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环境警示

|| 收藏本站

广西坐拥万种动植物却情况堪忧 土地开垦等是威胁
发布时间:2010-08-24 14:48:58
    当代生活报5月23日(记者 潘登)“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去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入秋以来遭遇特大旱灾,对我区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5月22日,广西环保联合会副会长金振威的发言,这不由让与会专家和学者们联想到了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老天一打“喷嚏”,各地域都“感冒”。

    那么,作为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广西,目前遭遇了什么问题?又该怎样保护呢?

    现状:保护区面积不增反减

    据介绍,广西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为中越边境生物区,南岭山区(桂北地区),桂西北山原(红水河一带),桂中大瑶山和大明山地区,广西现已知陆生脊椎动物982种,已知维管束植物本土种8562种,均位居全国第三。

    “很多物种世界上只有广西有。”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专家周放骄傲地说。首先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在位于中越边境东部的黑冠长臂猿,这是迄今为止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确定还有分布的地点。

    “十万大山、南岭地区、桂西北地区,中部大瑶山和大明山山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黑颈长尾雉、海南鳽都是近几年才发现的。”据周放教授介绍,这些地方坐拥着金花茶、桫椤珍稀植物,以及豹、海南鳽、三线闭壳龟、版纳鱼螈都是全球性濒危物种。

    目前广西已建起78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共145.90万公顷。但保护区面积仅占全区面积的6.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目前还呈现减少的趋势。

    影响:四大因素威胁动植物

    周放教授认为,土地开垦、道路修建、速生桉种植、山区水电站建设等四大因素正令我区万种动植物的栖息地破碎化,适宜生存的环境受到威胁。

    “上述原因使得野生动物种群在不断小型化。”周放称,而小种群在繁衍和基因交换方面存在不足,更容易区域灭绝,特别是大型动物,如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大瑶山的黑熊群居一般只有8—12头,而50头才更易于生存和繁衍。

    不久前,周放教授与学生发现的海南鳽就是全球最濒危的30种物种之一,而它和2007年发现的东部黑冠长臂猿都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植被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两种动物人们一致认为已经灭绝。

    尴尬:一些保护区“有心无力”

    尽管广西已经建设了78个保护区,但盗猎的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

    底定自然保护区位于靖西县南乡坡境内,保护区内拥有云豹、穿山甲、黄猄以及桫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今年4月底,记者参与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底定保护区时,因为交通不便,整个保护区内只有4个人在办公。

    “由于我们这里太过于偏远,年轻人受不了苦,走了一茬又一茬,现在名义上挂有派出所名称,实际上现在没有一名警官常驻。”该保护区主任谭武清无奈地说,好几次有人前来偷猎,都是附近村民帮忙,他们才能追到盗猎者。

    对策:联手为动植物安好“家”

    “要想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为动植物安好家。”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在全区的森林中划出1/10的面积作为自然保护区,而在不同的植被类型均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重要的植被类型建立多处自然保护区。而针对争议比较大的速生桉问题,要做好规划,要让广西的公益林面积达到52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40%。

    周放教授提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方面要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对生物廊道建设进行建设,在保护中实行针对性扶贫,使当地居民受益。通过改善附近居民的生计和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中国环境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14:35:29,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