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生态保护

|| 收藏本站

石家庄北部初现“江南景色”滹沱河将重现昔日风采
发布时间:2010-08-13 15:56:26
    太平河碧波荡漾;西北水利防洪生态二期工程如一弯新月镶嵌在市区西北;滹沱河即将重现昔日风采———石家庄这座内陆城市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水景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省会太平河景区迎来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而与其相邻的西北水利防洪生态二期工程,虽然还未全部完工,但因为部分河道已建成蓄水,也引来了众多踏青郊游的市民。

    “如果再加上即将改造完成的滹沱河,省会北部可真是水景连绵,有点像江南了!”住在离太平河景区不远石飞宿舍的王春江老人,对北部区域的变化赞不绝口。而就在两年前,他还因为附近的居住环境不好要换房。

    ■一线直击

    滹沱河畔施工忙

    4月10日,记者来到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现场,由子龙大桥向东望去,在已经拓宽至七八百米宽的河道内,工人们正在做防渗处理。今年“七一”前,从这里往西长12公里的滹沱河综合整治市区段将实现通水,再现滹沱河当年碧波万顷的壮观场景。

    “滹沱河已经多年没见过水了。”57岁的孙树才,每天都要从工地附近自己居住的凌透村骑车去正定上班。说起滹沱河,老人用“一片狼藉”来形容。河道干涸、土地沙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尤其是每年的春天,河滩里的沙子被风卷起,漫天飞扬。“从家骑车到单位,脸上、头发里都是沙子。”

    “滹沱河全长70公里的整治范围,全部完工后可增加水面500万平方米、湿地1500万平方米、绿地600多万平方米。”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国云说,“到那时,滹沱河两岸将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它将和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共同构成省会北部的绿色生态走廊。”

    ■前景展望

    景致生态两相宜

    过去是臭水沟、荒滩地,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现在是湿地、林带、公园,花红柳绿,水景怡人。一走到这里,感觉风都是湿润的,空气里有淡淡的水汽。据专家测算,随着生态景观的改善,省会北部临水区域夏季最高气温要比省会其他区域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以上,省会春季多风沙、夏季闷热、冬季干燥的小气候也可能会随之有所改观。

    太平河、滹沱河区域是省会重要的水源地,这里布有水源井99眼,年取水量5000万立方米,但过去每天约有5万吨废水直接排入滹沱河和太平河。“河道治理,改变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张国云说,现在太平河建起了北外环污水管网,西北水利防洪生态二期工程今年5月将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从而将杜绝向水源地乱排污水现象,滹沱河蓄水后,又能有效修复、涵养水源地。

    护险不筑堤,一直是滹沱河市区段过去多年的治河原则,因此,两岸土地多为淹没区,不能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现在随着上游水库洪水调控能力的提高,滹沱河市区段筑堤设防已成为可能。据介绍,这次综合整治后,滹沱河防洪标准将由过去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这也为城市向北发展提供了保障。“北部以滹沱河与太平河为轴的区域,今后几年应该是一个发展的热点。”江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新楼盘紧邻滹沱河北岸。负责营销的人员告诉记者,到滨水景观带买套“第二居所”,正在成为省会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

    ■背景链接

    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主要包括防洪工程、生态工程、井灌工程和配套工程四部分,分三期实施。工程从2007年开始,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通过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植树造景、建设湿地,恢复滹沱河两岸生态。

    西北水利防洪生态二期工程:北起太平河取水口,南至五支渠,长18.15公里。2006年7月开工,今年9月底污水处理厂、沿线绿化及湿地公园竣工,年底前河道全部通水。

    太平河生态治理工程:太平河发源于鹿泉,汇入滹沱河,因从省会北部流过,而成为一条行洪河道。但原河道狭窄淤堵,防洪标准不到10年一遇,两岸堤坝简陋缺损。经过治理,到2009年9月,17.45公里太平河全线贯通,形成水面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65万平方米,构筑了石家庄市北部特有的生态风光带。(记者曹丽娟)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9 03:35:37,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