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生态保护

|| 收藏本站

鸭棚旁雨水冲出汉代古井四周刻满精美陶制颈圈
发布时间:2012-11-08 15:57:33

    去年5月的一场雨过后,寒亭区朱里街道狮子行村村民于瑞明在自家鸭棚西侧发现一口“古井”,出于好奇,于瑞明继续向下挖掘后,发现井底四周都是刻满花纹的陶制颈圈,他将情况反映给了村委,后者随即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近日,经过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口汉代民用古陶井,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对研究汉代时期山东地区居民的生活有一定参考价值。11月7日上午,记者闻讯后前往狮子行村探访了这口汉代古井。

    雨水冲刷露出坑洞

    1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朱里街道狮子行村,一路打听来到了于瑞明位于村东北角的鸭棚,于瑞明就是在这个鸭棚西侧发现的古井。

    记者在现场看到,鸭棚西侧是一处空地,周围是大片的黄土堆和灰砖,黄土堆里随处可见一些破碎的砖瓦和土陶片,古井已经用木板覆盖。“这个就是古井,由于井比较深,在上面只能看到大体的模样,要看清楚还得下到井里去。”于瑞明说,上面一段是一个普通的坑,是他挖土时掘出来的,下面才是古井。记者仔细观察,这口井呈正圆形,深约5米,直径大约1.2米。记者扶梯下到坑底看到,井四周都用陶制颈圈包裹着,圆形非常规整,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井壁上,花纹呈波浪云状,雕刻比较精细。

    于瑞明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一个黄土堆。他七年前在这里盖了鸭棚,由于盖鸭棚需要大量填土,慢慢地鸭棚旁的黄土堆都用完了,变成平整的地面。去年5月份,他无意中发现,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在黄色的平地上出现了一个黑土形成的圆圈。他想到以前在附近经常挖出一些破损的土陶器,出于好奇他就沿着黑圈一点一点挖,大约挖掘了一个星期后,他发现了一个规整的圆坑,坑壁上面有一些花纹,层层叠加,在坑底也发现了几件破损的灰色陶器。他觉得这口井可能有考古价值,不敢再继续深挖,便立刻把情况反映给了村里,村里随即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今年9月份,寒亭区文物管理所专家告诉村里,这口古井属于汉代建造。

    买考古书籍对照研究

    在于瑞明鸭棚旁的平台上,放着各式各样的碎陶片,有的陶片花纹做工非常精细。“我们村几乎每个村民都捡到过这种碎陶片,听说我们这儿属于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古代生活陶罐器发现的比较多,还经常发现汉代平民古墓。”于瑞明告诉记者,在鸭棚西侧一条干枯的水沟内,还埋有大量的陶器碎片。随后,在于瑞明的鸭棚北侧,记者也看到了许多古砖块堆积着,“有些砖块现在还能用,非常结实,我就拿了一些当垫砖用。”于瑞明说。

    据于瑞明介绍,因为经常见到这些古陶片,自己就经常借一些考古书籍参照研究。在发现了这口汉代古陶井后,他还特意托人从济南捎来一本《齐鲁考古陶器研究》,自己闲暇时就拿出从井里挖掘出来的陶罐结合书本上的讲解进行研究。“刚发现这口古井的时候,自己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推测出这口井可能形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当时非常兴奋。后来,经文物专家讲解,我才知道是汉代的。”于瑞明对记者说。

    已就地保护暂不挖掘

    据寒亭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潘波介绍,于瑞明发现的这口古井共有八圈陶制颈圈,应该是汉代先民的饮水井,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我们寒亭地区也发现过类似的古井,我们所里收藏最完整的是一个六圈陶制颈圈民用古井,而于瑞明发现的这个古井,井壁有八圈陶制颈圈且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潘波告诉记者,狮子行村的位置紧靠龙山文化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很多先民在此居住,所以这里有很多村民曾经发现过一些破碎的的陶器片。

    潘波表示,这口古井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时期山东地区的居民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汉代陶井在挖掘时很容易破损,所以现在已就地对这口汉代古陶井进行保护,暂时不进行挖掘。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潍坊晚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29 21:30:0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