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康巴什——鄂尔多斯科学发展崛起之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0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怀着万分新奇的心情踏上了这片以“众多宫殿”命名的神奇土地。明媚的春光中,一片崛起于蒙古高原的崭新城市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从2002年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8倍,每年以26.45%的速度递增,近三年二级以上好天气却由2006年的325天、2007年的334天增加为2008年的347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冲击,2009年一季度工业增长22.4%,GDP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89.5%;2009年一季度已开工工业项目416个,固定资产投入比去年增长79%……

    面对中国西北部这座被中央领导称之为“璀璨的明珠”的工业之城,我从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呼唤:这就是跃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的鄂尔多斯么?这就是创造了西部大开发奇迹的国家新能源重工业基地的鄂尔多斯么?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的鄂尔多斯么?这就是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之为“鄂尔多斯模式”的鄂尔多斯么?

    让我们共同见证一座工业之城的崛起之旅。

    创造地区绝对优势的“鄂尔多斯模式”

    杜梓和云光中每时每刻都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从市委副书记到市长,再到市委书记,在鄂尔多斯工作了12年,杜梓对自己眼下所领导的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情感。云光中虽然从满洲里市委书记的岗位上调来鄂尔多斯任市长刚刚一年多时间,但他早将自己的命运同这座令世界瞩目的西北工业城紧紧地联在一起了。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

    让鄂尔多斯人颇为自豪的是,鄂尔多斯地上、地下资源极为丰富。

    如何将现有资源变为后发优势就成为摆在鄂尔多斯这两位最高决策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最重要课题。

    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经济”凸显阶段,一份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场世界性的资源涨价运动悄然掀起,国际原油、铜、锌及其他有色金属如金、银、锡、镍等都全线翻倍涨价。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与稀缺性,以及世界石油主产区中东局势动荡,世界石油消费的不断增长,今后最终会使石油价格攀升高位。能源供应持续紧张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常态与重要特征。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中国资源禀赋特点和能源结构状况,中国政府制定了“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确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抓住历史机遇,打造鄂尔多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实现鄂尔多斯跨越发展已刻不容缓!

    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让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寝食难安。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鄂尔多斯要率先奔跑,确立产业高端发展定位,发展能源新型开发利用模式,发展“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将使鄂尔多斯成为世界现代化工的重要基地和煤化工新技术的应用基地及孵化器。

    在杜梓和云光中看来,任何睿智的开拓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思想体系与发展模式。鄂尔多斯的开拓者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发展理论,即将地区做为一个整体来经营,全力打造地区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绝对竞争优势。为此,必须具备五大要素:一是把资源变为有需要的资源。如煤炭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不盲目扩张。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能,使产能有所储备,既不垄断又要满足市场,保持相对合理利用。二是引导企业实施扩张型发展战略。培育开发地区企业家扩张型心智模式,不断做项目,扩大资产增量与市场份额。王林祥打造棋盘井工业区(煤、电、化、硅铁、PVC一体化);戴连荣打造乌审召化工区甲醇基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制造甲醇项目;王文彪打造40万吨PVC工业区(与上海华谊集团、神化集团联合开发),形成PVC、水泥、发电厂一体化工业群。三是不断改善地区工业发展支撑条件。不停地强化交通、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地区工业发展基础配置。四是提高政府效率。效率是竞争力的标志,鄂尔多斯的半小时要相当其它地方的一个工作日。市党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每人联系一个重大工业项目。旗区党政班子以加快发展增长至上为己任,全力抓开工、抓项目。2009年4月开工项目全市达到581个,同比增长1.4倍。五是善抓国家政策机遇。找到与国家和市场需要的结合点,迅速将国家政策导向与地区发展深度结合……

    作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决策者和最高行政长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深深的危机意识。要善于逆向思维,比如选择项目不只是考虑市场好时如何发展,更重要的是思谋市场萧条出现危机时将怎样应对。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大的机遇。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运筹帷幄者,要学会“危”中见“机”,由“危”转“机”。

    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命运。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才是鄂尔多斯面临的最大挑战;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才是鄂尔多斯的根本出路!杜梓和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做出的新的抉择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新战略,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举措、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全面提高地区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鄂尔多斯以科学、和谐、精彩的新形象走向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现代化……

    “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是鄂尔多斯人在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结构调整是基础,只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有效转变发展模式,建立更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强市是保障,只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新型城市,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真正形成地区核心竞争优势。实施“结构调整、创新强市”战略,是鄂尔多斯市委对鄂尔多斯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是鄂尔多斯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深入探索!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市委书记杜梓在2008年年末的一次全委会上面对全市党员干部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凤凰涅槃的勇气,开辟新天地,开拓新境界。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阵痛之后才能获得新生。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危机面前,谁主动作为,谁受益;谁早调结构,谁早受益。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一马当先,率先作为,危机过后,必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鄂尔多斯,究竟将呈现给世人怎样的风景呢?

    令世界惊诧的“鄂尔多斯速度”

    李世镕终于享受到片刻的宁静。

    这位作风雷厉风行,对经济学颇有研究,对煤化工产业工艺技术了如指掌,素有“专家市长”绰号的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一闭上眼睛,面前就会时常闪现市委书记杜梓、市长云光中充满智慧信任的目光。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习性,使他那一米八多的身体坚持天天顶着烈日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他与领导他的书记与市长及身边的同事们肝胆相照,终日忙碌却不知疲倦。

    令他颇感自豪的是,鄂尔多斯是中国地方煤炭机械化改造最为重视的地方之一。百万吨死亡率世界最低,2008年达0.015%。鄂尔多斯工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打破地方国有企业传统机制的堡垒,实施股份制改造,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之后是填补地区电力缺口,上一批发电厂,打造北方火电三峡;紧接着是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走工业园区化之路;第四是将煤化工作为主导,建设全世界最集中煤化工区,打造能源重工业基地……

    深入鄂尔多斯工业你会发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特别注重规划,科研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的意见通过规划平台结合在一起,大家同念一本经,对项目的科学特征把握充分;二是集中发展,项目集中布局,把大项目做基本抓手拉动内需,2008年完成投资规模1071亿元人民币,2009年规划超10亿元人民币项目25个,总投资规模200亿元以上,当年完成不少于1000亿元;三是始终把抢占国际化、现代化制高点看做重中之重,瞄准世界一流技术,让世界之最落户鄂尔多斯;四是强调效率与速度。项目一旦确立便可进入政府的“绿色通道”,执行“即办制”全方位服务,分秒必争,快速推进……

    早在几年前,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就提倡鄂尔多斯工业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实施“大项目、大通道、大基地、大集团”战略。可是鄂尔多斯大工业的春天何时能够到来呢?

    杜梓和云光中翘首期盼着,李世镕和工业战线上的所有有志之士翘首期盼着,内蒙古高原这片沉睡的土地翘首期盼着。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8 01:43:1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