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高校环保先锋

|| 收藏本站

塑料袋反弹,尴尬何止限塑令?
发布时间:2010-08-13 13:25:47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实施以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一直在跟踪评估“限塑令”的实施成效。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近日介绍,“限塑令”实施初期,全国农贸批发市场的超薄塑料袋使用量曾经一度减少了50%,但现在,这一比例又回升了20%。

    通过本期话题的讨论,编者更想提醒:我们该着手寻找到支持限塑令有效实施的办法了。比如,除了超薄塑料袋,农贸市场拖泥带水的菜品该如何包装?也只有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限塑才不会落空。最不希望的是管理部门来个“风暴行动”,之后又是塑料袋的反弹……

    ■声音

    “限塑令”存在问题

    “限塑令”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收费对象“一刀切”并不合适。在我们的调查中,70%到80%的消费者认同超市和卖场的塑料袋收费,但对农贸市场则只有40%赞同。此外,政策对于超薄塑料袋零容忍的目标也不符合实际。

    ——毛达(民间研究者)

    关键要从生产源头控制

    现在市面上的快餐盒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盒或者直接用纸盒的越来越多了,主要是生产源头控制了;要杜绝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关键还是要从生产源头控制。

    ——环保人士

    ■难点

    环保购物袋太贵

    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其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比如,广东各大超市、商场纷纷推出自家环保购物袋的价格,平均售价3到5元。笔者建议,政府应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援生产环保购物袋企业,使其价格降下来;同时,超市等商家也应让利于消费者。

    不能单纯依赖于政府强制推行“限塑令”,商家、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到支持“限塑”的行列。不妨像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在各种公益广告中打上“塑料购物袋破坏生态环境”等文字,甚至在塑料袋上也打上这样的提示。此外,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这方面,可以向爱尔兰学习,由税务部门负责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和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来更有效地抑制塑料袋消费。总而言之,唯有在严格执行罚则、政府承担责任、商家让利以及社会教育的多种合力下,才能使“限塑令”,稳步推行深入民心。

    ■遗憾

    罚款让“限塑”失灵

    “限塑令”实施不下去,除了商家不积极配合外,主要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原以为“限塑令”产生了法律约束力,实施之后会一帆风顺,商家们都按规范操作,最多有一段缓冲时间,商家与市民都能慢慢适应这个变化,然而,美好的愿望还是落空了,禁令实施两年来市场依然乱象环生,使得我们对“限塑令”不得不产生怀疑:“限塑令”是不是又在走过场,能坚持到底、落到实处吗?

    公众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限塑令”执行了两年,市场上依然没有足够的替代品,致使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而对违反规定的处罚宣传力度不够,执法力度软弱,也使许多商家不拿政策规定当回事。至于塑料袋的生产厂家,只要有利可图,照样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反弹绝非一种特殊现象,政府部门在出台有关规定之后,必须进行深度干预,全面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某些部门习惯了罚款,将限塑演变为某些部门创收的渠道,这恐怕是屡禁不绝的原因所在。(李忠卿)

    管理忽冷忽热

    一场轰轰烈烈的限塑运动,使得劣质的塑料袋近乎绝迹。然而当“限塑令”的热度消退后,劣质塑料袋又攻城略地卷土重来。“限塑令”遭遇的尴尬,是政府部门在不少方面管理忽冷忽热的真实写照。

    政府部门在一些政策出台之初,不乏严格管理的魄力和力度。当这种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管理就放松了。有关部门仿佛就可以躺在阶段性的成果上睡大觉,当处理过的问题卷土重来时却浑然不觉。取得成果而不能保持成果,阶段性成果成了区分管理力度的分水岭。工作俨然分成五个流程,严格管理——取得成效——放松管理——问题反弹——接着严格管理。政府部门的管理就这样陷入了一个怪圈。实际上,不仅是“限塑令”,任何一项政策法规需要的都不只是一道落在纸上的政令,更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勤政和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果。

    ■观察

    农贸市场“脱困”后再说限塑

    “限塑令”在大型超市执行得比较好的事情谁都得承认。表面看原因是对超市有利。有报道说,每家连锁网点超过50家的大型超市,每年单在塑料购物袋一项上,即可少支出数亿元。而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原因是超市出售的商品绝大部分自身都有包装,原先的塑料袋仅仅是二次包装而已。这也就是说,在超市购物自带袋子是完全做得到的事情。而农贸市场的情况则是两码事。好多商品都没有初次包装不算,其使用的塑料袋也大都是一次性的,因为好多商品不是带水就是带泥,甚至不适合于混装。而且这些商品就算是在超市出售,也是提供免费手撕袋的。

    去一次农贸市场使用三五个,甚至10多个超薄塑料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吧?如果将这些超薄塑料袋都换成0.025毫米以上厚度的合格塑料袋的话,就算数量减少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因此造成的塑料消耗量是不是也很惊人?而就算是在环保方面,比使用超薄塑料袋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又能轻多少呢?再说了,公众能接受得了吗?一位卖菜的师傅说:“这把葱才5毛钱,我再跟顾客要2毛袋子钱,不招人骂吗?”现在的超薄塑料袋也确实既方便又便宜呀,1块钱就可能买来100个,这点成本算什么呀?

    实际上,如果真的不允许农贸市场提供免费的超薄塑料袋的话,只能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不方便,摊贩和顾客谁都会不满意的。所以,对于限塑的事情,目前最佳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除非你找到了比超薄塑料袋更方便更便宜的替代品。(刘兵)

    执行氛围没养成

    个人认为,从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就存在着执行危机——不是说制度不好,而是缺少执行的浓厚氛围。要想落实有力,就必须将限塑的意识深刻地植入每个人的脑海中,开辟一个新的环保“养成意识”时代。

    不可否认,“限塑令”的执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塑料企业效益将受影响,市民购物将不再像以前那样顺手方便,商场、超市人气也有可能受此影响……而这些看似让人难以接受的“影响”,对我们来说又是个巨大的讽刺:长时间的惯性行为,促使自己在不自觉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限塑”政策,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养成意识”去践行呢?

    因此,要想让限塑令深入人心,需要的是一种“养成意识”。这种“养成”意识,不仅仅在于市民、消费者,更在于全社会,都要对“限塑”养成一种习惯意识。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限塑”进行督导,并为企业出主意,为市民做指引;塑料袋生产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向着更环保的方向生产;商场、超市等行业要灵活销售思路,采取回收塑料袋、赠送纸袋等多种惠客措施,保证客源源远流长;而市民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多一分长远和大局观念,自觉摒弃不良习惯,给自己及后代留下一片洁净的“天空”。

    塑料袋反弹,尴尬的不只是“限塑令”。目前,限塑令还在有条不紊地推行,只不过因为多数市民“不差钱”和缺少“养成意识”,而让效果大打折扣。建议下一步,有关方面加强对公众“养成意识”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对限塑令不仅是一种被动接受,更是一种自觉行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综合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5 10:23:5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