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日报

 

 

白云、高楼相映的张家口市区一景。 

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保障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实施意见》明确了省生态建设的路径,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实现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 

沿着清晰的路径,向着美好的蓝图,河北省加快了从被动调整向主动作为转变步伐,开启了3年内努力营造优质一流生态环境的新征程。 

1、生产转型———加快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转变 

“改造传统的、发展新兴的、淘汰落后的,加快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转变,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意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改善生态环境,调结构、转方式势在必行。 

河北省结构型污染突出,作为排放污染物的“大户”,第二产业2011年比重为53.5%2010年我省GDP排名居全国第六位,四项主要污染物除氨氮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却分别排在全国第三、第二、第五位;一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如2010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5%,氮氧化物排放量却占工业排放量的57.39%;造纸及纸制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2%COD排放量却占工业排放量的21.96% 

结合实际,河北省对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到201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8%12.7%13.9%。“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动力性因素。如果不解决产业结构重型化、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问题,就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说。 

实现减排目标,产业优化升级必须加速进行。《实施意见》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增长机制。 

一产抓特色,河北省将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三产抓拓展,不断提高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对第二产业这个大头,要抓住重点行业重拳出击。改造传统的,对钢铁、机械等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的,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新型建材、高效照明、环保材料等节能环保产业。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抓住“龙头”,继续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比重较高的新老“双三十”,重点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排放量70%-80%1000家企业,打造新一轮节能减排高地,同时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突出污染减排,既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又保障了我省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容量。”姬振海说。 

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推进循环发展,我省将构建消耗低、污染少的现代生产消费体系。 

在专家看来,上述措施都体现了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与发展新道路。 

2、天蓝气爽———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城市日常景象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城市的日常景象,人们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是所有人的期望,也是我省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 

近年来河北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全部达标。尽管如此,我省大气环境质量与新标准要求、人民群众期待仍有很大差距。今年初国家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考虑新增监测因子,仅就收紧的PM10限值衡量,我省仍有8个市不达标。”姬振海说。 

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意见》对症施策。 

提高监测水平是有效控制污染的第一步,《实施意见》提出,201211个设区市、2014年所有县(市、区)建成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施PM2.5等主要污染因子环境质量监测。 

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煤烟型污染成为我省大气污染的主导。“减煤”,我省将管制城区用煤,以省会为重点,进行城市气化工程,到2013年底,三环路内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95%以上。其他城市也进行气化规划和计划。 

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方便了生活,也带来了污染。统计显示,城市大气中有25%-35%PM2.530%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我省将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淘汰“黄标车”,加大“控车”力度。 

随着城镇化的大幅提升,一些企业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形成布局性区域污染。调整城市规划布局,加快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底城市建成区内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搬迁改造。“降尘”,我省还将加强工业烟尘粉尘、有机废气、施工扬尘、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 

一些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路面靠雨刷,一些道路沿线垃圾随处可见,一些河道上乱挖、乱建、乱倒、乱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省的形象。“村庄小而散,治理投入高,是阻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发性因素。这就必须从建设新农村入手,依靠连片整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高环境治理的集约化程度,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农村环保之路。”姬振海分析。 

因此,《实施意见》提出,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和集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养殖业布局。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不仅要治理“脏乱差”,还要建设“净靓美”。到2015年,各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60%以上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在城镇森林体系中人们生活得将更加舒适。“生态宜居城市将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姬振海说。 

3、水净河畅———全面治理各类水域 

今年l-8月,全省46.9%的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三类,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所有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53%;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48%。“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好转的同时,我省水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海河污染严重,劣五类占53%,而我省95%以上的地域处在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整体虽不严重,但局部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并存,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姬振海介绍。 

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9.8%12.7%。对照目标,审视问题,《实施意见》对不同水域治理各有侧重。 

让城乡居民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饮用水源地突出“保护”。取缔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严格新上项目管理,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2015年底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在超采区域内严控新增取用地下水,逐步关闭自备井,严防地下水污染。 

重点流域突出“治污”。目前,石家庄市洨河生态恢复工程正在进行,到明年6月,一条碧水清流的绿色新洨河将再现世人眼前。洨河生态恢复工程是我省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之一,今后我省将以子牙河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点,开展消灭流域重度污染攻坚战。制定重点流域或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推行取水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双总量”控制,到2015年全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超过60% 

输水沿线突出“安全”。以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工程为重点,划分输水沿线保护区,严禁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确保水质安全。 

重点海域湖淀环境突出“达标”。实施“十二五”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加快修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到2014年,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重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2015年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90%以上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以白洋淀、衡水湖为重点,加强补水、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城市周边湿地保护工程建设。 

专家认为,随着针对性措施的强力推进,水质改善、河畅其流、水复其清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4、地绿山青———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1% 

全省绿化面积明显增加,田园绿意盎然,道路绿树成行,城乡绿荫环绕,燕赵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向往。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评价,从2005年到2010年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总分提高了0.81,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评价结果为总体一般。“虽然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得到加强,但生态破坏和退化问题仍很突出。”姬振海介绍。 

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营造地绿山青的优美环境,《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完成造林1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1.4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我省推进生态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但是一些山区、沿海仍缺树少绿,全省尚有近6千万亩适宜造林绿化的荒山荒地和需要改造的低质林地。 

在三年多时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5%,我省将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构建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防护林、坝上防风固沙、太行山保土蓄水、燕山及冀西北山地水源涵养、平原多效综合等绿色生态屏障。 

作为资源开发大省,近10年间,我省原煤、原油、天然气、铁矿石、水泥等产量增长迅速,有的甚至成倍增长,带来巨大经济拉动的同时,也对我省十分薄弱的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矿业活动占用或损毁大量土地,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我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尽管不断增加,但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尽管这样,一些地方仍在调减保护区面积,开发建设项目占用保护区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姬振海说。“增绿”,《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0平方公里,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以上,并提出具体措施。 

2015年,重要乡道两侧绿化、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70%,河湖水系、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等区域基本实现绿道绿廊全面贯通。推进矿山复绿工程,3年内基本治理和恢复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环境。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飞播种草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治理沙化、碱化、退化草原300万亩,50%的“三化”草原得到治理,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画面重现。 

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到2015年全省保护区面积力争达到80万公顷以上。开展重点地区物种资源调查,加大对外来有害物种的监测、管控力度。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0 00:26:4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