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环保群英

|| 收藏本站

13年为荒山“绣”绿衣
发布时间:2010-08-26 10:43:21
,阴冷潮湿,墙上地下满是牛羊的粪便,以及牧人未焚烧尽的黑乎乎的秸秆。白天,杨国华与农民工们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时间还好打发;一到晚上,困到极点却不能在窑洞里顺畅呼吸,刺鼻的气味令人窒息。

    阴冷、潮湿、寂寥,是杨国华每天要面对的窘迫。但艰苦远不止这些。最困难的时候,杨国华甚至身无分文,4个月吃不上一回肉,8个月付不起粮款,往返太原办事的路费都成了问题。村民老王始终记得这位省城来的“抠”处长,总是在下了班后走着回村,有时候还要大包小包背上一堆,却连2元钱的“摩的”都舍不得打。“当时村里人都说他呆不了几天就会走,城里人没事来这儿找罪受,没想到他在山沟里一钻就是十几年,才知道是个干实事的。这样的人,眼下不多见了!”老王至今感慨。

    工程实施一年半后,首批省级资金到位,他首先还清了农民工工资和部分工程款。农民工们都说,杨处长能共事,说话算数,今后他不管有钱没钱,都要跟着他干。

    后来,在每年计划资金难以按时到位的情况下,杨国华凭着信誉,维系了与工程队、农民工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土建工程和39间窑洞、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等基础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基地建设走出了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村民做点事,我心里舒坦”

    杨国华成了当地的“土著”,顿村村民也十分敬重这个静心做事的省城专家。每到果树嫁接、修剪的时节,基地总会“门庭若市”,果农上门求教时,杨国华总是亲自讲解示范。13年来他已无偿举办各种培训班24次,培训人数450人次。村民们说,杨处长是我们致富的领路人,基地是我们增产增收的“风向标”。

    多年的实践,杨国华摸索出了3项实用技术在顿村及周边进行推广,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他的酸枣接大枣“十一加五”嫁接法,不仅使酸枣这一野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500多户村民受益,每户每年增收超过3000元;“秋拉夏提高光照梨树修剪法”打破了传统的修剪方式,使梨树的单株产量比过去增加了30%;早熟葡萄五叶修剪法、晚熟葡萄七叶修剪法,两种修剪方法,不但使土壤水分和营养成分得到了充分利用,还可大

[1] [2] [3] [4] [5] [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04:40:5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