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环境观察

|| 收藏本站

走近“海洋牧场”
发布时间:2011-11-30 16:12:16
 

“海洋牧场”——听到这个名字,您肯定很好奇,那是怎样的“牧场”?跟陆上牧场内容相仿,在海洋中通过人为控制设置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海洋生物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我摄食,自由繁殖,这就是“海洋牧场”。目前,青岛已启动5处“海洋牧场”建设。在近海渔业资源匮乏,近海养殖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五年内,青岛市还将建成8处这样的牧场。“海洋牧场”如何建设?又能给企业、社会带来哪些收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青岛早期开建的两处“海洋牧场”。 

鱼虾畅游的“海底森林”

在位于大公岛附近的五丁礁海域,有一处热闹的水下世界。在那里,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虾蟹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底森林”。 

这里是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五丁礁海域“海洋牧场”,通过水下视频资料可以看到,牧场已初具规模。“五丁礁附近水域宽广,海水清澈,水文条件稳定,是建设人工鱼礁与牧场的良好场所。”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2003年公司就开始摸索建设人工鱼礁,2005年开始大规模投放礁体,到现在6年时间里已投放了十几万立方米的石料。

营造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的,正是一块块石头。据记者了解,在近海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国内外最常用的方式是海底投石和沉船,相比之下,投石的方式更适宜在青岛近海使用。在一份视频资料中,记者看到了投石建礁的作业现场:装满石头的大型渔船上,挖掘机正将石头投到海里,这些石头小的一二百斤,大的重达一吨左右。 

将石头、废旧渔船等沉入海底后,再在上面植上生长速度较快的藻类,就会吸引鱼、虾、贝类等海底生物聚集栖息到这里。“不过,一块块原本光秃秃的石头要想变成长满藻类的礁体,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在海底形成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牧场则需要56年。”陈刚介绍说。

点石成金的“海底银行” 

为建这片“海洋牧场”,从2005年开始,陈刚连续6年每年投入了近千万元。

据业内测算,建设一亩“海底森林”,需要投放石块1千多立方米,石块的投入大约是十几万元,此外要投放鲍鱼苗、海参苗3万多粒,按照鲍鱼苗3/粒、海参苗1/粒算,苗种的投入加起来要15万元以上,再加上运输、养护、采捕等成本,一亩“海底森林”的造价约在30万元左右。 

高投入就希望有高回报,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陈刚说,目前他在人工鱼礁所营造的野生环境里放养的鲍鱼、海参售价能高出平均市场价约一倍。他的目标是利用野生放养的优势在未来35年内打造全国第一海珍品品牌。

“它其实就像一个‘海底银行’。”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霞说。王金霞的“海洋牧场”从2009年开始就有了经济效益,据她介绍,今年上半年的直接收益约1600万元,预计下半年盈利会达到2000万元。“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往后的经济收益会越来越好。”如此说来,海底投石造礁可以实现“点石成金”,似乎并不为过。 

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事实上,“海洋牧场”的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了给企业带来的丰厚经济回报。 

过去几十年掠夺式的捕捞,使得青岛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民常常面对海里无鱼的窘境,这给青岛渔业敲响了警钟。“‘海洋牧场’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在这里,各类海洋生物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张秀梅介绍说,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突起物,从而形成上升水流,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能促进浮游生物增多,进一步满足鱼虾类的生存需要,这样能量一级级传递,就可以完成一个食物链条;这些礁体还可以吸引大量的海洋生物自然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可以迅速增殖,保护了珍稀的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海洋牧场”的作用也引起了青岛主管部门的重视。记者自青岛市海洋渔业局获悉,未来5年青岛将建设8处“海洋牧场”,每处鱼礁规划面积200300公顷,借以修复海洋生物资源,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同时,为解决“海洋牧场”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问题,从去年开始,青岛市政府确定了连续三年每年给予年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海洋牧场”建设企业200万元资金扶持。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9 20:15:0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