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领导访谈

|| 收藏本站

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发布时间:2011-09-05 15:03:36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1亿多年前,白垩纪早期,环太平洋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造就了浙南今日的地貌,也形成了遂昌金矿地区火山热液金银多金属共生矿脉岩层。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全国上下形成了找矿探矿运动。一群年轻的地矿工作人员在鸥江水系的河沙中发现了矿渣和黄金细粒,认定鸥江上游群山中有金矿岩层。他们沿江上溯,在今日的遂昌金矿地区探得金矿岩层,掀开了古老宝藏的神秘面纱。

为保护和利用矿区特有的矿业遗迹资源,20057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至20071218,经国土资源部验收,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揭碑开园。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6.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着绵延五里之长的千株百年古树群,被誉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1–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老矿区成新绿洲

建设矿山公园,需要有一个良好生态环境。但矿区的生产活动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尤其是存在弃渣、废水和采空区三大环境隐患。因此,恢复和保持矿区生态环境成为矿山公园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 

为此,矿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例如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矿坑涌水和回水,通过循环利用,既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将矿硐流出的部分废水通过清污分流后,将酸性重金属污水集中到污水库,用电石渣进行中和处理,然后汇聚到尾矿库进一步沉淀,澄清水达标后从总排放口排放,从而达到对废水的有效治理。

在采空区治理方面,遂昌金矿与南方冶金学院合作,对采空区进行分类,对有回采条件的现代矿区在确定其安全性后进行二次回采,对采空区空间大、边通性好、还影响生产并有丰富古代矿业遗迹的老矿硐进行保护性开发,用于矿山公园展示。 

此外,为减少废石对生态环境破坏,遂昌金矿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充填技术,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将废石大量地充填采空区;另一方面对废弃矿区的乱石岗进行复垦改造,对部分废弃矿山工业用地进行了整理,开垦出200多亩可耕作旱地,种上了黄花菜、果树等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矿区环境,还增加了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

2—矿区景观 

据统计,遂昌金矿历年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方面的资金达2100多万元,开辟山坡种植水果、毛竹等经济林600亩,矿区内培植草坪4200平方米,种植树木和花卉盆景20多万株,所有露体的山体荒坡、废弃尾矿、矿渣全部披上了绿装,建起了绿意盎然的草坪、古色古香的茶亭和风韵独特的园林,绿化率达90%以上,促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古老的脉搏在跳动 

遂昌金矿开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据记载,该矿在初唐时期就已被发现并开采,北宋元丰年间,金、银矿采冶已初具规模,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矿银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

3—矿石 

4—古代采空区

5—矿难遗址 

唐代金窟——探索千年古矿硐未解之谜。矿山公园中,位于银坑山的唐代金窟最为神秘。经过专家测量,金窟垂直深度158,东西长度150,约10多万立方米。金窟中的巷道纵横交错,仅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窄巷穿过岩层,通向另一个矿脉。遂昌金矿矿脉属于石英岩类,黄金呈微细粒状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含量仅为百万分之几,肉眼根本无法识别,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古人是如何认识崇山峻岭的地下岩层会有黄金矿脉呢?金银矿一般都附着在自然界最坚硬的石英岩里,要开凿规模如此巨大的洞窟,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炸药雷管,人们是如何开凿坚硬的山体而深入地下岩层的呢?当一条金矿矿脉采竭时又如何探知相邻的另外一条矿脉?在没有现代先进冶炼科技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从矿石中冶炼出黄金、白银?这些在历史典籍中都没有记载,许多未解之谜还等待人们去探索。

明代金窟——古代开采从兴盛到没落。“明代金窟”体积庞大,有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上下高度达150多米。在硐内的岩壁上可以见到一个又一个半圆形的凹坑。这些凹坑是古人用烧爆法采矿遗留下来的,是非常珍贵的古代开采岩石的实证。据明史记载,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汤显祖移任遂昌知县,曾经主持过遂昌金矿的开采冶炼工作。由于时年矿税沉重,加之矿政暴虐,汤显祖极力反对开矿。他有感而发著诗《感事》曰:“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万历二十七年,黄岩坑矿区发生了崩坑。清·康熙《遂昌县志》云:“石崩,毙百余人,寻奉诏报罢”。自此,古人开采1000多年的黄岩坑金矿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遂金”文化的传承

遂昌金矿历经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遂昌金矿区别于其他矿山公园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黄金文化更是遂昌金矿独特的优势和旅游资源。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既是矿山工业旅游,矿山生态旅游,更是对“遂金”千年历史文化、黄金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6—草鞋换粥铺

 

7—黄金博物馆 

竹屿茶楼、仿古“廊桥”、骑麟阁、草鞋换粥铺等人文景观很好地展现了遂昌金矿深厚的文化底蕴;公园雕塑群再现了矿山历史;古代采矿冶炼模拟场景充分了展示先人的聪明才智;现代黄金冶炼工艺观光区则让人感受到现代科学技的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矿山公园的银坑山水库中曾多次发现了珍贵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物种,珍稀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水库中发现的桃花水母为粉红色,通体透明,外形像一把撑开的雨伞,大小如硬币。通过清澈的水面,神秘精灵般的桃花水母在水中一张一合,翩翩起舞……桃花水母对环境与水质的要求极高,若水质受污染,它们有可能在数日之间灭绝。它的繁衍,无疑是对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生态环境的肯定,更是其千年文化传承的又一证明。 

千年金窟永不枯

经过近4年时间的建设,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成功地把丰富的矿业业遗迹、悠久的采矿历史、丰富的名人效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是国家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着眼于矿山的长远发展和矿山后续的生态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的原则既有效地保护了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古代矿业遗迹,矿山公园的正常运营,也实现了矿山后期永续治理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从开采有限资源变为开发无限资源,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遂昌金矿的转型让矿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从“江南第一矿”到国家矿山公园,一个“竭而不废”的矿山产生的不仅仅是矿山公园的旅游效益,其意义更在于带动金矿企业转型、产业转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遂昌金矿的转型不仅顺应生态文明的新潮流,其形成的新产业更将成为遂昌金矿永不枯竭的“第二金矿”。

莫希西通讯员周方波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4 18:19:3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