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海南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山东“蓝黄”两经济区高密度织就交通网
发布时间:2011-12-12 15:44: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承担着先锋官的重要使命。目前,“蓝黄两区的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并在政策措施、融资渠道等方面探索出新的路子,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显现。

两条高速公路年底通车 

1116,记者在建设中的滨州德州高速公路滨州段看到,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绿化、标志标线、边沟护坡等施工。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立勇介绍说:“滨德高速118就已完成了路基桥涵路面施工,现正在加紧进行附属设施施工,确保年底前通车。

滨德高速全长144公里,年底建成通车后,将把蓝黄两区的滨州市沾化县、无棣县、阳信县和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串联在一起,使该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密度、通达深度和畅通性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蓝黄两区,除了滨德高速,还有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烟台港西港区疏港高速施工顺利,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日照港疏港高速,烟台港莱州港区疏港公路、龙口港区疏港公路及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基础设施项目均按计划完成建设进度,今年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

此外,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段、荣成至文登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工可报告已编制完成;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工可报告已完成行业内审,待省环境保护厅批复环评报告即可报省发改委审批;埕口至沾化高速公路、沿海公路路线方案已经论证,正在编制工可报告。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又与滨州市政府签署蓝黄两区交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交通规划、前期工作、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对滨州市的支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共同加快黄蓝两区交通发展。

港口大省向港口经济强省跨越 

海面上,3条大型起重船正在吊装梯梁,两个5万吨液体化工品码头雏形已现。1111,记者在东营港了解到,由中海油投资14.9亿元实施的东营港扩建工程,两个3万吨散杂货码头已投入使用,两个5万吨液体化工品码头明年10月将竣工投用。工程全部完工后,东营港的年吞吐量可望增加584万吨。这是我省加快沿海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的项目之一。

港口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蓝黄两区沿海港口众多,拥有3个亿吨大港,东营、滨州、潍坊三港又被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但港口整体功能仍需完善,港口综合竞争力仍需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推动建设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东北亚综合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矿石接卸基地,重要的原油储运和煤炭转运基地,东北亚主要的集装箱运输枢纽、区域物流中心,使我省由港口大省向港口经济强省跨越。

围绕港口强省建设,我省将加大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烟台港西港区、日照港岚山港区等新港区的开发力度;对青岛港老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威海港老港区、日照港岚山港区等老港区的码头实施技术改造。同时,推动沿海港口科学发展的研究,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将青岛至郑州及陇海线沿线地区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列为全国首批六个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之一,利用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拓展港口腹地。 

交通发展模式渐趋多元

蓝黄两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目前,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段项目,已采用BOT方式融取建设资金,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项目已确定投资人。 

今年7月份,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推动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就如何共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蓝黄两区规划举行会谈,组织专门人员在会前对会商事项进行汇报、沟通,促成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签署了共推蓝黄两区交通建设的会谈纪要,为两区在公路、港航、运输枢纽及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赢得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可争取资金近20亿元。

两区交通具体项目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山东省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中日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惟一试点省份,已经先后在威海、青岛、日照口岸开通实施了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项目,下一步将争取尽快开通石岛、龙眼口岸。这个跨国交通物流项目的实施,使我省相关区域出产的新鲜蔬菜、海鲜产品,傍晚装船,第二天中午之前就可摆进韩国超市,搭建起了与韩国经贸往来的便捷通道。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齐鲁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6-03 02:56:42,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