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抗旱纪实:窖“蓄”雨水抗大旱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日报

    在历史上,天下大旱,莫过于“苦甲天下”的我省中部地区,在兰州、白银、定西等地,“十年九旱”甚至“十季连旱”并不稀奇。

    今春,记者走进这片土地,处处看到集蓄水窖、顶凌覆膜、新修水利的抗旱春潮弥漫山乡。一路走来,当地人民治旱、降旱的智慧,或许能给正在特大旱情中抗争的西南大地诸多启示。

    窖“蓄”雨水抗大旱

    据西北区域气候中心3月28日的检测,由于降雨稀少,甘肃中北部目前已有10厘米以上的干土层,全省大部地方墒情为近4年来最差,许多地区,一尺二长的铁锨铲入地下挖不出一寸湿土。

    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等地乡镇,年均降水不足200毫米,今年一季度,降水又比往年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方出现仅存1个月饮用水的困难,一些学校每天定额分配给每个学生一杯水。据统计,今春的旱情给甘肃造成58.22万人、24.5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但在这极度干旱的地方,人们“窖中有水心不慌”。

    3月初,一场大雪稀罕降临,会宁县丁家沟乡的严秀娟,用脸盆、水缸、罐子等家什,在屋旁的山坡和自家的院子里,收集积雪倒进水窖,“窖里的雪水融化后,够家里人吃一阵子了”。

    用水窖集蓄雪水、雨水,是2000多年前人类农耕文明时代发明的一项古老技术。在现代水利面前,水窖仿佛是一个“原始遗迹”,不值一提。但是,在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甘肃中东部极旱地区,家家户户靠着两眼水窖,抵御了一年又一年的特大干旱。

    1995年以来,通过实施雨水集流工程,我省先后建成和改造水窖252万眼,缓解了27个县131万人和百万牲畜的饮水困难。

    李元红,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他常思考一个问题:“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对雨水的科学利用,能否让一片天空、让每一次降雨也可以养一方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4 18:45:5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