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环保动态

|| 收藏本站

垃圾中转站“变形记”
发布时间:2012-07-10 16:12:09

    杭报记者李稹

    人们走过华家池垃圾中转站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拿手捂住鼻子,皱着眉头小跑过去。住在周边的人长年不敢开窗,因为臭气会钻进房。周边居民的抗议声见诸报端,让这座中转站“臭名远播”。

    不过,这是2010年之前的事了,后来华家池中转站又一度红火过,它成为杭州首个关停的垃圾中转站,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清洁直运的垃圾新时代。

    清洁直运的电瓶车在小区里穿梭,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推广。华家池垃圾中转站已经成为过去时了吗?

    是的,今天再去这里采访,向居民问路时他们竟反应不过来,“中转站?这里早就没有了啊!”

    哦,它改了名,一不小心又得了“首个”的名号,只不过头衔更大了——“全国首个环保教育宣传站”。

    课堂?风景点?家居展厅?

    这是一个围绕垃圾进行的先锋改造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一个蛮骄傲的举措,刚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垃圾处理的“杭州模式”。这个模式中有一环,就是“跟着垃圾去旅游”。

    很多人都尝试过这个新鲜的旅游方式,跟着垃圾清洁直运的路径,一直走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他们不相信,这个养着孔雀,种着绿茶的山丘下,积攒着城市数十年的垃圾。于是,填埋场成了休闲公园,甚至常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旅游”一词变得名正言顺,环保宣传则藏在潜移默化中。

    市长邵占维在调研杭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时,看到了已经不再堆放垃圾的中转站,他边看边说:“大家动动脑筋,琢磨琢磨怎么继续利用好中转站。这里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探索把它建成一个宣传环保的窗口。当然形式要生动些,让百姓愿意来接受教育,喜欢来接受教育,做好了也许能成为垃圾旅游的又一环节。”

    “大家的直觉是,这个灵感很有意思。”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曹宏说,“但关键还是真做出来,百姓得说好。”

    华家池中转站被作为“试点”,于今年6月正式启用。新启用的环保教育宣传站将办公场所和环保教育第二课堂融为一体,二楼为面积达150平方米的环保宣传展厅,很“洋气”,废茶杯扎成灯具,旧皮包做成花盘,破布料缝成收纳袋,丢弃的轮胎成了雅座……乍看之下,仿佛先锋设计师做成的家居用品展示厅,每一件都颇具匠心。

    作为“第二课堂”,这里吸引孩子也有独到之处。垃圾分类测试游戏、教你用废弃品自制小玩意、看看有趣的影视节目……笔墨难免不形象,还是让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学生吴乔伊来说说:“四种不同颜色的套环分别代表四种分类垃圾,套准了才算赢。好玩么?你看我玩那么久还问啊。我还会带其他小朋友来玩。”

    “我们是有‘野心’的。”曹宏坦言,“希望这里不断优化,真正成为跟着垃圾去旅游的一个‘景点’、可以玩可以学还可以休闲。”

    不增加一分钱奖金照样干得欢

    这是一本不必算的公益账

    改造后的环保宣传站上下面积有300多平方米。类似将被改造的中转站和华家池的这座一样,大多处于黄金地段的“闹市区”。

    如果这里是商业用地,改造成经营场所或是用于出租,都会有不菲的收益。

    “怎么可能?!”曹宏打断了这种假设,“功能用途是不会改变的。”

    一楼这里仍然是直运车队办公区域,设有员工休息室和直运电动清洁车泊车区。晚上,清洁直运的车辆在这里充电。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宣传站被充分利用。

    周一到周日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免费开放,如果学校组织学生过来需要讲解可以提前和市环境集团预约(88123111)。

    这座宣传站隶属于江干直运公司4车队,200个员工会义务来这里做志愿者,那些先锋时尚的家居用品也出自环境集团员工之手。此外,还会有4个干部轮流到宣传站工作。

    他们增加一分钱奖金吗?没有。“你们可能不相信,但我们真的很愿意做这件事。希望大家都能关注我们的垃圾,把垃圾分类做到位。”员工胡利华说,“我还想呼吁,天子岭填埋场再过7年就要满了。”

    这座环保宣传站有着最为朴实的建设初衷:坚持公益性、宣传环保、给社区居民一个有吸引力的活动场所。

    7月底8月初,拱墅区的和睦垃圾中转站也将继续这样的转型升级。

    再接下来,每个城区都将会有这样一个宣传站。“具体的细节我们还在商量,也希望媒体能帮助呼吁,希望各方给予我们支持和建议。”曹宏说。

    “绝对不求营利,但会充分利用空间,将多种便民功能结合。”把这种想法贯穿在管理中,意味着环保宣传站不会一成不变,它会跟着时代发展,让人们喜欢来这里,让这些好地段的房子拥有自己不可估量的价值。

    当然,不可能每一座垃圾中转站都华丽转身,世界各地的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吞吐量大的难题,即使如杭州“清洁直运”走了这么多年,在人口密集度高、道路通行条件差的小区内,垃圾中转站的存在仍有其合理性。

    但是,一座垃圾中转站的“变形记”或许在预示着,关于生态环保的未来,将源自善于创新的人们的不断探索。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9 10:37:3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