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环境治理

|| 收藏本站

农民呼唤 节水科技下乡
发布时间:2010-08-25 16:52:54
    一年一度的科技下乡时节又到了。近几年来,农民对科技下乡的内容在不断地出现新要求、新企盼。日前,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随着农业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自然气候等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民对于节水科技的渴望正日益增加,非常企盼节水科技的下乡与普及。

    近30年来,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普及,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都成倍增加,记得在30年前,有些地方粮食平均亩产不足200公斤,可如今平均亩产突破了600公斤。然而与此形成相对应的是土地的水肥消耗量也是成倍增加,由30年前的基本没有水浇地,变成了如今的绝大部分都是水浇地,而且越是产量高的品种,水的需求量越高。就拿种小麦来说,30年前一次水也不用浇,后来开始浇水,先是一次,后来增加到两次,到现在种小麦从下种到成熟不浇五六次水是绝对不行的。

    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水浇地的大面积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地抽取河塘水与水库里的水和打机井抽取地下水。一开始,机井打上10米深就足够6寸水泵抽水,可后来抽水太多,水位下降,打到30米深也只够3寸水泵抽水。再后来,干脆打深井,如今在不少水浇地的地头,超过150米深的深井已非常普遍。水位的大幅下降,直接提高了用水成本,增加了用水难度,以至于造成水库一个个干涸,河水一条条断流。用一位当地农民的话说,只有看到铁路桥与公路桥时,才知道那下面原来曾是一条河,可是河里已经没有水了。

    水浇地的大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庄稼地越来越不保墒,越来越不耐旱,因为浇水次数越多,对土壤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失去了保水功能;越灌越结实,就失去了保墒功能;庄稼地增产的潜力也就越来越小,增产的难度自然越来越大。

    节水科技下乡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企盼,节水科技已成为科技下乡的重中之重。除了打井、修渠等传统的抗旱设施外,重点应放在种子的节水抗旱功能上,努力研制低水增产品种,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改进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我国节水农业耕作技术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因为我国缺水,尤其是农业缺水的状况很难改变,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节水农业的普及,使我国农业节水科技有一个稳步的提高。

    张改云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4 07:20:0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