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新与环保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一、产业提升

    12月1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湖北,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棋子,为解决东、中、西部差异肩负重任。

    没有特区、新区的优惠政策,但有城市化、工业化的体制创新主动权,湖北首次在政策机遇上,与沿海发达地区齐步前进。甚至比其他地区更有机会,得到特有的政策和发展空间。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高台”上,武汉综改区为湖北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起点。

    透过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人们预测,机会已降临到中部。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部地区有望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二、产业提升

    建设“两型社会”,要有与“两型社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探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促进传统农业升级,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

    建立产业合理布局的体制机制,整合圈域内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一幅试验区产业结构创新优化的蓝图,渐渐浮出水面。

    在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课题组组长、中科院研究员毛汉英认为,武汉城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体系、生态环保”5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上水平不高,特别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间出现断层,是制约圈内城市与中心城市产业互动的瓶颈。

    经济起飞,须有引擎。延伸产业链是促进区域产业特色化、做大做强产业和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代共和国改革先行者之一,武汉城市圈面临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毛汉英认为,武汉城市圈成为综改区后,国家的政策将对武汉城市圈产生导向作用,引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湖北要借此加大产业引导力度,尽快形成有合力的产业链。

    三、统筹发展

    湖北人已经前行。2005年武钢与鄂钢的“联姻”,无疑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对接的精彩一笔:省国资委将鄂钢51%的产权无偿划拨给武钢,武钢开始向鄂钢输出资金、技术、项目。武钢综合生产能力由1400万吨一跃扩张到1700万吨,一条连接武汉—鄂州—黄石的钢铁走廊已成规模。

    去年3月起,武汉不再用GDP考核官员,而代之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指标。

    去年10月,继交通、商业、市场等一体化后,武汉与鄂州间电信资费率先下调,今年有望推广到整个武汉城市圈。

    而富士康和80万吨乙烯工程即将形成的产业集群,必将成为湖北产业集聚式发展中炫目的一笔。

    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在武汉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汉口银行,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整合武汉城市圈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设立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支持民营资本试办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参控股金融机构。吸纳国内外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光谷产交所的功能,逐步向区域性的企业产权、物权、债券、知识产权、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等综合产权市场转变。开展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和柜台交易试点。将阳逻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建成全国性的稻米、生猪等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

    据了解,武汉综改区将率先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据悉,为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我省将设立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武汉综改试点工作。目前正加紧编制试验区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五大改革试点:改革领导体制、集思广益编制方案、重点领域率先改革、解放思想促改革、建立沟通机制。

    省委书记罗清泉日前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说:未来5年,是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时期。“我们必须埋头苦干,开拓进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16 22:46:51,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