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因精神而永恒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报

    睡去前才知生命的美丽,醒来后更知肩上的责任。   ——摘自田洪光日记

    2009年一个乌云低垂的秋日清晨,一支由数十辆车组成的送殡车队,从沈阳西南部的苏家屯区向东北部的回龙岗殡仪馆驶去,每辆车的后面均贴有“一路走好”的标记。

    原来,逝者名叫田洪光,生前系沈阳市环保局苏家屯分局环境监察大队的正科级大队长。他在外出执行国庆安保环境安全检查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6岁。

    沈阳市环保局党组追授其“忠诚环保卫士”荣誉称号,并作出“关于向田洪光同志学习的决定”。

    他及时发现了铁路局机务段柴油泄漏,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如果柴油被明火点燃,近半个苏家屯城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就危在旦夕。

    辽宁的苏家屯区内汇聚了东北地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1990年的一个盛夏之日,田洪光一如往日地去苏家屯机务段进行采样监测工作。

    当打开机务段的一个下水井盖例行检查时,细心的田洪光发现,深井的水面上隐约漂浮着一层较清澈的东西,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机务段相关人士连忙解释,那大概是食堂的垃圾油,可田洪光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他坚持下到井里取样。

    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掌握更充分的证据,田洪光顺着苏北编组站的下水管网逐井采样检查,一直查到十几里外的市政管网的出口。事实证明,整个下水管网里均布满了柴油,并成为随时可燃爆的“输油”管网……

    接到这个讯息,苏家屯机务段的段长来了,沈阳铁路局的局长也来了,铁路部门半军事化体制很快奏效,整个下水管网的每口井边都有把守,沿线区域实行戒严。虽然这个重大安全隐患被快速消除,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仍闻讯而来,并将此新闻播发在“午间新闻”中。

    据前来环保分局送感谢锦旗的铁路局领导讲,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这一隐患,将很可能导致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如果遇到明火,引燃下水管网的数十吨柴油,再加上浓浓的沼气助力,惊天的爆炸会殃及近半个苏家屯城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下水管网区域又与居民区、铁路公寓、企事业单位等紧密相联,若事故发生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用铁路局主管副局长当时的话讲:“闻讯后,我的头皮都吓得发麻。”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田洪光一直默默无闻,做人一向低调的他坦然地说:“及时发现问题是我分内的工作。”

    在化学原料泄漏而导致的酸性烟雾里,他选择让同事带上防护面具,自己暴露在危险的环境当中。队友们都为他的舍己为人而感动不已。

    2009年仲春的一天,监察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沈阳市染料有限公司发生毒气泄漏。田洪光很熟悉这家化工企业,由于设备严重老化,此前曾经发生过因阀门锈蚀而导致化学原料氯磺酸泄漏事故。

    离这个企业较近的是前谟村和东谟村,一旦毒气扩散开来,将直接危及这两个村子2000多名村民的生命安全。事不宜迟,时任环境监察大队长和环境应急现场组长的田洪光立即带人赶赴现场。

    当车驶近事发地点时,一阵阵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鼻而来,同时,空气中还弥漫着泛黄色的烟雾。

    田洪光立即意识到,这是泄漏的氯磺酸遇到雨后潮湿的空气产生的酸性烟雾,严重的话会使人窒息。此刻,他们正处在事发现场的下风向。

    恐惧的本能驱使着司机将车停下,并用目光询问田洪光是否还往前走?当时车上只有4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这也是环保分局的全部防。

    他及时发现了铁路局机务段柴油泄漏,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如果柴油被明火点燃,近半个苏家屯城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就危在旦夕。

    在化学原料泄漏而导致的酸性烟雾里,他选择让同事带上防护面具,自己暴露在危险的环境当中。队友们都为他的舍己为人而感动不已。

    护装备,而车上共有5人,尚缺少一套防护装备。

    田洪光深深懂得到毒气泄漏现场身着防护装备是自我保护的常识。他是领导,在困难和危险到来之际,他有责任保护队友们的安全。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失,此时正是分秒必争的时刻,早一秒赶到现场并尽快解决好问题,就能早一秒解除周边村民的危险。他没有犹豫,果断地命令车上的其他4人穿上防护装备,并轻松地开着玩笑说:“这里属我年龄最大,生命的价值也最小。你们都还年轻,今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在田洪光的指挥下,汽车迎着毒气加速驶去,很快就冲过了有毒气的区域。他们几乎与武警消防官兵同一时间到达现场。经过勘察,这起事故仍旧是企业因设备老化所致。田洪光等人巧妙地站到上风向位置快速堵上漏点,将这起让整个苏家屯区紧张的环境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每当与田洪光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回忆起来,仍心里感到阵阵发热,并为田洪光舍己为人的大爱之举所感动:身为老大哥的田洪光,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队友,还开玩笑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慨。

    他辛勤、忙碌,排查了一个又一个的环境隐患。从2009年初到田洪光牺牲的9月份,他亲自带队执行的节假日和夜间环境执法派单,占了全局派单的65%。

    2009年5月28日午后,田洪光一行正在苏家屯区域内进行“3×6+1”执法巡查。所谓的“3×6+1”,系沈阳市环保局当年环境执法的创新模式。即要求每个分局大队下设的3个分队,每周不仅要检查6家企业,还要利用节假日或夜间抽查一家企业。实践证明,这种定时定量及日常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在严格执法中确实有效。

    当车行驶到陈相镇蛇山子村外的公路时,一股刺鼻酸臭气味随风扑来。田洪光一行下车观察后发现,在一处农田里有3个面积约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其中的两个大坑中已装满了黑褐色的液体,目测估计至少有400多吨,刺鼻的气味就是从那里飘散出来的。

    经过调查和监测得知,这是东北制药总厂偷排的制药废料及残渣,其中的成分很复杂,但主要是古龙酸母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目),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危险废物。

    原来,东北制药总厂排出的制药废料及残渣,要是送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话是按斤收费的,势必涉及一大笔费用。为了省下这笔钱,东北制药总厂找到一户村民,并承包下他的农田,将废渣排进田里。双方谈拢后,一桩肮脏的交易就达成了,东北制药总厂用槽车向这里倾倒废料及残渣已持续了1个多月。

    据环保分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王海洲回忆,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田洪光和同事们昼夜在这里严防死守,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屡次阻止了一辆辆槽车向地里排污,并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责令东北制药总厂拉走这里所有的废料及残渣并妥善处置,恢复现场原貌并保证土壤环境功能。对于东北制药总厂的这次严重违法排污行为,环保部门依法逐项处理并罚款70万元,还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起险些酿成大祸的严重环境违法事件。事发地距蛇山子村的饮用水水源仅约60米,水利部门挖的深井已到87米,如果造成地下水污染事实,不仅极难恢复,而且蛇山子村1200余户村民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还将波及邻近村子的村民饮用水安全并严重污染当地的沙河水质,影响整个辽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程。

    环保分局有个统计,从2009年初到田洪光牺牲的9月份,由其亲自带队执行的节假日和夜间环境执法派单,占了全局派单的65%。在节假日和周末临时派单名单中,他也是次数最多的。

    田洪光牺牲后,同事们在他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句箴言:睡去前才知生命的美丽,醒来后更知肩上的责任。

    车祸发生时,坐在车后部的田洪光的头部和胸部均受到致命撞击,同事们抱起浑身是血的田洪光向市内最好的医院奔去。环保分局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自发赶到医院,在此后的几个小时里,在内心不断为田洪光祈祷,为抢救他的生命尽自己的力,可是,他还是走了。

    时至今日,在记者前去采访时,当时直接参与抢救田洪光的那几位同事,仍深深地遗憾未能挽救田洪光的生命。尤其是环保分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吕晓峰,更是陷进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说:“出事前,分局轮休年假,田队长主动让我们两个副大队长先休后才自己休。原本15天的年假,不料刚休到一天半,田队长就接到上级关于国庆安保工作的通知毅然归队。9月17日下午1点20分左右,他们从老沈丹路南段回来,天下着雨,他们乘坐的面包车驶到一处弯道时,对面大挂车甩尾,正好撞到坐在车后部的田队长。原本当天应该是我带队的,因为我分管东部企业,但家中有事请假,结果田大队长就……”

    田洪光走了,但是他活在人们的心中,送殡队伍里,不仅有田洪光的同事、朋友,还有上访户、企业家。有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死去却如同活着,因其曾活得极具价值并让人永远怀念。

    田洪光走了,但是他活在人们的心中,送殡队伍里,不仅有田洪光的同事、朋友,还有上访户、企业家。有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死去却如同活着,因其曾活得极具价值并让人永远怀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千人的送殡队伍中,除了田洪光的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外,还有一群曾经上访的人,他们均在上访过程中与田洪光结成了朋友,其中就有被称为“上访专业户”的老庄。只见他眼含热泪在田洪光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3躬后,大声喊道:好人,一路走好!

    在如潮的送殡队伍中,还有许多是来自企业的人士。从事环境监测工作,难免得罪人,可他们为何能恋恋不舍地前来送行?沈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林盛煤矿副矿长刘金声说:“我们在田洪光的督促和建议下,投资102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使2/3的洗煤水回用,仅此项目就实现年收益百万元。是田洪光的耐心启发让我们懂得,过去长年排污就是在白白浪费钱啊。”

    沈阳精密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恩元说:“田洪光是环保系统的先进代表。每次来公司检查他都有意避开吃饭时间,而且采完样就走。公司有5台煤气发生炉排放超标,田洪光依法处罚后,还帮公司修改治污方案,使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这次他因公牺牲,我一定要代表公司去送一送田洪光兄弟最后一程……”

    田洪光将有限生命中的黄金时期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环保事业。他牺牲后,留下的却是一个几近崩溃的家庭。

    自从田洪光走后,老母亲几乎天天都捧着儿子照片看了又看。他的妻子李君则一直深陷在无比的哀痛中挣脱不出来,神情已有些恍惚,嘴里反复念叨着:“如果当时不回单位,如果当时继续休假,也许这事就能躲过去了。”

    田洪光的女儿正在读大学三年级,提起爸爸未语泪先流,她希望爸爸能多陪陪她,可她平日里却很少有机会看到爸爸。晚上,田洪光经常加班,女儿等着等着就睡着了;早上,未等她醒来,田洪光又早早赶到单位。她希望爸爸能跟她多说说话,可当她有幸和爸爸在一起时,又常被突如其来的电话将爸爸拉走。

    有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活着却无异于死去,因其活得没什么价值;有的人死去却如同活着,因其曾活得极具价值并让人永远怀念。田洪光正是这样的人,虽死犹生。

    追忆往事

    舍不得你,我们的好同事

    2010年3月5日,正值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年纪念日。记者在田洪光生前工作的苏家屯环保分局会议室举行的集中采访中听到,与田洪光共过事的同事们,都异口同声地称:田洪光就是环保战线上的活雷锋。

    刘诚(分局局长)说:“田洪光与我同年到环保系统,我也最了解他。田洪光爱局如家,他是局里最忙的人,每天早来晚走,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分局办公楼体防雨搭不稳,若不慎落下会危及人命,是田洪光从侧面爬上5楼的楼顶,当把雨搭固定好时他已成了一个灰头土脸的人。”

    曹廷昌(分局副局长)说:“田洪光是位称职的基层业务型干部,从1987年调到分局直至他牺牲的20多年里,他是唯一干遍分局内部各种工作的人。他在办公室干过文秘档案,使分局档案工作通过二级;他干过人事工作,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情况张口就来,离退休的老同志更是对他无比信赖;他在管理科时,成功促成与工商部门联动,将排污许可证、信访情况和排污费缴纳等作为工商局年检时的必需要件;他在监测站工作时间较长并形成一种习惯,即到企业监测直奔排污口,如今他带过的队伍仍保持着这个良好习惯。

    他主持编写的《苏家屯区环境质量报告书》,曾连续两年被市里评为优秀。他在监察大队仅半年,就及时发现并消除了许多污染隐患,屡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的表扬和肯定。在2009年8月沈阳市环保系统推出的“年度十大环境执法优秀案例”中,苏家屯分局就占有两例。”

    杨文鹤(分局副局长)说:“我从2008年8月到分局挂职锻炼,后来便分管环境监察大队。田洪光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勤奋肯干、为人憨厚,在竞聘环境监察大队长时,他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全票通过,可见他有多么广泛的群众基础。整个大队仅8名同志,但要监察全区700多平方公里的近千家企业,工作量可想而知,可田洪光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不缺勤。

    2009年中旬的一天清晨,田洪光来电话请假,说家里有点事需晚来一会。待我开完会到分局时,他已在局里。后来在田洪光牺牲后的走访中,才知那唯一的一次请假是因田洪光妻子突发肠梗阻急需送医院手术。”

    张华(分局办公室主任)说:“当年我在管理科,田洪光是副科长,主管排污许可证审发工作,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有一次,我听见他的办公室内有人大声说道:‘就这么点事儿,你老同学帮一把,我就过去了。’面对情绪较为激动的老同学,田洪光耐心地解释道:‘你的饭店确实噪声超标,不真正解决,日后居民投诉你也是个麻烦事……’后来,在田洪光的帮助下,那位老同学认真整改并从根本上消除了扰民隐患。”

    陆阳(分局信访办主任)说:“田哥是个特别实在的人,经常不声不响地帮我分担群众信访方面的事。辖区里有位姓庄的“上访专业户”,他经常投诉而且他对环境问题也很在行,分局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人。当时老庄盯住一个拆迁工程的噪声不放,不论昼夜地打电话投诉。

    有一天,突然投诉没有了,大家感到很纳闷。原来是田洪光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老庄,昼夜去现场的活他也一人默默地承担下来。那段日子里,他的双眼都布满了血丝,他的无私精神让人感动。田洪光常讲,对待上访的群众要耐心,要站在其角度看问题,避免过激行为。”

    孙爱红(分局监测站站长)说:“田洪光任监测站长时的工作作风是少说多做,身先士卒。每次监测窑炉时,他总是让年轻同事在下面做辅助工作,而他却爬到几十米的高空作业。一次对砖窑进行监测,当他从高温砖窑上面下来时,满身大汗、鞋底也被烤焦了。当年进行土壤采样过程中,他忍着阑尾炎疼痛,艰难行进在泥泞的农田里,坚持带队走遍全区的100多个村庄。搞污染源普查时,他作为领导不仅经常加班加点,还主动在夜里出去为大家买饭。田洪光说过:少说多做,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基层领导最起码的带兵要点。”

    姚亮(分局综合管理科科长)说:“田站长以身作则,工作认真。2006年,为了摸清北沙河沿岸企业的排污情况,田站长带领我们从沈阳一直走到辽阳,全程47公里的河道根本没有路。我们连走了3天,还要拍照、采样。时值炎热的夏季,头顶着烈日,脚下是没膝的沼泽,身上布满蒿草叶子割开的口子。可当看到田站长身先士卒的背影,我们也被感染而奋力前行。终于,我们查到了一家以前不知道的屠宰企业,解开了省里设在北沙河的采样点一直超标的疑团,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发现了一个暗藏的毒瘤。

    2003年的一个深秋之夜,雨雪交加,田站长坚持去抽查一家造纸企业,结果发现这个企业正在偷排,当时企业老板很惊讶:‘这么差的天,你们也来检查?’后来,这个企业成为全省造纸行业污染整治最好的典型。”

    采访札记

    他让人读懂了生命的价值

    和平年代的先进人物因事迹平淡而不好写,也较难写出精彩或感动。所以,当省环保厅和市环保局领导将宣传田洪光典型事迹的重任交给我时,我根本没有把握。

    “好人,田洪光。”是我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出现频次最多的一句话,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这个好人愈发让人可信、可敬和可爱。

    坦白讲,一个人一生中都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做过一件或几件甚至多件好事,可田洪光在其有限的生命中,几乎是年年或月月甚至天天都在做好事。这的确难能可贵,也使其“好人”之称名副其实。

    坦率讲,田洪光只是个平凡的人物,平凡是其本色。但越深入采访我发现他的形象就越发高大起来。尤其在同事和亲人叙述田洪光生前的无私奉献及有情有义过程中,竟让已属知天命的我几次落泪……

    今生能为田洪光这样的好人立传,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受到了久违的心灵陶冶,没有铜臭等物欲,没有仕途争斗之权欲,更没有狡诈和无情。有的是生命的启示:无私才轻松,奉献才快乐。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人生才显价值。

    我愿永远铭记“田洪光精神”,时刻校正自己的人生轨迹。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04 23:45:0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