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江西是个好地方
作者:佚名 来源:江南都市报

    今天,作为江西省首个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迎来了一周岁的生日。这一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启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世界媒体密集的宣传报道、多个超亿元项目的入驻、世界知名企业的青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搅热了江西,4400万江西人民自己“搭台”,讲述江西是个好地方,让全世界来“唱戏”。我们在回顾这一年的同时,也在展望未来,江西有了提前至明年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底气和信心,南昌、新余五年后进入发达地区行列。长久以来处于跟跑地位的江西在未来,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助跑器,进位赶超。

    A政府操盘下的高速行驶

    “咱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每个江西的普通百姓相关,有了政府的支持,也有资金的大投入,咱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家住红谷滩新区的老余,对这一年最直观的感受是:回老家九江快多了,自己的居住条件更好了,环境更优美,收入也增长了不少。在他看来,这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动应该分不开。

    这是普通百姓的视角,经济学专家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回顾整个一年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的工作,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的话说是:政府操盘下的高速行驶。

    “这种速度首先体现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上。”麻智辉说。这一年,国家发改委表示,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优先考虑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列入国家试点范围;财政部表示,积极支持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湖体的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纳入国家重点生产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环保部表示,同意将鄱阳湖流域列为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国家旅游局表示,立即组织开展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和编制工作;国家税务总局表示,全力支持将我省列为全国排污费改排污税先行试点地区。

    3月份,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8月份,国家测绘局与江西省政府签署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协议;11月份,省政府和民政部签署协议,民政部今后将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予以倾斜……

    全省各有关部门,为配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出台一系列措施,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9个体系的400项任务已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旅游局等也都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针对即将进入的“十二五”,十余个部门也相应地出台了单项规划,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各设区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均涉及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有的还出台了战略性规划。

    在国际上,鄱湖战略也在这一年引起广泛的关注,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际性研讨会、招商会、论坛相继召开。世界银行出资500万美元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课题进行研究。“这已是第二期的投资,亚洲银行及其他组织也都出资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中可以看出鄱阳湖的魅力。”麻智辉说。

    这一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高速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江西超亿元的新开工项目中六成以上集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该区域县级财政收入的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

    B鸟枪换炮的平台支撑

    “有了国家战略支撑,可大展拳脚。”

    正因为有了鄱湖战略,江西发展背后的变道轨迹清晰可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三省相继领政策之先,经济蓬勃发展。“不东不西”,这句调侃的话语表明了中部地区的尴尬局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探讨西部开发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就发表文章,提出了要防止“中部塌陷”的预警。近20年之后,学者当年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之后,为挺起“腰板”,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上演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先后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继中部六省的四个城市群诞生之后,江西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规划,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

    “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体制创新,最终实现经济总量的强势扩张及产业集群的质性改变。”麻智辉将江西崛起的希望寄予环鄱阳湖城市群,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构想一直没有获批。“各个城市都在竞争,但如果你缺乏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你就输在起跑线上。”麻智辉说,江西虽然是中部的边角,但事实上承担着中部省份与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区交流的重要使命;没有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崛起,中部的崛起也不完整。江西一直缺乏国家战略的支撑,成为制约江西起跳的一个因素。这种情况,直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获批得以改变,环鄱阳湖城市得以合力出击。

    “有了国家战略的支撑,江西的发展鸟枪换炮,有了更高的载体,可以大展拳脚。”

    C未来发展的加速度

    “江西两翼齐飞跑得更平稳快速。”

    早在今年1月份,麻智辉接受本报专访时就曾经做出预测:“如果发展速度能更快点,达到年均13%的增幅就能在2011年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的确有些“大胆”,因为根据早期的规划,江西是在2015年GDP达到1万亿元。而在11月份,省政府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报告时已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即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如果说年初还是专家的预测,到了年底已成为政府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设定当然是因为有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麻智辉说,与其他地方的国家战略不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能吸引大项目和大投入,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对生态问题更加关注,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尤其是来自国际上的。这对江西而言,既能打响品牌,又能吸引项目,肯定会显示出其龙头带动作用。果不其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6533.2亿元,同比增长14.3%,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同期新高,高于全国水平3.7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麻智辉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以将江西的发展加速度。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辖区域的发展,带动全省。目前,包括核电、大飞机、光伏产业都落户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入驻。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必然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将在未来几年得到体现。

    与麻智辉的论述相印证的是明年江西拟推进的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拟实施重大项目1200个,总投资1395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246亿元。既包括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方面,也涵盖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为江西下一步的超越发展打下基础,一个两翼齐飞的江西已经跑得更加平稳快速。

    D跟跑者的进位赶超之路

    “经济区给我们无限想象空间。”

    麻智辉认为,明年江西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行列,会成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人们之所以把万亿作为一个“标杆”,自有其道理。跨过万亿的临界,意味着所在地区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有其足够的经济规模支撑。“这就是一个坎,第一个万亿元会需要更长时间,但从第一个万亿元到第二个万亿元的过程会大大缩短,因为这时候投资会加大、进出口会提速、消费结构会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更加明显,江苏、浙江、广东均是先例。”麻智辉说。

    这种推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实施方案中也得到了印证,在该方案中,到2015年,占江西省30%国土面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要突破万亿元,人均GDP达到4.5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此时的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全省人均GDP突破3.5万元。人均GDP最高的为新余市,达到10万元。南昌市的人均GDP则为7.8万元,这两个地方提前实现全面小康,迈入发达地区的门槛。到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人均GDP达到8万元。

    对于决策者而言,过了万亿元,就是“手中有粮”,心中自然不慌,这一地区相关民生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可以给予更多投入,百姓的生活也能更加和谐美好。

    “但相比沿海地区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麻智辉说,在此之前,中国前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中部地区几乎乏善可陈。国家的经济中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耀眼的经济明星,江西与其他中部省份一样,长期以配角的身份笼罩在明星耀眼的光芒下,并且习惯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剧烈反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则给了江西跳板,随着中部各省的出击,在中国“雄鸡”式的地理版图上,中国跑车的“四轮驱动”时代正在开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与长株潭、武汉城市圈抱团发展,争当主角,加快进位赶超的步伐。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举,创造性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我们的未来设置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19 21:08:0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