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监察治理

|| 收藏本站

水清民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
发布时间:2014-08-25 16:09:40

    一泓碧水,京津“水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与核心水源区,淅川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凝聚着国人关切的目光。

    这里曾是“一脚踏出四两油,一收十年粮不愁”的富庶之地。为了南水北调的国家利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40万淅川百姓惜别骨肉亲朋,毅然迁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土,远赴他乡。

    淅川地处秦岭余脉,降雨集中,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环库区大片肥沃良田被淹没。今年汛后,要保证30余万农民的生存和每年百亿立方米的丹江水源源北上,对淅川生态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谈。

    对淅川而言,生态兴则淅川兴,水质好则淅川好。进入后移民时代,淅川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超越,大力弘扬移民精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产业,把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作为第一政治任务。

    淅川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依托环库绿化、环城绿化,在库周荒山、通道、村庄和景区等重点部位大力指数造林,连续6年营造林面积居河南省县级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32.5%提高到目前的45.3%。对丹江、鹳河等73条中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58%,年减少土壤流失210多万吨。连续9年获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1年获得南阳市“兴水杯”,被评为全国农建百强县。先后引进海亮集团、烨锋国际、亿隆公司等50余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产业。去年以来,新发展生态产业18万亩,其中湖桑4.5万亩、茶园3.9万亩、金银花3.1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全国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质基因库,有效保护了库区水质。

    坚持不懈开展污染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关停并转350余家有污染的冶炼化工企业,县内财政收入一度下降40%。加快现有企业环保设施升级,严把新上项目门槛,对新上项目,不论规模再大、效益再好,只要不符合水质保护要求,一律不批、不上。近年来,先后否决了20多个有污染的重大项目。围绕解决库区水质含氮超标和面源污染问题,采取财政补贴等办法,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去年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5万亩,配方施肥40余万亩,减少纯氮用量50多万公斤。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8.7万亩,居南阳市之首。为治理农村污水,实施环农工程,已建成人工湿地12处,并在沿库11个乡镇配套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通水前可全部投入使用。为减少人畜粪便污染,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已累计建设3.9万座。

    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从2013年开始,全力推进“河道环境、乱采乱倒、环境污染”三大治理工程和“洁化、绿化、美化”三大提升工程,对环库区乡镇和村庄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千人护水行动,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1900余人的护水队,定岗、定责、定员,建立网格化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实行公司制、常态化护水。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29处拦汊筑坝全部拆除,水上餐饮船只全部取缔;全县4.2万箱网箱,除存鱼过渡的5000箱外,其余空箱全部上岸拆解入库;同时关停、搬迁和取缔畜禽养殖企业233家。启动石材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对乡村非法采矿、大理石加工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环保条件的旅游景区停止建设或营运。结合生态产业发展和湿地建设,发展观光、采摘、休闲等项目,打造生态观光游、湿地景观游等,打响生态游品牌,使游客“近水、观水、不触水”。

    在全县的不懈努力下,淅川处处水碧天蓝、绿意盎然,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二类饮用水标准,符合调水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王磊)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19 22:03:4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