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河北新闻

|| 收藏本站

治理雾霾,公民个体该如何作为?
发布时间:2013-11-01 13:45:17
    10月31日讯(张杰 陈学通编辑)10月29日,星期二,省会石家庄的一周天气预报显示,“周内多雾霾天气,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抬眼望望窗外灰蒙蒙的景象,低头看看手机上的天气信息,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一声叹息。从去年开始,在类似消息以及配合得很好的空气质量的夹击下,公众的不满和无奈也在一点点递增。

    今年入秋以来,随着中央高层的关注以及各地整治具体措施的相继出台,人们似乎感觉到一种变化正在发生。压缩燃煤、严控产能、淘汰黄标车、治理浮尘……这些具体、切实的举措次第铺开,让雾霾笼罩得严严实实的民众看到了希望。尽管还停留在期待的层面,还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毕竟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行动。

    与此同时,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华北的雾霾天气的频次加密、时间加长,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之中,都是对雾霾的抱怨声。很多人都在抱怨,“胸闷”、“憋屈”、“呼吸不畅”。

    那么,在清除雾霾的宏大语境下,公民个体还应该如何主动干预大气污染?是不是只是抱怨、指责以及时时不忘地戴着口罩“自救”?

    显然不是。10月26日,本报联合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 39237个参与调查的样本中,11150人认为公民应该“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占28%多;另有23663人认为应该“监督政府,共同努力”,占60%多;只有4424人认为应该“抱怨指责,事不关己”,仅占11%。

    可见,雾霾当前,不光政府有责任并切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动真格儿的”,对一般民众而言,也有着不可放弃的个体责任。

    可以尝试着改改生活方式

    选择步行出行的人眼见多了起来,还有自行车。“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开车。”在记者的随机街访中,很多人都不认同开车,都认为过多的车辆在造成拥堵的同时,也会排放更多的尾气,从而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

    不过,记者也发现,很多时候,人们选择开车而不是“绿色出行”,也与客观环境有关,情非得已。比如,公共交通不方便,“现在的石家庄,高峰时候打车太难”。,“中山路大动脉修地铁,也导致车流跑不起来”……

    此外,也有人担心在雾霾中行走、骑自行车,会受到雾霾更多的侵袭,还不如躲进车里面。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石家庄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张忠民提起中小学的晨起跑操,一直耿耿于怀。在他看来,早晨正是雾霾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大量的户外活动不仅不能健身,还会遭到雾霾侵袭。

    作为环保的倡导和践行者,张忠民不仅一直坚持“绿色出行”,而且还特别强调减少无效出行。“市民出行一定要有规划,少跑冤枉路。当然,政府部门、服务行业也应该提高服务意识,能一次办结的就不要让人一趟一趟跑。”“随着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高,相信以往很多必须要跑的路,都可以省掉。”“作为一个平原城市,理想的出行方式应该是发达的公共交通,辅以自行车、步行这样的通行方式。至于家庭轿车,不妨用在郊游或者区际之间的交通上面。”张忠民说。

    事实上,这样的意见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环保公益人士的倡导之外,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绿色发展,尤其是发布霾预警时倡导市民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

    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治理

    即如本报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作为个体的公民,也可能主动参与雾霾的公共治理。这一点,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治理雾霾,就应该打一场人民战争。”谈及公众参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斌如是表示。“人民战争”的提法十分符合目前的形势。这是因为,具体的民众不仅仅是环境的接受者,也是资源的消费者和污染的制造者。尽管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代表民众转变发展方式,但公民也没有理由置身事外。

    郭斌认为,面对民众日渐高涨的治理雾霾呼声,政府也正在拿出积极的举措。比如,污染企业搬迁,产业转型升级等等。“雾霾的形成,污染物排放应放在第一位。”而根据2012年环保部环境公告,我省大气污染排放量形势严峻。其中,烟粉尘排放近140万吨,位列第一;二氧化硫140万吨,排在第二位。郭斌表示,目前石家庄市正在委托气象科学机构做源分析。搞清楚真正的污染源,才能够有的放矢治理大气。“公民个人应该主动参与大气治理。当然,这种参与主要体现在从自己周围以及力所能及的范围做起。”郭斌十分认同公众参与的做法。不过,对于此前省内一些城市的满街洒水,乃至“洗城”的做法,郭斌并不看好,“洒水、洗城能起到一种应急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公民可以积极、及时举报污染源,同时,也要踊跃献计献策,提高政府治理雾霾的技术水平。”张忠民认为,以公民的方式参与治理,并不是可有可无,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变化。比如,“随手拍”活动,就很有价值。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时候,政府问计于民,并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寻求社会认同的过程。

    可以追问一下政府信息公开

    近年来,环保部门官网上公布的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日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是不是又一次名列“十大污染城市”,具体排名如何,PM2.5的数据是不是又一次爆表?……

    公开引来关切,关切汇聚民意,而民意,最终将推动政府的行动并成为政府指导各项工作的标尺。

    这样的情形,在以往显然难以想象。如今的民众,不仅能够熟稔地区分“雾”与“霾”,对于各项污染物的名称、比例也清楚得很。每月所在城市的空气良好天数、污染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的要件等等,均已成为寻常知识。

    而雾霾信息的日渐公开,既得益于雾霾天气的现身说法,也得益于广大民众持续不断地追问。河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新闻发言人郭迎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省的雾霾预警已经能够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发送。对于公众高度关心的空气质量监测选点问题,除了世纪公园等监测点,石家庄市也正在准备增加新的监测点。

    政府对民意的积极回应,也许能够部分缓解民众的焦虑。

    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将通过3年至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

    作为华北地区污染严重的地区,我省被列入首批16个省(直辖市)范围,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价所所长刘毅刚介绍说,“监测启动后,省疾控中心将会选取几个监测点,对PM2.5进行现场检测,对大气进行采样和后期分析。”

    此外,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政府之间也在实现互联互通、联防联控。这样,既可以做好预报服务,也可以分析近期雾霾过程发生并稳定维持的成因、影响,以及后期的综合研判。

    清霾行动,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

    也有人认为公民的干预努力“作用有限”。

    环保志愿者张园园表示,公民个体的作用不能过高估计。目前,也只能是从自身做起,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倒是很积极、充满热情,但依然止是倡导宣传。“不正视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环保面临的困境。”

    不过,张园园也认为,坚持发声很重要。“正是因为环保组织、志愿者乃至一般民众坚持不懈的传播、倡导,才影响到了政府的态度,有了积极的回应。”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孤独。在本报与手机腾讯网的联合调查中,有六成受众认为应该“监督政府,共同努力”。也就是说,唯有民意与政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才有可能真正推动各项治理工作的切实推进。

    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政府与公民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实需要改变,在环境越来愈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条件下,依然沿袭以往的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做法已经不可复制,作为经济社会的主导者,政府天然有责任负起相应的责任来,改变追求GDP的政绩诉求,真正把清洁空气、壮美山河放到首要位置上来。

    另一方面,公民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不抱怨、不指责,在让自身的生产生活更符合环保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燕赵都市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29 06:56:2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