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生态保护

|| 收藏本站

来自10米竹竿上的中国功夫
发布时间:2012-06-05 16:21:3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廊坊市文安县左各庄镇杆会表演。(张大秋摄) 

廊坊文安县左各庄镇崇新村杆会的练功房内,20多位小伙子正赤膊在3根大竹竿上练功。一位71岁的老人快步走进来,激动地说:“孩子们,中央财政为保护我们的杆会给了30万专项资金,现在已经到账了!” 

这位老人叫张家棣,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各庄杆会的传承人。 

据他介绍,杆会是一项起源于明朝中期的民间艺术,表演时,几个人扶住一棵十来米高的大竹竿,表演者首先从爬杆、亮相、拜佛开始,然后按照顺序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作用下做出手摆旗、脚摆旗、驴打滚、金鸡独立、双打挺等高难度动作,最后表演七星高照结束,全都是按照祖辈传承技法演变而来,流传至今。 

谈起左各庄杆会的发展,张家棣很感慨:“我6岁时,跟爷爷学爬杆,1962年当了杆会会长,为了能让这项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我专门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竖起了小杆,用给糖块、给零钱的方式吸引周围的小孩加入到练功行列,队伍逐渐扩大。” 

只有不断的表演,才能让杆会被更多的人知道,提到表演的酸甜苦辣,张家棣讲了个故事:有一次因为不慎,演出的氢气球爆炸,张家棣的脑袋上缝了好几针,但为了不耽误演出,他硬是忍着疼痛,带伤表演,全场人受到感动。 

作为民间艺术,除了有人练习外,资金也很重要,表演者的衣服、表演器材都需要钱。在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为了筹集资金,改善杆会的条件,张家棣四处“化缘”,碰壁不少。 

2008年9月,左各庄杆会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文化部、财政部又专门为这项民间艺术拨款30万。 

近几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几年来不断有民间艺术被评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财政部也下拨专项资金资助。 

为更好地传承杆会,张家棣很早就开始发现和培养人才。今年22岁的薛海威24岁的于洪明就是两个优秀的青年代表。他们6岁就开始玩爬杆,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两个青年不但掌握了50多个经典动作,自己还创新了“叨脚面”、“抓打挺”等几个前人没有的高难度表演动作。 

“表演时只能穿内衣,夏天没关系,但到了冬天就不行了,特别冷,有时脚筋都冻得伸不开。今年正月在广场上表演,我的脚面磨破了,但看到观众那么热情,咬咬牙,坚持把那几个动作表演好。”薛海威说。 

张家棣告诉记者,今年,左各庄杆会接到台湾民间团体邀请,正筹备去演出,让台湾同胞也欣赏一下这项精彩的技艺。 

(任丽颖)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8 15:35:1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