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魅力乡村

|| 收藏本站

西兴古镇——抹不去的运河印记
发布时间:2012-07-10 16:32:56

    记者李月红通讯员郑哲渊余小平宋桔丽

    相对杭州老城区来说,滨江区的西兴,是城南的城南。

    城南旧事多。很久以前,这个连接浙东运河和钱塘江的要冲,就向着东方伸出了欢迎之手,在浙东古运河的起点——官河沿岸,上演了一段南北客商、舟来纤往、盛世繁华的运河故事。

    日前,随着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启动,作为浙东运河源头的西兴,凭着特色鲜明的“过塘行及码头”文化,成为了杭州申遗预备名单中首批7个“遗珠”之一。

    此刻,它正在被挖掘、修缮和保护,不久将焕发新的生机。

    这是与京杭大运河命运紧紧相连的一个古镇,它的兴盛与衰落,都无法与运河剥离。

    因为运河,这里繁华一时

    ——清末至民国时期,形成七十二爿半过塘行

    “我们西兴是千年古镇。”每每向别人说起西兴,生于斯、长于斯的76岁老人赵焕祥,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西兴之名,始于春秋后期。时吴越交战,越国大夫范蠡于钱塘江南岸筑城御吴,因寄固守之厚望,故名之“固陵”。六朝时,因地处会稽郡西端,固陵改名西陵。五代后梁,方更名为西兴,沿用至今。

    虽几经易名,但西兴却因为拥有浙东运河和钱塘江的中转码头,舟车辐辏,万商云集,其“两浙门户”、“浙东首地”的地位,反而在光阴流转中固守了。

    七十二爿(量词,读音同“盘”)半过塘行,就是这段历史的物化记忆。在西兴集镇中心,有一条保存完好的960米长街,七十二爿半过塘行就位于这条老街。与老街相邻的,就是浙东古运河的起始段——官河。在这里,全长230多公里的浙东古运河,途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于镇海城南注入东海。

    然而,过塘行又是什么呢?

    塘,本义并非水池,而是堤岸。因河流之间有水位差,江河交汇处通常都建有坝,明清时,从钱塘江进入运河或从运河进入钱塘江的货船,都要先卸下货物,待货物挑过塘堤后,再另外装船。过塘行,就是专门替过往商客承办货物过塘的“转运行”,套用现下时髦称谓,即为“物流中心”。

    《西兴历史故事》中有一则故事,说的就是过塘行:清朝同治年间,西兴人俞谓东在杭州一家钱庄做事,与之有旧交的胡雪岩建议他回西兴搞接待过往官吏的营生,俞谓东就开了家“俞天德过塘行”。这桩无本生意来钱很快,邻居们纷纷效仿。据称,这就是西兴鼎盛期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的由来。

    据《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七十二爿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

    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的经营范围也有大体分工,有过禽蛋的,过茶叶、药材的,过牛、羊、猪、鱼秧的,过棉花、蚕丝、绸缎的,过百杂、灯笼的,种类繁多。一般过塘行均全年营业,只有一家黄鳝行,因为鳝鱼上市有季节性,每年总有几个月不开门,被戏称为“半爿”。

    西兴本地老人们介绍,当时过塘行生意兴隆,各路船只排起的队伍长达千余尺,首尾相接,起航靠埠,上客卸货,昼夜不歇,一派繁忙景象。运河里舟来纤往,吆喝声此起彼落。

    这副场景,在晚清长河先贤来又山《西兴夜航船》诗中,有惟妙惟肖的描绘:“上船下船西陵渡,前纤后纤官道路;子夜人家寂静时,大叫一声靠塘去!”如是看来,在业务最繁忙的年代,西兴过塘行还是“24小时营业店”。

    卸货的地方,叫西兴大埠头码头,从这里卸下的货,再经纤夫挑到钱塘江的货船上,货船走一段钱塘江,从三堡入京杭大运河。通过一条水路,萧绍平原上的物产,源源不断北上供向京城。

    因为运河,这里逐渐衰落

    ——公路、铁路的兴起,日军侵占,过塘行消失

    “我小时候,这里的过塘行还十分繁忙,记得父亲也曾做过过塘行的纤夫,挑一天货物就能得两三个铜钿,是很好的生计活。”如今,站在官河岸边,64岁老人曹雪荣还能清晰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情景。

    “那时候,官河沿岸,还有茶店、药店、南货店、肉店、酱园、酒作坊等各种店铺。只可惜,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店就随着过塘行一起渐渐消失了。”

    事实上,过塘行的衰落,与近代公路、铁路兴起,运河在交通与物流方面逐渐丧失重要性的过程相关。二战时期,日军侵占西兴,过塘行里也进驻了日兵,还在旁边筑炮楼,加速了西兴过塘行的萎缩。而没有了过塘行,西兴街上那些昔时老建筑多就用作民居了。

    然而,今天,行走在官河边,老屋临河,青瓦盖顶,踏步接水,古桥横跨,流水人家,一派浓郁的江南古镇韵味。从一些保存完好的过塘行和晚清老宅、古桥旧址,以及氤氲其中的民风民俗中,我们依稀还能触摸到当年繁华景象的丝丝痕迹。

    河对岸的老房子,很多曾经就是过塘行,因此房子沿河的一边,现在还能看到一扇小门,小门内有一个带石阶的过道。过塘行的伙计通过这里,沿阶梯而上,就可以把船上货物搬到房中。

    行至官河路110号,一扇褐色老门,一双红布鞋,一捆油菜秆,留住了我们的脚步。抬头看到了“钟大椿过塘行”几个斑驳的毛笔字,热情的钟秋明大妈在楼上窗口对我们露出笑脸。

    据钟大妈介绍,她外公开的钟大椿过塘行,专卖鱼苗和小猪。鱼苗从绍兴沿着古运河,运到西兴,卸货给钟家后,钟家再雇人把鱼苗挑到钱塘江上的货船,卖到江对岸。

    官河上,还有几座古石桥,离钟大妈家不远就有一座,叫做屋子桥。这是一座半圆单拱石桥,重建于清康熙年间,连接着官河路和西兴老街。史料记载,因桥上建屋而得名。而今,屋已毁,桥独在。

    因为运河,这里迎来新生

    ——在运河申遗中,千年古镇得到重点保护

    沿着官河再往西行,就到了古运河的源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闸门——永兴闸以及城隍庙遗址。永兴闸以前不通航,主要是用来调节古运河的水位。而城隍庙以前供奉着的,是越国大夫范蠡之像。

    但最吸引我们的,是背靠城隍庙、屹立运河头的两只石狮子。在岁月变迁、江河奔流中,它们张着大嘴,对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似乎诉说着西兴古镇千百年来的悠悠过往。

    “原来永兴闸底下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城隍庙也早已被破坏成为一块荒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遗址,是前期综合保护工程的成绩。”西兴街道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颜新龙介绍说。

    我们了解到,2005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不但西兴古镇得到保护,沈渭全、孙太和、俞仁源、协亨祥、傅汝贤、富三房等一批过塘行老房子也被列入市、区重点保护对象。前年,滨江区和西兴街道花了50多万元,对沈渭全过塘行进行保护性修缮。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经多方研究论证,西兴“过塘行及码头”,成为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中“浙东运河”的组成部分。借此“东风”,滨江区和西兴街道立刻启动“过塘行及码头申遗整体整治工程”,着手开展西兴过塘行及码头的挖掘、修复和展示。

    现在,重点历史遗迹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展开。目前,永兴闸闸体以及闸东端官河北侧驳岸、西端南侧驳岸已完整呈现,证明了贯穿萧山、绍兴、宁波的浙东运河和钱塘江之间的机理关系。而且,在永兴闸遗址还发现了少量瓷片,为论证永兴闸年代提供参考依据。

    运河头的西兴大埠头码头,也是申遗保护的重要遗址,通过对官河路局部开挖方式,工作人员已经探明了西兴码头位于官河路路下位置,为接下来码头如何展示、开发、保护提供了设计依据。

    在西兴老街,还有一个“官方招待所”,名曰“西兴驿”,据说西施就是在这里梳妆打扮后渡江去的吴宫,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诗中都提到过这个驿站。这里也将作为遗址被保护起来。

    “这次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让西兴古镇文化更好保存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滨江和西兴的历史,了解浙东大运河曾经的繁华。”滨江区住建局副局长韦兴华兴奋地说。

    千年古镇,焕彩重生。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4 06:51:5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