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刘三堂开拓小香米大市场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编者按:农民刘三堂目前被人称做企业家,但他不愿意让人叫他刘总,他喜欢用“新农民”来形容自已。他用新农民的思维经营和维系着自己的“富民强村”之路;他是全国数以万记村支书中的一员,同时又是闻名遐迩的蒙清小香米的“掌门人”;他是为民说话、为民办事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消防社会化、专业化的倡导和实施者……但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个称谓是: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

    一粒“小香米”开创了全国大市场

    提起刘三堂这个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是提起蒙清小香米,人们都是赞不绝口。在清水河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他硬是将不起眼的小香米开拓出令人称赞吃惊的大市场,创造了一个农民发家致富的奇迹。

    1998年刘三堂瞄准了当地传统种植作物——曾经的“朝廷贡米”小米和绿豆等杂粮作物,并注册了“蒙清”牌小香米商标。然而,刚一推出市场时,小香米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刘三堂说,“当时我雇了五个人来呼市市场卖,一斤卖三块钱,人家说小米子还能卖这么贵,普通小米才五毛钱一斤。市场打不开,那时候我没少往里贴进钱。

    为什么要赔,为什么挣不了钱?刘三堂经过反复思考后,想到拿小香米去科研部门认证。于是他开始拿小香米去国家农业部,内蒙古农科研究所,这两个权威部门检验,然后出去讲解。作为自治区九届人大代表,他决定在会议上向代表们介绍小香米。每个代表给拿上一斤,代表们回去尝了之后都叫好。从那时候开始,蒙清小香米开始打开市场,目前已风靡内蒙古。

    如今,在刘三堂的苦心经营下,高茂泉村生产的小香米不仅热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还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区。一公斤精包装的小香米,在北京的超市中卖到了30块钱。随着小香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刘三堂和村民签了订单,还投资建立了精制小香米加工厂,并以此为龙头,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蒙清”牌小香从此火了起来,与蒙清合作的农户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小香米不但改变了刘三堂一家人的生活也改变了高茂泉村所有种植户的生活。2001年,“蒙清”小香米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名牌农产品。

    一个“新农民”引导出专业合作社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的称谓,58岁的刘三堂甚是珍惜和自豪:“我是解放后清水河的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但我不能只反映清水河的问题。”去年的下半年,刘三堂一直四处调研,深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的城乡,为的就是将最基层的问题反映到全国“两会”上。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刘三堂所提的议案直击“三农”问题要害。“合作社是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最好平台。”刘三堂说,“现在农民如果还是按照以前那样单打独干,一家一户经营,不仅不能确保农民增收,更谈不上建设好新农村。”他认为,由国家出台措施,鼓励扶持返乡能人创建专业合作社,以此为平台拉动“三农”与市场对接,从而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能有如此认识,完全归功于成功的实践。2007年,在长子刘俊辰的启发下,刘三堂开始筹备组建蒙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2008年初正式注册成立。合作社的成员包括农户、蒙清龙头企业、还有呼和浩特蒙清小香米专业技术协会。也正是由于合作社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08年金融危机年度里,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不论是企业还是农户都实现了预计增收目标,尤其是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都平均增收1800-2000元,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好处。

    “这就是因为合作社在市场上有话语权,跟超市等大宗客户可以直接对话了。”刘三堂总结道。春天,参与合作社的农民按照订单生产,合作社统一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农民在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种植。到了秋天,合作社根据订单价格收购。这让农民彻底吃了定心丸。

    以小香米为例,对合作社农户,除了技术、管理无偿提供之外,合作社还给予农户有机肥补贴、农家肥补贴,主要模式就是企业(蒙清公司)出资金,合作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的生产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大,“蒙清”农产品成为内蒙古的名牌商品。

    2008年1月,蒙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只有26家农户,到12月,已经发展到1万多户农民携土地入社,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区和山西的临近县。

    如今,蒙清绿色农产品已经成功“飘香千万家”,而刘三堂谋划的生态型新农村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有了蒙清农庄、蒙清公司和蒙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打下的坚实基础,“打造蒙清生态休闲度假农场,势必成为带领农民走产业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生产道路的新突破。”刘三堂满怀信心地说。

    一个“好代表”做出新农村消防提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刘三堂提出了建立和加强农村消防队站的建议,得到了各方的广泛重视。谈及该提案刘三堂对记者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农村也逐步富起来了,但是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他说:“每到秋天村民们还是习惯于将农作物秸秆堆放在自家的院落中,加之春节期间无节制的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出现,去年的一场火就把几户的秸秆全烧光了。除了秸秆火灾,焚烧荒地也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我们当地有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的习惯,村民们认为这样可以做到养分还田,但是这样的做法一旦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就容易导致整片荒山被烧掉。同时,农村的部分电线由于长时间裸露在外边,极易因为老化打火引发火灾。一旦火灾发生了,农村当地一般都没有消防力量,只能进行简单的自救,试想一下如果火势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那么村民们的损失也就能够降到最低点了。并且经过近几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牧区的生态恢复,许多农村牧区的植被都特别好,一旦发生火灾受损失的范围会特别大,并且会对整体生态有影响,所以农村牧区应该有相应的消防措施。”

    3月21日刘三堂到内蒙古消防总队做客后,王秋彧总队长送给了他一套消防丛书,一路上他不停的翻阅着,并不时的对记者说,“《新消防》我还不是很了解,回去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刘三堂关于农村消防的提议得到了各级机关的广泛重视,内蒙古消防总队王秋彧总队长已经着手安排相关工作,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早日搭建起农村消防体系,保一方百姓平安。

    采访结束时刘三堂地对记者说:“我现在并不考虑我能赚多少,就是把农民带的富起来,能把边远山区贫困县带起来,能把自治区级的山区新农村试点村做成一个好的榜样。因为我既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农村的支部书记,还是自治区劳模,优秀**党员,这些荣誉不是简单的了,自己觉得自身责任重大了。把农民带的提前进入小康,而且是文明式的小康。不是有了钱就叫小康,首先看精神文明上来上不来?有没有和谐共富?再有两年,高茂泉村出去的年轻人都要回来。因为农村挣得比城里多,而且农村是长远发展,我们解决穷是从根本上解决穷”!……“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0 16:52:5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