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产业前沿

|| 收藏本站

人与水,谁改变了谁
发布时间:2012-03-26 15:03:00

    浙报记者陆遥通讯员赵小兰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但是,眼下的天气让人纠结:江南地区长时间低温阴雨,云贵高原处处喊渴。浙江省农田的水还没有排干,却又担心下一轮的干旱。

    阴雨寡照60年罕见

    水,是生命之源。这几年,水多水少,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令人纠结。

    今年1月以来,浙江省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灾情。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南方地区这样的持续低温阴雨是近年来罕见的,日照之少、雨量之多都创了60年以来之最。

    同时,云贵高原却干旱连连,许多地方连饮用水也发生困难。

    这一现象,与2008年初颇为相似,当时,北方下大雪,冰雪封冻北中国,而南方尤其是云南地区却闹大旱。在遥远的欧洲,暴风雪肆虐;在美国,飓风屡屡重创大陆……

    毛燕军说,近几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大。

    在这种全球气候变化中,厄尔尼诺、拉尼娜、北极涛动等新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今年浙江省的长期低温阴雨,就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搞的鬼。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则构成一次拉尼娜事件。2011年一年当中发生了两次拉尼娜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

    同时,北极涛动(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两个大气环状活动带之间大气质量变化的一种全球尺度“跷跷板”结构)在1月转为负位相,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流在浙江省交汇,易形成降雨。”毛燕军说。

    改变气温的最大推手

    3月中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举行了第六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发布了第四期《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对全球水资源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报告指出:水资源是气候变化影响地球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生计的“首要媒介”。温度变化可能改变降水模式和土壤湿度、促发冰川融化、河流改道和地下水移动,进而改变水质。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的直接体现之一是,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趋于增多且更为严重。

    而导致温度变化的最大推手,就是人类。

    曾经,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到处是丰富的资源。直到200年前,蒸汽机和矿物燃料的发明和使用启动了人口和消费爆炸式的增长,人类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和强度,改变整个地球的生态——75%的无冰雪覆盖的土地被改造,一半的森林被砍伐,19世纪中叶以来修建的几千座水坝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地表径流,地球表面已面目全非。

    随着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森林采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至少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一边为大气加热,一边又渗入海洋,使海洋酸化,导致海洋物种灭绝。

    科学家还说,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未来100年内,地球上所有高山的积雪都会消失殆尽。仅仅喜马拉雅山系的冰川,就维系着全球20亿人的生活用水。美国《环境研究》杂志发文称,美国大约370万人生活在高出涨潮时水面不足1米的地方,随着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他们在今后数十年可能面临更频繁的洪水威胁。

    海平面在上升,陆地却在下沉。过去50年,人们取用地下水的总量增加了两倍。因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全国有19个省的50多个城市发生陆沉,地陷、深洞等新闻时有耳闻。

    用水需要大智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表示,以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数量而论,到2050年,农业生产将需要增加70%。由于农业消耗了大部分人类用水,水资源面临的压力也将加剧。

    如何处理好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发展的首要议题。世界水理事会主席卢瓦克·福雄指出,保护水资源最好的办法是“消费少一些,管理好一些”。

    理论上,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好办法,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大智慧——科学用水。

    我国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院士提出,过去,研究节水的措施一般限于灌溉工程,限于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事实上,社会经济节水的指标应当首先表现在每立米水的GDP产出。节水措施应涵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农业节水应涵盖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大气降水和合理利用土壤水,以及开发微咸水利用、污水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

    合理规划跨流域调水更展示了人类改造河流的巨大能力。从历史上四川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到新中国成立黄河上、中、下游的各项引黄工程,以至全国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都是跨流域调水的代表作。当然,也要警惕过度调水对生态和经济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防止不适当的调水和调水规模过大。

    人类明日的行动,储蓄着未来的动力。在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人与水的关系已到了关键时刻。

    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眼泪。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5 23:39:51,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