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环境治理

|| 收藏本站

朔州:让绿色成为主色调
发布时间:2010-08-25 16:53:35
   



    4月2日,朔州市隆重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暨碳汇造林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和碳汇造林基地建设的高潮。朔州市位于山西北部,东接大同,南连忻州,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清水河相连,为毛乌素沙漠东部边沿。很难想象,“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满眼是黄色,无风灰蒙蒙”,“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曾经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而今,在这片土地上,森林覆盖率正在逐年提升。绿色,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色调。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朔州市考察植树造林工作时,面对层层起伏的草浪林涛,感慨地说:“满眼皆绿色啊!”

    绿色话题从100亩“公仆林”说起

    在朔州市城西,有一座森林公园,其中有一块面积100亩的生态林,被当地百姓称为“公仆林”。近年来,省领导张宝顺、王君、金道铭、李小鹏等都曾在这里义务植树。中央部分部委领导、空军驻朔某部队指战员、中央驻朔各大企业负责人等分别在这里参加了义务植树。朔州市四套班子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也都在这里洒下汗水。

    朔城区张蔡庄乡峙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忠义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市委书记田喜荣、市长冯改朵已先后14次到他所在的村检查指导植树造林情况。令他感动的是,去年5月10日,刚好是个星期天,田喜荣放弃了休息的机会,带着女儿、女婿来到城西森林公园植树工地,全家共同栽植树木。他们干了近3个小时,栽植了25棵树木。不仅如此,每一次植树活动,田喜荣、冯改朵等市领导都是忙着挖坑、栽植、浇水。领导们的身体力行,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如今,这项涉及下团堡乡、张蔡庄乡、北旺庄办事处3个乡镇办,62个行政村,占地10万亩的造林工程,绿化面积已从2007年启动时的1万亩,扩大到现在的6.5万亩。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造林绿化步伐,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从去年起,朔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筹资10亿元,力争林木绿化率年均增长2%,通过10年努力,使全市林木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如今,在朔州市境内,“青年林”“军人林”“学生林”密林成片,“生日树”“情侣树”“结婚树”树树繁茂,全员造绿已成为这里的一种风气。

    科学造林机制给风沙带上“龙套”

    朔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寒冷干燥,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土地瘠薄,而且西边的毛乌素沙漠,正以每年500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晋北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即符合国家标准,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就是优质标准。但朔州人通过8年大规模的造林实践,创造出了一个“林木成活率99.9%”的奇迹。对此,田喜荣一语道破天机:“工程质量是保障,好机制造就高成活!”

    为避免踏入“年年造林不见林,岁岁植绿不见绿”的怪圈,朔州市在造林伊始就采取“大苗造林、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的方法,按不同的山系、水系及气候带实施科学造林。朔城区林业局局长李文明解释说,大苗造林不仅能够确保成活率和保持率,而且能一次成林,迅速见效;规模造林则不仅利于成活和管护,还有利于形成规模,发挥整体效益。遵循这一规律,朔州市近几年铺开的造林工程,一般都要求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项目区内1万亩以上规模治理的工程就达19处之多,其中10万亩以上规模的达到了6处。

    为切实提高林木成活率,该市从优化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管理。凡是省、市、县造林绿化工程,一律实行市里统一规划、项目公开招标、专业队负责施工,打破了以往靠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的传统模式,为植树造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工程铺开以后,当地林业部门一方面成立监理队伍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另一方面对施工方实行分期付款制,通过制度约束的方式促进造林工程提高质量。林木栽植完毕后,他们还采取“市县筹资、乡村管护”的办法,对新增造林地给予一定数额的管护补助费,设立专职和兼职护林员,实行奖罚兑现。各县区也相应成立林业综合执法队,加大对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的管理,巩固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

    对于这套 “种、养、护”三位一体机制的运作,体会最深的当数朔州市“忠义农建队”队长任忠义。

    任忠义从2002年该市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始时就搞起了专业造林,队伍人数最多达到过500余人,每年的造林数都在5000亩以上。他说:“公开招标和专业施工的制度公平、合理,使项目区的农民工有了活儿干,得到了实惠;科学栽植、工程监理的约束保障了造林工程的高质量;再加上后期管护得力,不仅林木的成活率提高了,农民、政府和生态环境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互利多赢……”

    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绿化山川“不差钱”

    朔州是一个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城市,煤炭生产对朔州经济贡献很大,但同时也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破坏。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确保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施,朔州市采取上级投资、土地配套、政府投资、社会支援和国家集体投资、农民工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法,多方筹集造林资金,力保植树造绿后顾无忧。对此,市长冯改朵态度坚决:“我们不能吃着祖宗的饭,断了子孙的路,就算金融风暴下的财政再困难,生态绿化的资金也不能缺。”

    朔州市林业局副局长任建军介绍说,朔州市林业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3个1/3”: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上市政府补助资金达到1/3;县区自筹1/3;厂矿企业和社会投入达到1/3。这样的筹资每年要达到10亿元。同时,为了鼓励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及全社会投资绿化的积极性,市政府每年平均每亩安排造林工程补助500元,并拿出100万元对先进单位、个人和优质工程进行奖励。如今,该市6区、县年年都会增加造林绿化的经费投入。朔城区林业局局长李文明告诉记者,去年仅城区政府就拿出4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植树造林,通过调动厂矿企业和社会投入,全区实际造林投入超过了1.5亿元。

    在多方筹资打造绿色生态的基础上,该市还广泛推广了“一矿一区治理一山一沟”的经验做法,全市各个厂矿企业都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去年,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和朔州煤炭运销公司分别拿出6500万余元和5000万元,支持地方林业生态建设。仅2008年1年,该市各厂矿的绿化面积就达3.82万亩,厂矿绿化区绿化占到全市造林绿化的1/8。

    针对煤炭生产造成生态破坏这一现状,朔州市确立了“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的生态优先发展思路,煤炭企业每生产1吨煤就要拿出20元用于造林绿化。另外,他们还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业权价款、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

    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朔州架起了一条通畅的造林绿化 “给养线”。现在,朔州市的造林绿化工作正以每年栽种1亿棵树、绿化达33万亩的速度快速发展,恢复自然植被、打造塞外绿洲的目标正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安玉 本报通讯员 崔金鑫 石永杰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4 05:03:1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