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一线工人倾情讲述 挺起内蒙古"生态脊梁"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网

    内蒙古晨报讯:看得见的,是迎风招展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黑桦、白桦、山杨、柞树……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映入眼帘的漫山遍野的葱绿。

    看不见的,是默默无闻的林场管护员、扑火队、森林公安、造林队、森调兵……是这些将生命与林子交融的可爱的人。

    火灾面前,他们浴血奋战。生死关头,他们冲锋在前。万顷林海,他们挥洒青春。只因,他们深爱着这片林子。

    今日起,8名来自林业战线的一线工人,将讲述他们多年来以山为伴,以林为家,以苦为乐……大兴安岭绿色屏障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森林公安:“钢铁长城”守卫绿色安宁  于全旺,内蒙古大兴安岭大杨树森林公安局看守所所长,曾任宜里镇派出所所长。大杨树林区地处鄂伦春自治旗,生态功能区内人多、点多、线长、面广,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盗伐林木、毁林开垦、非法捕猎,曾一度是这个地区的焦点问题。

    苦、难、艰、险、累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素称“企业内保”,即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的内部保安,人们戏称之为“末等警察”。

    “心里很苦,不被大家认可,出去没有民警工作证。干了同样的活,得到的工资不到当地公安局的三分之一。”于全旺感叹。

    “实质上,森林公安很累,而且还要随时直面生命的考验。”于全旺用5个字来概括大杨树森林公安的职业特点:苦、难、艰、险、累。

    一直以来,违法分子不择手段盗伐林木,于全旺他们甚至遭遇过武装过关闯卡的犯罪团伙。去年冬季,一伙狡猾的盗贼在库莫管护站和民警们捉起了“迷藏”。只要民警们有任务外出,木材便会遭到盗伐。几次抓捕都扑了空。于是,民警们将计就计。邻近春节的一天早晨,民警们假称要回局开会,半路又租用农用车悄悄返回。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民警们蹲守在车厢里,三四个人围着一条被子,冻得直打哆嗦,一直坚守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违法分子一出现即被他们擒获。

    2003年8月7日,乃木河林场主任高德森因林地纠纷,被两名手持凶器的歹徒劫持。围捕案犯现场,一名身背炸药包手握引爆器的歹徒大喊:“放我们走,不然和你们同归于尽!”生死关头,曾获“北疆十大卫士”称号的副局长兰德才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紧紧抓住歹徒的手,将其压倒在床上。穷凶极恶的歹徒拼命抵抗,在要按响引爆器的千钧一发之际,身后策应的刑警大队长韩兴华果断地扣动了板机,将歹徒当场击毙。

    工资有望翻四番

    近日有好消息传来,鉴于森林公安维护绿色安宁的突出贡献,原属森工集团内部保安的他们被归入在编公务员的行列,不足千元的工资有望翻四番。

    回想前几年,民警张贵学的母亲患病,爱人无工作,身体又不好,还有孩子上学,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入不敷出。为此,张贵学每天清晨骑三轮车到市场去卖菜,以贴补家用。

    当时,一些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找到他说:“哪有警察卖菜的,你照应我点,我保你吃喝不愁。”张冷脸回绝了,“卖菜是辛苦,也发不了财,但这钱我花着心里有底,睡觉也踏实。”(郭俊楼)这对夫妻常年“隐居”山林,他们对得起“全国优秀护林员”的荣誉。

    马淑梅和牛玉江夫妻原本是一名厨师和一名焊工,日子过得安稳满足。可2001年,正逢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大兴安岭林区各地开始建森林管护站,做焊工已15个年头的丈夫牛玉江的心思“飞”上了山,他对妻子说,想承包一个管护站上山去护林子。马淑梅非常赞同丈夫的想法,决定和丈夫一起去承包管护站。马淑梅把9岁的儿子安排在学校住宿,把年迈的婆婆托付给大哥大嫂照顾,跟随丈夫走进了深山,从此扎根“绰尔林业局309管护站”。

    没发生过一起火灾

    管护站35平方米的土房子是马淑梅当年上山和丈夫亲手盖的,夫妻俩管护的8490公顷森林平安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这片森林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没有发生过一次滥砍滥伐事件。

    每年3月15号开始进入春季防火期,一直到7月份结束。这段时间他们夫妻俩每天几乎24小时都要在林子里巡护,严禁任何人进入。而这段时间正是山里野菜繁盛的时候,林场周围的乡亲想让管护员行个方便进山采点野菜野果,但马淑梅挡着的这条路永远进不去。因此,乡亲们的抱怨让马淑梅很为难,只有过了防火期再去挨家挨户道歉解释,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理解了。

    到了冬天,日子最难熬。山里气温零下40摄氏度,夫妻俩仅靠一个小火炉取暖。

    管护站去年通上电后,马淑梅置办了一台冰箱。回忆以前没电的日子,买回的菜无法存放,大多数时候马淑梅和牛玉江都是餐餐馒头就咸菜。

    老人和孩子是心里最大的痛

    马淑梅说,老人和孩子让她一直心存愧疚,没照顾好他们是她最大的痛。 “婆婆今年73岁,一个人住在林场的小平房里,只有大儿子和儿媳不时去探望。母亲今年76岁,有骨质增生,常年腿疼,但是儿女都不在身边,也是一个人住。”

    儿子明年就要读高三,上学这么多年,马淑梅只见过儿子小学时的老师3次面;儿子9岁时住校,会料理自己的一切,可马淑梅总想给他亲手做顿饭吃;每次见到儿子,问他想不想妈妈,懂事的儿子总是腼腆的告诉她“也不是那么想”。

    还有两年马淑梅就能办理退休手续了。但是结婚这么多年来,她和牛玉江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到时儿子念大学更需要钱,退休只能去山下林场和婆婆住。(郭俊楼 曹桢)

    郑晓强:筑起生命的防线

    护林扑火队员的苦乐酸甜

    望着山上绵延千里、波澜起伏的苍茫林海,郑晓强的脸上无比自豪。21年来的坚守,为的就是要守住这片林子,这片绿色。

    “大兴安岭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保护林子,是我的责任。”这个41岁的东北壮汉,说话时嗓音浑厚,语气愈发坚定。

    在诸多影响森林的自然因子中,火灾对森林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且90%以上是雷击火。郑晓强是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快速扑火队队长,21年里,他经历过大大小小几百场扑火战斗,而令他最难忘的还是2003年的“5·5”大火,100名队员在用血肉之躯保卫着那片绿色。

    累!队员连续征战12个昼夜

    2003年5月5日,一场大火向根河林业局施业区呼啸而来。接到扑火命令后,扑火队当晚紧急赶到了火场,与山火展开了殊死搏斗。

    “烧红的倒木和枝丫我们用手搬、用脚踹、抠土埋,手被烫起了水泡、鞋子被烫开了胶……当时我们什么都顾不上,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火扑灭!”郑晓强回忆道。

    火场森林茂密,茅草齐腰,风力大,火势猛,树木燃烧的声音噼啪作响。队员们忘记了疲劳,拼命用风力灭火机打压火头,防火面罩都被烤得滚烫,手和脸被烤起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火扑灭后,中队长马凤民穿的鞋几乎只剩下了鞋底,脚已是血肉模糊。

    “5·5”大火,扑火队连续征战12个昼夜,转战9个火场,扑灭火头30余个,攻下险段20多处,发动了几十次强攻,先后4次成功避险,行军近500公里,在高温和负重的情况下,每天行走几十公里,但没一个队员叫苦叫累!

    “其实,我多想让他们多睡一会儿,哪怕是一个小时啊。可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郑晓强无奈地说。

    饿!1个馒头30人分

    扑火时队员们通常轻装上阵,纵然后面有专人供送给养,但因森林茂密、给养队行进速度有限、时有徒步前进等诸多原因,给养总是跟不上,因此忍受饥渴成了扑火队员们的常事。

    2007年6月,山上又发生了一起雷击火,扑火队又一次轻装上阵。一番扑救后,火苗暂时熄灭,但为了杜绝险情再次发生,30名队员当晚住在了山上。彼时30个人里,只有一个队员口袋里装着一个馒头,一个队员口袋里装着一把花生米。就是这点口粮,队员们谁都不舍的吃。之后郑晓强为大家分了口粮:花生米,一人一粒;馒头,一人掰拇指大一块。

    在外扑火,队员们经常喝水坑里的水解渴。天亮后才发现,结了冰的水里有草、有泥、有枯树叶,还悬浮着不少小虫子。“别看这水粘乎乎的,咋喝也不会坏肚子。”郑晓强笑着对记者说。

    扑火队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笑话:“这洋葱比苹果还好吃呢!”在一次扑火行动中,队员们饿了一天后,正好碰到一个基层单位带了些洋葱。队员们拿起来就吃,其中一个队员说了一句:“这洋葱比苹果都好吃呢。” “人饿急眼了,啥都能吃,那洋葱那日生吃真觉得比苹果还好吃呢。”郑晓强回味道。

    大兴安岭5月初的深夜,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0摄氏度。队员们出发时只穿着单衣,打火时热出了一身汗,这会儿却冻得直发抖。每晚睡觉,队员们都钻进自备的一块塑料布里,一头扎紧,暖和是暖和了,但有时却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乐!一辈子守护这片林

    “‘草爬子’你知道吗?如果被咬了之后,容易得脑炎,得痴呆症。”在与郑晓强的攀谈中,他突然问记者。原来,林子里面有一种当地人管其叫“草爬子”的毒虫子,队员们经常去林子里扑火,每年都得打疫苗。

    今年的春防期,扑火队的任务是杜绝一切人为火灾。昨日,郑晓强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每年的防火期有5个月,3月15日—6月15日为春防期,9月15日—11月15日是秋防期。而在这5个月当中,队员们24个小时在单位待命,不准回家。队员们最歉疚的事,就是在这5个月当中,对家人的失职。

    已经是41岁的郑晓强,每天仍进行5000米的长跑、登山、翻越障碍物等体能训练,仍不断地学习防火、扑火知识。按照规定,扑火队里满35岁的队员就得转业,队长可以推后至45岁。“今后有何打算?”“还要干这行,扑火队员转业后可以去做调度,去做防火方面的其他事情,我要一辈子守护这片林子。”郑晓强亦坚定地说。

    一辈子守护,是因为这里优越的待遇?面对记者的疑惑,郑晓强却笑称:“到现在我每月的工资只有1100元。我们是企业中的扑火队,没有事业编。大兴安岭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守护这片林子,是我的快乐,我无怨无悔。我的队员也是一样。”(郭俊楼)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5 17:12:2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