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海南 生态保护

|| 收藏本站

德州: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03-30 01:19:43
 
乐陵市飞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农产品2万吨。
 
当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大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对破解这一难题,广大农民群众充满了期待。为充分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了解全市农村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纵观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再到后来的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传统的农业生产、农耕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齐河县王子付社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玉珍向记者生动地诠释了这种矛盾,刚开始该社区养殖奶牛的农户采取的是分散饲养的办法,鲜牛奶也是自行销售或送到济南一家加工企业,由于饲养标准不统一、防疫不到位,导致企业拒收、奶价大跌,最后只能成桶地倒掉,养殖户损失惨重。总结教训后,该社区在冯玉珍的带领下,建起了高标准的养殖小区,与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挤奶站,形成了规模和品牌优势,王子付社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富裕村。
 
禹城市夏季社区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社区,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魏学勇谈到“菜贱伤农”现象时,认为农民“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是造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也才有资格与市场进行“对话”。基于这种认识,夏季社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360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年交易量达2亿公斤的四季青蔬菜批发市场,并注册了“嘎子”牌蔬菜商标,基本上解决了“卖菜难”“卖菜贱”的问题。
 
市农办的负责同志从政策、体制等层面分析了我市加大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必要性,自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并没有解决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大型机械设备、高端生产技术利用问题。很显然,现代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很高,依靠一家一户承包经营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确保国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长期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进行大胆创新,由“承包经营”“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联合生产”转变,已迫在眉睫。
 
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迫在眉睫
 
武城县农机局局长刘庆同是一个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他认为,当前农业生产效率很低,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无法推广利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种田依靠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处于粗放经营,有的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挥好各类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刘庆同举例说,病虫害防治是最苦累、最无奈,也是用工最多的生产环节,往年6至7天打一遍药,虫情大发生时3至4天就要打一遍,棉农不胜劳苦。但如果成立机防队结果就大不一样,如由该县甲马营镇供销社领办的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组建了200多人的机防队,配置了先进的喷药器械,喷药次数由过去的12遍减少到8遍,直接成本下降30%以上,可腾出大量劳力从事其它工作,增加收入。
 
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秋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业生产改革的“践行者”“实干家”,他从2008年起采用土地租赁的方式建起了占地2000余亩的有机农业示范园,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他介绍说,我市要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强市跨越的目标,必须找到一条有效的把农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的方式,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广“农业+基地+农业工人”“农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立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譬如成立机耕队、机防队,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反映了基层心声
 
“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将无从谈起。”一位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广大农村结合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两区同建”工作,探索了一些加快土地流转、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好经验、好办法。
 
社区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与农户或外商合作成立经济实体,按股分红。德城区二屯镇程何庄社区2009年由集体和农户共同投资600万元,成立了花卉合作社,其中集体占19.8%的股份,现发展鲜切花基地200余亩、高标准大棚19个,年产鲜切花2000余万枝,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年集体收入50万元。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社区以集体土地入股、群众集资入股的方式,兴办了奶牛养殖场,养殖场为养殖户提供集中防疫、集中挤奶、集中销售等服务,每公斤鲜奶提取0.2元作为养殖场收入,年底分红,目前奶牛存栏量700余头,日产鲜奶4吨以上。平原县龙门街道办光明社区2010年利用原明胶厂闲置的17亩土地,引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博阳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恒源商务大厦项目,并以17亩土地作价1700万元入股,根据公司效益按股分红,每年可获得红利80万元。
 
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到社区,进行规模经营,实现集体受益、农民增收。如宁津县李镇社区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农业园,分冬暖大棚种植区、高档花卉苗木种植区、浅水藕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按每年每亩700公斤粮食价格流转土地500亩,建设了136个冬暖式大棚,主要种植高品质西红柿,每个大棚每年能收入5至6万元。
 
记者感言:群众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直接推动者。30多年前,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大改革、大发展,一举甩掉了“穷帽子”。同样,对今天农民这种自发的改变、改革,对他们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采取的成立合作社、土地入股、土地依法流转的做法,我们同样要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鼓励试、鼓励闯,切实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德州市由农业大市向强市的转变。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山东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7-04 05:32:5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