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产业前沿

|| 收藏本站

北仑:临港工业与生态文明“并蒂花开”
发布时间:2012-07-02 16:35:27

    文仇欢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是世界上港口城市崛起的共同轨迹。

    如果说20多年前,刚刚建区的北仑是一个年生产总值3.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00多元,名不见经传的海边渔村,今天的北仑却成长为年生产总值近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6万多元,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城新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浙江省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出口加工基地,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北仑临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必然导致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多,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始终是不可失衡的天平两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昙花一现的繁荣。”该区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实现区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今,“有山有水,有树有景”,这是很多初来北仑的人对这个临港工业城的第一印象。“十二五”开局之年,一项项庞大的生态建设规划在北仑全域推进:实施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保障提升、清水绿岸行动、蓝色港湾行动、美丽乡村行动等生态文明“十大行动计划”。北仑区又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目标,300多个生态项目涉及工业、城市建设、农村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建设15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其面积接近北仑区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个30亿,奏响生态环境三部曲

    北仑区绿色行动进行时,把实现“蓝天、碧水、绿地”目标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3个30亿生态改造提升工程,这将使北仑区迎来更多的“绿色”嬗变,极大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水平。前5年,北仑区累计投入生态创建资金超过100亿元,在全省率先通过“811”环境整治验收;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累计削减量均居全市首位;建成并投用全市首座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全区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42万吨,建成污水管网329公里,均居全市首位;日再生水生产能力达12.5万吨,居全国前列。

    关键词:蓝天

    临港工业废气污染整治是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努力,北仑区累计投入26亿元完成54项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工程,在全省率先顺利通过验收。为加强临港工业粉尘(扬尘)控制,台塑热电引进国际先进的螺旋连续式卸煤机,配套设置全封闭的输煤皮带通道和室内煤场;北仑矿石码头、宁波钢铁、北仑发电厂三期建起了防尘网,有效减轻了无组织扬尘对北仑城区环境的影响。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整治和百家化工、石化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做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开展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综合防治。加快推进北仑港矿石码头堆场、企业码头堆场、北仑发电厂煤场防尘网建设工程;开展建筑工地、交通道路及矿山扬尘专项整治;出台《北仑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全区机动车排气实行环保检测。

    关键词:碧水

    北仑计划3年内投入30亿元,全面推进“清水河道”工程,确保到2014年区域内河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标准,争取部分河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加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服务业污水及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治理。重点抓好造纸、印染、化工、电镀、压铸等行业污染控制,引导企业有效分离或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废酸、废油等污染物,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全面完成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本消除农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体持续污染;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通过3年努力对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实行停产关闭;加大力度治理城镇农贸市场、餐饮业、洗车业及其他商业经营网点等服务业污水直排现象。

    开展城乡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打通断头污水管道,对直排入河的污水管实施截污收集;大力推进12万吨/日郭巨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岩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及再生水除盐工程。

    推进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开展“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对区内20条重点河道进行拓宽、清淤及河岸整治,全面清除河道中的渔网具、渔箔及废弃竹树桩,增强水系互补性及河水流动性。

    实施河道水质净化工程。科学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中水实行河道生态补水;在非行洪排涝骨干河道和景观河道上开展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式放养,实施生物链养殖和节水渔业,积极防治绿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不断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关键词:绿地

    以加快形成覆盖全区域的森林生态体系为目标,北仑提出3年投入30亿元,努力构建以通道、河道为纽带,联通城乡,“山海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的绿网体系。

    构筑“一区一带三城多廊多片”生态绿网总体布局。深化“森林北仑”创建,全面构建以通道绿廊、水系绿廊、山体绿廊和城市休闲绿地为主体的立体绿网。以森林植物园和九峰山等为重点,加大林地抚育和林相改造,打造太白山森林生态休闲区;以甬江沿线、中心城区和白峰沿海一面以及春晓、梅山沿海为重点,加快建成高标准、全覆盖的沿海防护林带;以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规划建设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等绿地系统,整体提升三大城区绿化水平;以“六横六纵”骨干道路及三大水系为基本框架,加强通道防护景观林带与河道景观绿化带工程,形成道路和河网绿化廊道;扩大绿地分布,全面推进城镇、村庄的绿地片林系统建设。

    构建方便市民出游的绿色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内绿色交通道路、自行车道和森林游步道等网络体系,形成纵连横合的百余公里森林游步道网络,方便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深入开发森林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运动健身等功能,使群众享受景致优美、清幽静谧的森林自然环境。

    立体式监管明确“生态观”

    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强化对排污者的有效监管。北仑区的全过程、立体式的环境监管体系正在加快构筑。

    严厉执法促关停。对污染减排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和跟踪监测;对超总量且不稳定达标企业提出限期治理;对存在严重环境问题或影响减排企业除下达限期治理外,提请区政府实施关停。宁波钢铁厂焦化炉如期实施搬迁,对明耀热电、善高公司等实施跟踪监测,及时下达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宁波热电与明耀热电分别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正式关停。

    综合监管保长效。构建全天候、全时制、全方位、多层次“三全一多”监管体系;创建集驻厂、跟踪、包案、错时和逆向监管等于一体的监管新模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为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投产,监管人员驻厂全时监管,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环保问题;对重点、难点等敏感信访问题,每季度排摸梳理,实施局长、科(站)长、监管人员三级包案监管。为提高环境事故快速处置能力,在全市率先培育应急处置队伍并成立危化企业监管中队,率先完成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和工艺参数实时监控。

    专项行动求实效。“碧水行动”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检查,对所有电镀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并对部分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立案处理;“环安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检查,掌握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和环保情况;“蓝天行动”开展工艺废气专项整治,对问题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和限期整改,跟踪指导企业开展规范治理;“辐射放心行动”开展省“放心放射源区”创建,制定7项制度并组织召开推进会,同时对涉源单位进行现场验收。

    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北仑现有三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已实现区内空气质量实时自动监测,其中城区大气监测站具备灰霾天气监测能力。目前已启动总投资约1.2亿元的环境监测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为集环境监测监控、生态文明宣教、环境应急指挥于一体,综合运用数字环保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环保”系统。建设北仑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标志着北仑在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环境监管能力整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新型发展之路。

    筑起循环经济的“绿色屏障”

    北仑区围绕临港工业与生态文明双赢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之路。而今,临港大工业“家底”厚重,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北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抹绿色。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针对产业空间布局分散,港区、产业区和城区互交互融,以及产业总体能耗、物耗、排放高等现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完成主体功能区划,明确重点、优化、限制、禁止开发区域范围;按照“产业准入高端、资源配置节约、环保设施共享、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推进“九大功能区”建设;加快钢铁、石化等主要行业生态园区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实施“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服务业,创新绿色物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创建省级临港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不断完善“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北仑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余热利用、中水回用、伴生资源和固废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共生体系”,着力引进补链企业,形成具有北仑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实现内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积极推行节能降耗。进一步推进电厂集中供热,建成以北仑电厂为核心的全区域供热体系,扩大集中供热范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燃煤企业烟尘排放整治工程,鼓励采用LNG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穿山半岛风电场项目和中营风能项目建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仑严格把握空间准入、总量准入和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杜绝不符合环保规范的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各功能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管网、集中供热、燃气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对现有园区项目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主要手段的生态化改造,建成生态型工业功能区。重点行业中水回用进一步得到推广,通过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工业粉尘的过程,促进了北仑临港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构建魅力新北仑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GDP已经不是衡量一座城市魅力和居民幸福感的唯一标准,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宜居程度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十大行动计划”为“十二五”期间北仑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详细的工作步骤和行动指南。曾经由黑、白、灰组成的“工业三原色”正在悄然隐去,如今已经踏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建设氛围日渐浓厚的北仑,让我们看到了天之蓝、水之清、山之绿,逐步幻化出的“后工业时代”多彩画卷。

    未来,北仑将继续加快推进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到2015年,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以上的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2%以上,高于市区水平,形成烟消尘散、碧空蓝天的清新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质稳定在一级水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5%,三大水系主要河道水质力争达到Ⅲ类标准,形成水清河美、岸绿流畅的水乡风情;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形成山川秀美、城乡如画的靓丽风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不仅仅是一句北仑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而是见证了北仑蜕变的关键语。

    滨江临海、生态宜居,这已不是北仑的一个梦。山在海间,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漫步北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满城的绿色充溢眼眸。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5 18:35:4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