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威海:蓝潮激荡跨越发展 蓝色经济区建设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21 15:44:06

    金秋的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再结硕果:10月13日,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这是继浙江、广东之后我国第三个,也是北方首个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事项,国家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对山东乃至全国海产品生产加工业的提质增效,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促进蓝色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山东威海市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之一,以争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为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一项项战略举措引领跨越,一个个涉蓝项目高昂龙头。威海,正加速向“深蓝”挺进。

    抢抓政策机遇 筑起国家级“蓝色”平台

    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谁能抢上政策的头班车,谁就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抢得发展的主动权。

    依海而兴的威海人,自然深知抢抓机遇、优先发展的优势所在。但是,蓝色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立足自身蓝色产业发展优势,以重大蓝色产业项目为龙头,全力构筑国家级“蓝色”平台,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继寻山集团国家海产品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和海参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市成立后,以9个重大事项为龙头的蓝区建设,在威海湾畔,竞相启动、扬帆起航。

    在9个蓝区重大事项中,平台建设占据6项。因为,威海深知,争做全国蓝色经济先行区,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平台作支撑。

    从这一角度而言,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威海,既是国家海洋经济的战略布局,更是立足山东蓝区建设的重要成果。

    对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而言,集海产品检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落户,不仅标志着北方地区实现海产品高端技术平台“零”的突破,还意味着北方地区的内涵式渔业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窥一斑而知全貌。打造国家级产业技术平台,我市早已蓄势而动。

    致力于将“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打造成“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基地”,我市与山东省科技厅、哈尔滨工业大学实现“三方共建”,携手筹建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山东省乃至北方地区的船舶研发平台,为船舶工业的转型提升,注入创新活力。

    致力于蓝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市成功“牵手”山东交通学院,迁建威海校区,打造山东的海运学院;整合海洋渔业教育资源,建设海洋职业学院。这些高校院所的落户,将为我市输送和培养更多的蓝色经济专业人才。

    技术平台是蓝色产业发展的内核动力,产业交易、展示平台则是蓝色产业发展的竞争利器。在威海,群峰竞起的不仅有蓝色技术平台,还有国家级的交易平台、展示平台。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凸显海洋商品、国际贸易、远期交易等特色,旨在打造国内海洋商品物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海洋博物馆这一肩负海洋文化研究与推广重任的国家级展示平台,已经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国家级平台,已然成为助推我市蓝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最佳动力。

    重点区域拉开大框架 蓝区建设一体推进

    平台筑就,如何形成发展合力,是摆在全市面前又一亟待破解的“蓝色谜题”。

    构建一体发展新格局,优化重点区域布局,实现蓝色产业的整体推进——在实践中,我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城市空间格局日臻完善,科学指明了蓝色重点区域发展方向。

    沿千公里海岸线一路行来,双岛湾科技城、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石岛管理区、威海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一体化格局下,各个蓝区重点区域形成互补发展态势,发展思路日益清晰。

    双岛湾,作为城郊结合区域,产业项目众多,却特点模糊,层次不高。作为新一轮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作为两轴支撑的重要节点,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教育为主的生态化科技城,成为这里明确的发展方向。至此,区域城市功能整体完善,蓝色产业发展重点清晰,尽快融入中心市区的脚步不断加快。

    东部滨海新城的诞生,不仅实现了一片处女地的开拓,更为蓝色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这里,即将崛起一座集商务办公、文化创意、滨海旅游及蓝色经济产业研发为一体的城市东部新区。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正抓紧以好运文化为特色,打造国际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大天鹅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创新发展冬季特色旅游,形成全天候旅游格局;提高旅游业的带动能力和品牌效应,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东北亚旅游目的地。

    石岛管理区成立7年来,先后引进了3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高新产业项目,形成了以船舶修造、海洋食品、核电能源、玻璃器皿、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拓展到5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0.4%。昔日的渔港小镇迅速崛起,正在成为威海一体发展中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

    威海南海新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之一,自2007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亿元,“十通一平”设施基本到位,9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蓝色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正在以16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为基础,加快与石岛管理区、乳山滨海新区的对接,打造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

    乳山滨海新区把银滩旅游度假区、大乳山旅游度假区整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养生区,将成为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新的增长极。

    对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带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领导精力、考核机制、政策资金、干部使用等向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倾斜,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向海洋进军,引导方方面面的要素向海洋聚集,开启了向海洋要发展空间、向海洋要经济效益的全新发展历程。

    产业迈向高端 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发展支撑健全,发展框架构建,为蓝色产业迈向高端,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以高附加值、低消耗、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犹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新能源领域,风电、光电等配套企业借势崛起,集群发展。银河长征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威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大功率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已试生产。以澳华新能源为代表的太阳能项目也不甘示弱,今年2月开工的一期工程已全面投产,二期工程同步建设,到2013年,可形成年产分体太阳能系列产品3万套的生产能力。中玻光电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非晶硅膜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继美国、瑞士、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家可以对外输出制造技术及设备,已在大型公共建筑广泛应用,实现了建筑节能一体化。

    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业内领先,挺起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年可产30万吨高档印刷版基铝带材的海鑫新材料,全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生产工艺设备,达产后,年实现利税12亿元。伴随着一、二、三期的投资扩建,威海佰德信新材料的产品逐渐迈向高端,从汽车用催化剂生产线、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生产线,直至分子筛特种催化剂生产线,新产品从7种增加到13种,年产量提高3倍。万图高分子主要从事柠檬酸酯高分子材料、WT98环保卫生安全型增塑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创建国家级高分子材料及功能化助剂“工程研发中心”是它的终极目标。

    新医药领域,实现医药、器械两翼齐飞。迪沙药业剑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高科技原料药基地为突破点,全面开启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力争2015年产品总数达到200个。威高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拥有发明专利60多项,产品销售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投资220亿元的医药科技工业园建设,改性医用新材料、TPE输液器、血液透析器、医用大输液、心脏治疗监护设备等10个项目已经投产,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业及节能环保领域,转型号角吹响,增长势头强劲。投资39亿的蓝岛科技,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项目,计划建成10条现代化集成式建筑生产线,一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威海华东数控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大型数控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正在建设的总投资100亿元的3个重型装备项目,可解决大型核电、风电、矿山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大型部件加工难题,将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极大提高我国在国际核心装备制造业的话语权。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威海新闻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9 06:41:5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