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绿色浙江

|| 收藏本站

“水中大熊猫”25年后再现楠溪江
发布时间:2010-08-16 14:59:26

  



    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水中熊猫”鼋25年后再现楠溪江。近日,上塘镇渭石村渔民孙银山和王绍兴在楠溪江下游捕捞上一只重达13.5公斤的“大甲鱼”经农业部和中国动物学会等专家鉴定,该“大甲鱼”是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鼋,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悉,这是1985年以来首次在楠溪江发现鼋。 前天下午,笔者在现场看到,首次来到陆地与人亲密接触的鼋很不自在,当我们用渔网想把它网上来看时,它却很灵活地逃离渔网,躲在水里不敢见大家。

    孙银山告诉笔者,7月16日晚7时许,他和王绍兴在楠溪江下游临近瓯江的罗东段捕鱼时无意间发现,在他们捕捞上来的渔网里有一只“大甲鱼”,它很凶猛,当时从渔网里用网兜把它网出来时,网兜很快被它搞破了几个洞。细看这只“甲鱼”,脚和头看起来都不像普通的甲鱼,那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东西不能吃、也不能拿去卖。

    因为在10多岁的时候看过鼋。孙银山想,这只“大甲鱼”会不会是“鼋”?当晚,他把这只“甲鱼”养在船的前舱,并马上把这个消息向县农业局水产站汇报,水产站站长陈志俭与同事赶到现场,初步确定为鼋。随后,向农业部汇报了这一情况,农业部专家除现场查看外,还将鼋“请”到永嘉县人民医院专门拍X光片,进行骨架对比,最终根据鼋的照片和X光体检分析鉴定,确实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

    确定捕到的“大甲鱼”是“鼋”后,孙银山他们对它的保护更加了注重,他们停止捕鱼,专门保护鼋,得知鼋怕热,他们还把船停泊在永嘉县城的越江大桥底下,整日整夜看着船舱中的鼋,吃住都在船上。

    据陈志俭介绍,鼋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鼋的生存数量不到200只。永嘉是鼋的著名产地,六七十年代永嘉还有很多鼋。县科协主席林建光在1977年,当年18岁的他在上塘农贸市场行走时,看到几个农夫蹲在一旁卖“大甲鱼”,好奇的他便上前看个究竟,发现这几只“大甲鱼”原来是鼋,有7、8个,每一个重达60—80斤,都是在楠溪江上塘殿那段那里捕获的。但在1985年在楠溪江发现一只鼋后,到目前已经有25年没发现过。此次这只幼年鼋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再次目睹鼋的活体,也打破了鼋在瓯江、楠溪江流域绝迹的猜测,说明楠溪江还是鼋的栖息地。

    来永嘉县参加对鼋进行鉴定的中科院专家说,这种比大熊猫还少的“水中大熊猫”鼋,近些年来在国内没有发现过,这次楠溪江鼋的出现意义很重大。首先,说明永嘉还有鼋繁殖和栖息,否决了部分人认为鼋可能灭绝的观点;其次,说明永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确确实实取得了成绩;第三,说明政府普法宣传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到位。

    据悉,今天下午5时左右永嘉县将举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回归大自然活动仪式,并在以后开展对楠溪江的鼋进行调查和保护。

    相关知识:相传龙生九子,鼋是龙最小的儿子,是“福”的象征。

    鼋喜群居,寿命长。盛夏喜上岸乘凉;寒冬伏水底冬眠。它最大的本能是,不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皮肤呼吸;甚至能通过咽喉吸取氧气,在水中长时间生活。最奇特的是,鼋浮游水面,肯定近日有台风;如头向上游翘起,不出3天,上游就有暴雨或洪水,非常准确、灵验。

    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为的肆意捕杀,如今已经极为稀有,许多省份鼋已经灭绝,浙江是仅有的几个认为还有鼋存在的省份之一。鼋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和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瓯江作为鼋的故乡和最著名的产地,曾有过辉煌:人们目睹有90只大大小小的鼋,排成一条长龙,由小溪向瓯江游去,时浮时沉,十分壮观。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4 07:41:5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