万人清涌行动、汾江河龙舟赛等各项活动近100次,市民参与近37万人(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汾江河治理,促使了全民环境意识得到了转变提升,“全民治水”的环保理念以及“全民治水”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汾江河综合整治掀起了全市治水、亲水、爱水、护水的思潮,“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社会环保力量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零散的力量汇聚起来拧成了一股绳,单一部门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的大合唱,激发了强大的工作动力。

    在治水的过程中,佛山重视人对环境的态度,提升了社会对环保的认识,形成“人人要环保,环保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综合整治汾江河一开始,佛山市就采取了向社会承诺整治工作目标、公开整治工程进度、聘请100名整治观察员和评论员等措施,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给政府部门治污造成压力,形成动力。

    随即,佛山市成立了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指挥部,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副市长担任执行总指挥,市、区、镇(街)分别成立整治办公室,全面、多角度协调推动整治工作;2009年初,实施24小时封航清淤,没有经过批准的船舶不得进入汾江河水域;在汾江河流域企业中开展环保信用评级工作,银行信贷、电力供应等资源优先分配给等级高的企业;汾江河综合整治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占总权重的20%,充分激发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佛山汾江河治污的过程,是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治污必然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佛山整治汾江河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拿出“宁可掉一点GDP,也要把污染治理好”的勇气,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突破口,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中寻求平衡,在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持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同时,综合整治也是一个重塑汾江河新的产业形态和生产、生活空间的过程,污染治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倒逼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通过环境保护来促进发展、优化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后,把污染减排从末端推向“中端”和“前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资源能源消耗,形成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科学治水,兼顾了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使治水为民、治水惠民深得人心,汾江河综合整治成为佛山市最大的民心工程。治污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推动了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的转变,整治的成效再次验证了科学发展是条康庄大道。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4 05:02:3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