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领导访谈

|| 收藏本站

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生态浙江
发布时间:2012-02-07 15:20:31

 

赵洪祝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 

从理论层面看,生态文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思想的升华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等思想,就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智慧。在国际上,生态理念与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概念。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标志着当代环境保护文化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环境宣言》等文件的发布,以及世界各国相继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这为生态文明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发展历程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既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扬,更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相关问题的深刻反省与批判。它摈弃了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摈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强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摈弃了“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强调有节制地积累物质财富,崇尚适度消费和精神文化享受,追求既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 

从自身特征看,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理论体系,具有价值理念平等性、生产生活自律性、社会发展和谐性、建设过程长期性的特征。价值理念平等性,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保护和发展自然,给自然以平等态度的人文关怀;生产生活自律性,要求我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生产方式生态化,倡导绿色消费;社会发展和谐性,要求我们把生态理念渗入社会管理之中,追求代际、群体之间的环境公平与正义,扩大公众环境参与度,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建设过程长期性,要求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既要描绘好远景蓝图,又要提出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战略布局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前,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坚持在打造生态浙江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

浙江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提升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按照“治山要与治水相结合”的思路,浙江大力开展山、水、田综合治理,兴建水库,疏浚河道,封山育林。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浙江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责任制,将环境保护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制定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以来,浙江深入开展生态省建设,明确提出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实现新突破,启动了“811”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污染减排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推进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愈加清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 [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7 03:35:2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