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齐鲁资讯

|| 收藏本站

巨幅油画《印象红高粱》将落户莫言故乡
发布时间:2013-09-22 10:55:37

    图1刘铁飞在高密东北乡高粱地写生

    图2刘铁飞的油画《印象红高梁》

    近日获悉,由著名油画家刘铁飞创作的巨幅油画《印象红高粱》已完成,将亮相9月26日在莫言故乡高密举办的“第四届红高粱文化节”。

    据了解,《印象红高粱》宽5.2米,高2.2米,刘铁飞历时一个月创作完成。谈起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刘铁飞介绍说,他今年春天在北京创作了油画长卷《红高粱》,该长卷已在英国伦敦及山东潍坊举行了巡展,引起了高密市政府部门的重视,随后,他们委托刘铁飞为今年在高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创作主题油画《印象红高粱》。

    为创作这幅油画,刘铁飞多次到高密写生,他被东北乡千亩红高粱所陶醉,蹲在地头一画就是一天。有了素材,他回到工作室后闭门创作,一个月的时间都沉浸在红高粱的世界里。

    在刘铁飞工作室看到,这幅巨大的油画表现的是东北乡一片海浪般的红高粱丛中,一个小孩举着红绸子奔跑的场景。画面上红色的高粱穗密密匝匝,鲜红的绸子像一条亮线跃入空中,让人不禁想到电影《红高粱》结尾处响彻天地的童谣:“娘——娘——上西南”。

    “这幅画表现的是红高粱的野性精神。”刘铁飞解释说,画中的小孩既是莫言小说中奔跑在东北乡的“黑孩”,也是对莫言孩童时在故乡田野的写照,同时,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我小时候也是生活在农村,当时父亲在城是工作,母亲则终年在田地里劳作,没人管束的,从两岁起便每天光着腚奔跑在田野中,晒得跟画面中的‘黑孩’几乎一模一样。”刘铁飞说,进入城市后,在种种管束中,他失去了那种穿越在天地间的‘野性’,所以怀念它。

    据了解,该作品将于9月26日在“红高粱文化节”主展厅的显要位置摆放,届时,莫言还要到现场对该作品进行点评,展出结束后,该油画将被高密市收藏,永久陈列在莫言故乡。

    刘铁飞艺术简介:

    刘铁飞,2012伦敦奥组委指定艺术家,2016里约奥运创意团队成员,山东油画院创作中心主任,当代著名青年油画家。祖籍山东平度,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杨飞云、丁一林、洪凌教授。曾任职于《城市周报》记者部,7年的记者生涯让他更加深入与立体地了解当代社会,并根据采访素材创作出了《娘啊娘》、《向利迪尔致敬》、《哺》等一批反映历史及当代社会生活的力作。

    其油画作品入选过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中国油画家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等展览,作品先后被内地著名作家莫言、台湾作家李敖、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等收藏。近年来,刘铁飞深入研究杨家埠年画,并根据这一题材创作出《门上春秋》系列油画作品,深受国内外专家关注。

    自2008年以来,参与2012伦敦奥运大型油画《梦回英格兰》创作,成为唯一被伦敦奥组委指定的中国籍油画家,该被伦敦奥组委收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其为“了不起的中国艺术家”。

    附:莫言为刘铁飞写的画展前言: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想起小老乡刘铁飞便想到诗经里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乡土情感是一种高贵的情感,也是一种艺术的情感。文学家把这种情感化为千言万语,画家将这种情感化为五光十彩的画面。

    铁飞是平度人。平度原属昌潍,后划归青岛,从行政区划上离我似乎挺远,但他的村庄与我的村庄相距甚近,说同是高密东北乡人并不离谱。在未见面之前即听故乡朋友讲过有一个画家刘铁飞,曾一连看过七遍电影《红高粱》,还说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以我的小说为素材画了一系列油画。

    后来见到了刘铁飞,并得到了他赠我的一幅油画《桥的记忆》。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故乡的小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祖先在桥上走过,日本人的汽车在桥上开过,牛羊在上边拉过粪蛋,儿童在上边斗过花草,茂腔戏班子在上边唱过,张艺谋的《红高粱》剧组在桥上坐过。后来,这座桥基陷落,桥石被岁月剥蚀得凹凸不平的小桥,跟随着电影《红高粱》走向了世界。铁飞用他的画笔把这座小桥给我搬来北京,一腔乡情如同美酒,让我感动不已。

    后来又看了铁飞很多画,譬如由《红高粱》中的童谣“娘——娘——上西南”意境生发出的《娘》:无边的旷野上,一位裸身女子,背对着我们,正向着一轮巨大的如血的夕阳走去,那童谣似乎溢出了画面,天地间一片宁静,那女子,是我们东北乡的娘,似乎正走向永恒。譬如那幅《晌午》画的是故乡黄瓜架下,正午阳光下的一只猫。一只黑白相间的正在舔爪的、如梦如幻的猫。这只猫让我联想到许多的盛夏的正午,庄稼人在午休,短暂的宁静,燕子从房门飞进飞出,蜜蜂在花间嗡嗡飞行,滚烫的土炕上,传来爹的鼾声与娘的鼾声。还有那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五月的新娘》系列之二,一个丰满而矫健的裸女的背影,一株红玉兰开得正兴旺。我曾对铁飞说过我喜欢这幅画,他说很遗憾被人买走了。

    己丑腊月二十七日,我在高密,铁飞送来了这幅画的复制品——其实是重新画了一幅,画面构图与我见到的那幅略有不同——他说以为我在北京,驱车千里进京后,才知道我已回乡——此情此画,真令我感激不尽。

    2010年,铁飞的“亲娘画派”宣告成立,而他提出的“亲娘主义”已经七年了。他的“亲娘主义”内涵,大概是与母性题材与本土文化有关的。他的“亲娘”,既是一个个具体的女性形象,又是一个抽象的乡土文化形象。是东北乡的图腾,代表着生命、繁衍和本能,代表着宽容、慈悲和奉献。把每一个女人,都当成自己的亲娘一样去爱,把每一个女人,都当成自己的亲娘一样去画。尽管铁飞还没能将他的“亲娘主义”解说的十分明白,但这主义背后的追求和情感指向都是能亲切地感受到的。

    我们潍坊,是民间文化丰厚繁茂之地。无论是高密的剪纸、泥塑,还是杨家埠的年画亦或是小章的竹马还是诸城的大鼓,都是故乡人民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铁飞跑遍潍坊所属各县市,深入采访各地的民间艺人,了解各种民间艺术的创作及流传过程,写出了数十篇生动文章。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他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向民间艺人学习的过程。他的“亲娘主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萌发并形成的吧。

    2007年春天,他根据一条线索采写了《李敖族谱惊现潍坊》的文章,在海峡两岸引起关注。他在研究李敖自述材料时发现,李敖的爷爷在潍县生活时,曾遭遇野狗袭击,李敖的曾祖母挺身护子,被野狗活活咬死。刘铁飞被这位母亲为子牺牲的精神感动,便拿起画笔,画出了《娘啊娘》这幅作品。画面上,这个娘跪在荒野中,赤身裸体,仰望着苍茫的天空。创作完成后,铁飞决定将这幅画赠送给远在台湾的李敖,趁着画面未干,他挖了故乡一捧土,撒在母亲膝下的土地上。这次创作,是铁飞“亲娘主义”的一次生动实践,从故乡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攫取素材,从故乡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中汲取灵感和技巧,这不仅仅是刘铁飞画画儿时应该走的道路,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时必须遵循的路线。

    我希望铁飞趁着年轻,多写多画,要耐得住寂寞,画出能代表故乡艺术特色,具有自己鲜明风格的大作。

    莫言2010年春于北京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21:25:3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