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由于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

    一、做大湖北环保产业是湖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题材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十七大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工业化、城市化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要求实施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家庭,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全民的自觉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真正社会性的大规模的生产性环境问题仍然依赖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环保产业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环保产业作为经济更好更快增长的有效动力和保证,逐渐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之一。

    3、做大环保产业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007年底,国家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赋予湖北省。湖北省做大环保产业不仅是湖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题材,也是对全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应作出的实际贡献。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两型社会”建设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中国的环保产业之都,启动六大装备制造与研发服务基地建设: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物理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清洁能源及生物材料,并重点规划了投资千亿元的重大项目。

    4、做大环保产业,发展“两头在内”的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理性选择

    中国有巨大的环保产业需求市场,湖北省尤其武汉市有发展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以前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或者两头(资源、市场)在外,或一头(市场)在外,如果按新的制度框架来发展环保产业,则是市场、资源、制造企业均在内的良性经济循环模式。

    二、湖北、武汉的环保产业有巨大的优势

    实践证明,发展和建设地方环保产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具有雄厚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工业基础,具有现代生物、电子、化工产业,能为现代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产业配套能力;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整合;具有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使购销渠道通畅成为可能;具有运输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其他工业发达,为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湖北省、武汉市具备了发展环保产业的这些条件。光谷的新光电子、生物产业和武汉市的机电制造业密集区和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密集区等都成为了其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武汉市还云集了全国顶尖的环保技术设计院和一批著名高校,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武汉市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环保发展优势。

    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在武汉创建国家“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青山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基地”,武汉市成为全国环保科技示范城市,这都为武汉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1、产业规模大

    据调查, 湖北省共有年销售(经营)收入200万元以上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及事业单位337家, 从业人数达44489人, 截止2004年底, 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拥有国家资产7296129.64万元。根据2004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环保产业年收入总额比较, 湖北省环保产业年收入列全国31各省市自治区的第10位, 环保产业年收入120.9亿元, 相对于该省经济排位而言是较靠前的。武汉市2007年全市环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7亿元,环保工程与装备制造份额占到环保产业产值的76.3%。全市环保工程与装备制造主要涉及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噪声控制等产品,其中空气污染治理份额占到环保产业的55.3%。武汉产生了凯迪、华丽、天虹、都市环保、绿色冶金渣、华德等在国内极具影响的环保龙头产业,2008年全国十佳环保企业中武汉占有两家,武汉在科技力量、研发水平、工程力量、科工贸产值方面均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2、产业结构全

    (1)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凯迪环保、凯迪蓝天、华科大等为主体的企业在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实力,武锅等企业在建设循环硫化床锅炉生产基地,形成大气净化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生产工艺上,湖北省、武汉市在干法脱硫成套装置,大容量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碱回收锅炉等产品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

    (2)水污染防治领域。凯迪水务、科梦、方元环境、安全环保研究院等企业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有望在生化法处理技术上取得较大发展,建设污水净化、污泥回收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

    (3)固体废弃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现有凯迪电力、都市环保、绿色冶金渣等龙头企业,在武汉工业、农业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和研发服务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

    (4)环保包装材料。在全降解环保生活制品和环保包装材料生产领域具备优势地位。远东绿世界公司环保产品在全国食品包装行业已形成配套能力,华丽环保公司在可塑淀粉生物全降解材料方面逐步实现产业化能力。

    (5)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虹仪表、武汉宇虹为龙头,重点研究发展长光程空气监测技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傅立叶红光光度仪项目,目前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物理污染控制。以武汉宏森、武汉天博、武汉乾能为依托,发展应用于各类风机、压缩机、水泵、冷却塔、娱乐场所隔声门、车间噪声、机械噪声与振动控制等环境噪声治理设备。

    (7)可再生能源。现有凯迪、珈伟、日新、华中农大、武汉油料院、桑德等龙头企业,在生物质能、光伏发电,风电、燃料电池和氢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预期可建设武汉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研发服务中心。如凯迪电力2×12MW生物质发电项目,有望充分利用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在城市圈范围内推进建设生物质发电厂。

    (8)汽车及工程机械再制造。回收和处理废旧汽车,如东风鸿泰汽车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工程机械再制造工厂项目,如武汉千里马等。

    以“三废”(废气、废水、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武汉环保产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未来5——10年,武汉市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有望跻身全国“环保之都”行列。《武汉市环保产业(环保装备制造)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将重点建设武汉环保产业五大中心:以凯迪环保、凯迪蓝天、武锅、华科大等为龙头,建设大气净化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300亿——350亿元;以凯迪水务、科梦、华农等为龙头,建设污水净化、污泥回收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250亿——300亿元;以凯迪电力、都市环保、武锅、春笋、华农等为龙头,建设武汉工业、农业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150亿——200亿元;以武汉华丽、绿世界、华农、武汉油料院等为龙头,建设武汉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产及设备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武汉华德等为龙头,建设环保友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形成年产值100亿元。

    3、科教资源力量雄厚

    湖北是科教大省,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国家实验所、 两院院士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在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 湖北省位居第9位, 其中在人才规模方面, 湖北位居第5位。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设有环境教育和研究部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中科院水生所、原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等大批环保研究机构在全国闻名, 环境人才居全国前列。

    4、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

    凯迪的干法脱硫技术、方元印染废水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绿世界环保的植物生物全降解膜生产技术、华丽环保植物淀粉全降解一次性餐饮具生产技术、武锅的锅炉循环硫化床脱硫及海水脱硫技术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凯迪科技发展研究院近期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合成柴油/汽油》项目已获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5、现有市场占有率高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开发的回流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已在其承接的多项工程上得到应用,占到全国脱硫市场40%的份额,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凯迪水务公司利用其资本优势在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方面有实质性发展,2004年凯迪电力整个公司系统完成环保产值35亿元,向国家缴纳税金1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环保的龙头企业。武汉都市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高炉煤气回收发电技术,在全国冶金系统承接多项工程,在3年内从完成从产值0.2亿元到10亿元的快速发展。 武汉天虹智能仪表厂研制生产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监测仪器仪表都有非常优良的性能, 在全国环保监测单位享有很高的声誉, 并得到国家监测总站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推广。

    6、区位优势突出

    武汉是中国内陆市场中心,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有极强的市场集散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武汉市作为东西部结合地带,能够有效的整合东西部资源,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和项目打开东西部市场的大门,开拓国内市场。目前,武汉市已有一批项目进入了国内市场,并赢得了赞誉,充分显示了武汉发展环保产业的区位优势。

    三、环保产业在中国、湖北、武汉有巨大的需求市场

    1、十七大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不能简单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老路;中部地区也不能简单重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所付出的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在实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时,特别是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产业、产能时,可以把两型社会作为新的参照系和坐标,对阻碍了落后技术、污染产业退出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五小”产业关、停、并、转,为节能、环境友好技术、企业、产业的进入清除障碍,为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

    2、中央和各省市将双降责任制列入重要考核目标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定了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要求环保工作实行“三个转变”,提出了四项工作和八项措施。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省政府与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全社会环境意识大为提高, 绿色消费已成为潮流,环保工作将由重点带动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从可持续发展道路来看,武汉市有近50年发展的重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企业每年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渣。据统计,武汉钢铁公司2000年生产的工业废渣550万吨,青山热电厂和武钢自备电厂每年排放近100万吨粉煤灰。随着国家环境污染治理“一控双达标”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武汉地区发展环保产业需要走上“市场驱动、设计制造、生产试检、取得效益”的良性发展道路。

    3、市场前景广阔

    环保产业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保产业具有很强很广的渗透性,为各个产业提高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在供给方面,环保产业除了自身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期给予下游产业更好的专业产品和服务外,为了更好的实现技术应用创新,对于上游产业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新材料,新工艺等也支持环保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将更好的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从以上供需关系看,随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环保产业将成为一个资源转化器。通过环保产业自身对资源的强大整合能力和更加专业化平台的建立,将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研究,要使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保投资需占GNP的2%以上,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环保投资需占GNP的1. 5%。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国家启动内需,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对环境保护投资巨大,必将形成对环保产业的巨大需求,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8月山东召开的第三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17个市筛选出近700个环保项目,总投资300多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市场。由此可见,我国的环保市场潜力非常大。

    4、国家重点关注

    环保产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环保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可能是针对特定对象的需求而提供的,但是其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远远大于特定对象的需求。国家近几年来十分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万亿元,与“十五” 相比增加了85%, 重点用于八大重点工程。

    国务院将三峡水库库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两个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将得到重点加强。作为这两个重点的所在地,一方面给了湖北环保艰巨的任务,同时也给湖北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下,武汉先后建立了以武汉锅炉厂、凯迪电力等单位为主体的烟气脱硫技术产业基地;以181厂、远东绿世界、飞翔环保等单位为主体的消除白色污染产业基地;成立了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具有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从武汉市本身来看,随着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提高,武汉市实施了“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环保举措。

    四、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武汉市的环保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湖北省的环保产业明显存在发展滞后。单位规模小,集中度低,国内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与管理经验,市场发育不完善。

    当前,武汉市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沿用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管理办法,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都是单一政府行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支撑,或者由居民分担。这种机制,造成很多地区的工业污染源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期间筹措资金和建成后正常运行遇到不少困难。由于环境设施的运行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企业难以承担维护和运行费用,导致环境处理处置设施短缺和开工不足并存。

    五、创新制度,实施四大捆绑,实现五大效应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可以构想以政府主导,产业基金引导,创新一系列制度,积极推行CDM、EMC等代理、委托方式,促进湖北、武汉环保产业的大整合(不排除个别环节、个别项目吸收省外参与)、环保节能市场的大整合、科教人才资源的大整合和政府各类资源的大整合。这种体制机制能及大地释放湖北的环保产业的生产力。

    1、各类环保产业市场供给方捆绑在一起,组成大集团

    武汉市应当继续坚持“集团军作战”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形成大的环保产业集团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环保企业群。这种捆绑形成的大集团,在结构上可以比较松散,是环保产业市场供给方的大捆绑,可以统一竞标,统一承包。政府在管理上,从技术、资金、税收、市场、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对小型企业的技术输送和引导,督促小企业走联合集约化生产道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局面。在加强依靠自身联合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环保资源,拓展武汉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2、各类环保产业市场需求方捆绑在一起,实现总承包

    在市场中,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需求,在实际的运营中不可能找多家单独谈判,而是一揽子总承包出去。在环保产业市场上,应当把需求方捆绑在一起,实现总承包,一揽子解决方案转贴于。

    3、各类科教资源捆绑在一起,做成大平台

    环保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产业,它的产出主要来自技术及实力,企业能不能做大,关键在于有没有占领市场的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信誉。湖北省拥有发展环保产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各高校、设计院所积累了大量的环保科研成果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提升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形成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构成的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加快环保高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科教资源整合在一起,做成大平台

    4、各类政府政策资源捆绑在一起,导向大产业

    用新体制机制促进四类大整合,直接实现四类大对接。其结果必然是实现了五大效应:做大了本地环保产业;超前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应;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圈内经济内需的良性循环,真正启动了“内需”,供给和需求都不依赖国家和境外,是一种真正“两头在内”的良性循环经济;既是生产方式的转型,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都统一在一个生产过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湖北模式”,可以承包任何一个地区和城市,把湖北的大环保产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产业,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和公益型决定其发展必须有政府的调控与干预,各种具体政策措施及其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操作,并作为一种行政行为通过政府进行实施。这些政府政策措施以及相关各类资源的大整合是关键。武汉市环保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形成的几个环保产业基地、研究中心以及几个大型的环保企业都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众多的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更是需要适当的环保产业政策予以引导,因此,政府应该整合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和环保产业扶持政策,做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注重产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将规划落实到企业和产品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5 10:08:1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