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环保风采

|| 收藏本站

枣庄薛城区2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待遇悬空11年
发布时间:2011-12-15 15:01:12

2000年开始,枣庄市薛城区有2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本应按文件规定该享受的待遇一直得不到解决,终使这些人的生活都成了难题。看着其他区市的待遇解决了,薛城区一直不给落实,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说这些时,97届的毕业生刘复之(化名)双手一直紧紧揪着双腿。这样心里舒服点”,他解释道。心灰意冷,是这数百人的心灵写照。

同工不同酬,不同区不同命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薛城区各个乡镇都很普遍。“1997年来的员工,工资和保险样样俱全;而我只晚一年,什么都没有。心理落差实在太大。在周营镇工作的刘复之说道。

据他介绍,他是1997年菏泽农技学校毕业后经薛城区人事局分配进入周营镇的,但没有编制,属于非在编人员。可他的身份又不同于现在的临时工”,因为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他们的待遇要参照全额事业单位待遇享受。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情况称之为工资套改就是说我们的待遇要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改革。 

刚稳定了3年时间,2000年之后,情势开始起变化。在定好职称和待遇后,薛城区所有乡镇似乎像商量好的一样默契,都不按照此前的规定来执行了。刘复之告诉记者:“1997年之前有编制的人员还是稳扎稳打涨工资,我们的待遇却一直原地踏步。经过十数年的日积月累,刘复之现在的工资每月约900,1996年进入单位的人员则近3000,二者之间差距非常明显。我们都是一样的职位,做一样的工作。因为我们没编制,表现往往还比他们好,可工资怎么就涨不上去。一样的职位,一样的活,差别这么大,这是个什么道理?”

1997年犹如一柄利刃,将大中专毕业生划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同工不同酬现象,在薛城区的每个单位都在上演着。1998年毕业的周森元(化名)介绍,“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全区大约有200多人,像薛城的常庄、沙沟、陶庄等乡镇都没有得到落实。 

其他市区的情况却和薛城区大不一样。刘复之后来获悉,枣庄的市中区、峄城区、滕州市的同届大中专毕业生,都早早解决了待遇落实问题。好像就薛城区不给解决。我在那边都有同学,都是同一年分配的,现在差距拉开了。因为工资待遇过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不如以前了。

文件规定成虚无缥缈空中楼阁 

同工不同酬,并不符合当年枣庄市文件的规定。刘复之拿出一份1997年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这是当时大中专毕业生受哄抢下的吸引人才举措。

文件中规定:“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户口、粮油和人事关系可落在乡镇政府(不占人员编制),由经贸办公室代管。工资执行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由乡镇经贸办公室从乡镇企业筹集,统一发放……社会养老保险按枣发(1997)10号文件规定办理。这一规定,即所谓套改 

根据这一文件精神,19971998年分配来枣庄市的所有大中专毕业生虽然不再享有编制,但却和在编人员享有同样的待遇。这个规定,只执行到2000年。文件中承诺的养老保险,也同样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记得有一年,上面下发的文件要求最少涨370,可下面的就是不给执行。有一年我们给领导送点小礼儿,就给我们涨了150,沙沟镇没送礼的只给涨100块钱。刘复之曾为了工资做过这些事。我们的命运被捏在别人手里,只能去违心地讨好他们了。 

让刘复之更为不平的是,2007年有一批转业军人安排在周营镇工作。里面三个人和领导有关系,他们的工资马上就2000多块了,保险什么的也一应俱全。我们这些工作了十几年的什么都没有。他们找领导讨说法,领导就直说:“我们要照顾领导子女的工作啊。”“领导都这么说了,我们还怎么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1997年和1998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了左右为难的夹心层。工作,也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周森元认为:“我们都30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辞职了养不活家人,不辞职又实在是憋屈地难受。我们只想能兑现承诺,落实待遇。 

乡镇通好气:谁也不愿当出头鸟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生活中的刘复之爱斤斤计较,“不就是没钱吗,坐车买菜都要算来算去的,谁也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不堪生活压力之重的刘复之和周森元不平则鸣,多次找镇党委和政府理论,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冷眼和警告。 

刘复之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涨幅完全掌握在书记和镇长的手里。每年到要涨工资的时候,各地书记镇长都要通气,商量好涨幅。所以我们的工资不会乱涨的,每个乡镇涨幅都差不多。但最多不会超过150块钱。相比那些在编的每次400-500块的涨幅,我们的实在是太少了。有的乡镇告知他们是财力吃紧,对此刘复之则不以为然。有些乡镇是比较困难,但解决我们待遇的财力还是有的,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财力吃紧与否,而是没有哪个乡镇愿意首当其冲作出头鸟。薛城区陶庄镇下面有煤矿,经济条件较好,完全有财力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落实待遇,可当地领导就是不松口。刘复之的周营镇领导就和他说:“要是我把你们待遇解决了,其他乡镇不是也要解决?那我压力该有多大。受囿于此种逻辑,200多人的待遇落实问题一直遥遥无期。 

他们也曾到过枣庄信访局,五六十人的阵营算得上声势浩大。信访局的负责人却劝告他们:“你们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乡镇愿意解决就解决,不愿意解决就不解决。在周森元看来,这明显属于流氓逻辑从前的文件上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怎么就成了愿意解决就解决了?那不是把政府的红头文件当儿戏了?”回到单位后,领导批评他们不好好工作,“怎么能在上班时间去信访?”并警告说,“再去信访就要开除职务这话真是滑稽,我上班时,信访才上班;我下班时,信访也下班了。你让我下班后去信访,那时人家都下班了,我找谁去信访啊?”

灰心丧气的刘复之和周森元他们,现在已不再组织信访了,“大家的心都冷了,不抱希望了,只希望他们能想到我们的难处,记着政府应有的诚信!”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齐鲁热线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20 23:33:0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