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生态旅游

|| 收藏本站

桃源梦 国内最美12古村镇推荐
发布时间:2013-03-13 21:22:53
 

 

 

中国最北的村镇漠河北极村 

北极村也叫漠河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村。北极村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纬度高达53°33′30″,站在雄鸡之冠下就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每年夏至前后,北极村进入极夜状态,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这里有最北哨所、最北人家、最北邮局、最北气象站、最北沙洲……北极村有着诸多最北,或许就是这些最北才吸引了无数人不惧严寒,万里迢迢地来到这里。 

夏至前后,在北极村可以看到极昼,却不一定看得见极光,这要看你的运气。 

西北第一村白哈巴 

在从布尔津县城去喀纳斯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叫白哈巴村的地方。白哈巴村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界河哈巴河东侧,在喀纳斯湖西边约28公里处,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的村庄,称为西北第一村,居民主要以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白哈巴村是一个幽静的小山村,民风淳厚。村边有一座高高的建筑物,那就是边防军的瞭望哨,有着西部第一哨的美誉。 

白哈巴村坐落在阿尔泰山中的山谷平地上,西北遥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村民们住着与喀纳斯一样的木头屋,白桦树与西伯利亚杉树点缀周围,两条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子中图瓦人的居所小木屋建在小溪之间的狭长台地上,屋内各家各户的炕上都铺着花毡,墙上挂着刺绣的壁毯,屋子中央是精制的火炉,整个房间如同一间工艺品陈列馆。如果说喀纳斯是古朴的世外桃源,那么白哈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白哈巴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季,此时白哈巴被红、黄、绿、褐色的五彩点缀,层林尽染,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映衬着阿尔泰山的皑皑雪峰,犹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 

原始的美景和神秘的传说打动了许多背包客,向东去禾木乡的线路以及向西去白哈巴村的线路都成了国内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从白哈巴村到喀纳斯全程28公里,是喀纳斯很多徒步路线中最轻松的一条,路况是乡村的柏油公路,适合年纪稍大的旅行者轻装出行,而且沿途有区间车,实在走不动可以坐车。 

明清北方建筑艺术博物馆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前782),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同时,平遥古城还因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时间长而被称为山西省的文物大县 

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县城,平遥被称为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祥地。这里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心脏,也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金融业总部所在地以及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县城。 

平遥的古城墙最为有名,其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因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基础上扩建为砖石城墙,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明清两代都进行了补修,基本维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墙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雄风犹存。 

城墙为方形,墙高约12米,外表全部为砖砌,墙上筑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南为迎薰门,北为拱极门,上东太和门,下东亲翰门,上西永定门,下西凤仪门。东西城门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城墙共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象征着孔子3000弟子及72圣人。 

民间又称平遥城为龟城,因其方形城墙形如龟状,南门为龟首,北门地势最低为龟尾,东西四座城门为龟的四肢。城内4大街、8小街、72条胡同构成龟甲上的八卦图案。 

由金融价值转为旅游价值的日升昌票号,对平遥城而言,意义重大。日升昌票号是一座由晋中民居与晋中商铺相结合的建筑,既考虑到使用功能,又充分体现了晋中民居的建筑水平。日升昌共包括21座建筑,正院沿南北纵轴线兴建,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日升昌旧址如今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除此,古城内还有城隍庙、明清一条街、清虚观、文庙、县衙等景点。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在众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周庄是最负盛名的一座,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曾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泽国,北接白蚬湖,南通南湖,一湾活水贯穿全镇,因此在周庄的第一感觉是水质比较好。周庄有着长达900余年的历史,古镇之内有古典宅院近百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时期的建筑,砖雕门楼六十多个,古桥十四座。房屋沿河而筑,古桥街道相连,水镇一体,井然有序,明净幽洁。 

比起众多空有水乡之名的古镇,周庄的格局最为完好,古石板街上十分整洁,晨昏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静谧的美。此处的水乡气韵几无可匹敌,无数的影视剧在周庄取过外景,例如人们熟知的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周庄的一座名叫贞丰桥的古桥从此也被人们叫做外婆桥。周庄里面有一座张厅,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所建,年代在明代正统年间,清初此宅卖给张氏,后世称张厅。张厅里面有一副有名的对联:桥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这是张厅的真实写照,当然周庄的民居很少有张厅这样的格局和规模,这副对联形象地反映了古镇的风貌和水乡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除了张厅外,还有汇聚了明代富豪沈万山故事的沈厅、水乡佛国全福寺、叶楚伧故居等人文景观非常值得一游。 

周庄的美食在苏州地区的水乡中也比较出类拔萃,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万山蹄膀,这是明代富豪沈万山招待座上客的名菜,故名万山蹄膀。在周庄众多的熟食店中,蹄膀是最受人注意、最畅销的特产。万山蹄膀的主要佐料是糖和酱油,整只卤制,红油发亮,肥而不腻,入口香甜,是典型的苏帮菜。周庄水资源十分丰富,南湖、白蚬湖盛产河鲜,鱼、虾、蟹、河蚌、田螺等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此地有一种跟河豚外貌酷似的鳜鱼,只是个头略小,也没有河豚的剧毒,号称鱼中之王,其味绝美。周庄产一种阿婆茶,以当地的土茶和数种茶花随意搭配而成,朴素而清香。在河边有许多茶座,几张蓝印花布铺就的简单桌椅,泡上一壶阿婆茶,提神解乏。 

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 

乌镇柔柔的水、浓浓的岁月,伴随着江南水乡的灵气,经过千年洗涤,有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古老与沧桑是它的基调,青石板、小石桥、乌篷船、马头墙、老房子、古街市,都在用黑与白的方式展现着乌镇的悠悠岁月。一条千年的老街蜿蜒曲折地缓缓延伸于水乡古镇里。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有了它,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气质更为优雅,为乌镇增添了一份温婉。 

无须匆匆脚步,随心转悠,尽享古镇日与夜的多姿风情。找一间隐藏在老街里的酒吧,呷一口三白酒,细细品味特属乌镇的味道;又或是租一艘小船,沿西市河泛舟,听一曲江南特色的水乡戏曲;还可以去看一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黑白老电影,感受黑白光影的奥妙……走累了,随意找间古街边的饭店,吃一上顿地道的私房菜,或坐在水阁上,支一张小桌,泡一壶菊花茶,听着来往船只的欸乃之声,让身心彻底沉醉在这古镇的万千风情里。 

乌镇是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拥有1300多年建镇史,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乌镇在岁月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并不像别的大多数古镇一样湮没,难能可贵的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精彩。在河流纵横交织、篷船咿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的西栅晚上,乌镇华丽得如同一位贵妇,让人陶醉而着迷,白天那历史厚重的优美又全新地显现在小桥,流水,与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中,令人回味。 

乌镇现今有东栅与西栅两个景区。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主体,主要有民俗馆、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当铺、百床馆、茅盾故居等景点。西栅不仅有完整的江南古镇特色,还被改造成集吃、住、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乡生活休闲区,主要景点有草本染色作坊、三寸金莲馆、叙昌酱园、桥里桥、白莲塔寺等。 

山中邹鲁理学渊源 

婺源理坑 

理坑是整个婺源县境内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村子,也是北线的精华所在。从外界到理坑,一般都是从清华镇搭车到沱川,沿途都是山路,不过这些山都不高、不险,属于很秀气的那种。如果是雨后,空气清新而湿润,一路之上山涧相伴,涧上有用竹木搭起的字形小桥,不时还可以看到白练般的瀑布从绿色的山体上飞泻而下,一切如画般美丽而充满诗意。有人说只有走在山路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婺源山水的美丽,诚哉斯言。 

沱川是乡政府所在地,分为河东村与河西村,其中河西村景致不错,河东村则平平。由沱川去理坑尚有10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有两条路可通达,建议走古人修的青石板路,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田园风光,而且路本身也比现代修建的公路要好得多,尤其在雨后,走在青石板路上可以不沾泥泞。 

理坑村口有一理源桥,也是一座廊桥,虽然有些破旧,感觉却比彩虹桥要有味道得多,桥上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字样的眉批,让人马上感觉到这个村子浓重的文化气息。进得村来,只见一条小溪贯穿而过,整个村落就沿小溪铺陈开来。 

理坑虽然远处山中,但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不少达官显要,这些官宦功成名就之后少不得要在家乡大兴土木,因此造就了这一片颇具规模的古建群。与县境内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古建筑更有官家气派,整个村落的建筑有统一的规划,细节上也很繁复。漫步村中,看着两边高大的院墙和整齐的青石板小巷,感觉明显要比婺源的其他村落更严谨、更有气势。村中的主要古建有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广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驾睦堂”(又叫官厅”)、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修建的司马第以及以精美木雕著称的九世同居楼等。看这些古建筑最好请个导游替你讲解,否则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精彩的细节。 

理坑及周围的一些小村庄据说是当年秦桧的后人逃到山中所建,为求避祸,他们将姓去头,改为余姓,因此这些小村庄大都以余姓为主。这一带的村子风光都不错,值得一看。其中篁村据说是当年秦氏后人最早落脚的地方,也是理坑的发源地,小村内老建筑不多,但很有灵气,布局轻盈不零乱。村口有一棵倒长的罗汉松,传说篁村的创立者初到此地时,曾将罗汉松的树枝倒插入土,以查看风水,若成活,此地才宜居住,结果罗汉松不但成活了,而且越长越茂盛,植树人的子孙也就在此地世代生息繁衍下来了。进村的路上有一座明代廊桥,简单而古朴,同样古老的还有桥畔的老树。坐在古桥上,伴着古树,远眺着古村,不由人不发思古之幽情。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绿色中国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30 02:49:4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