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广东首个碳交易平台诞生
发布时间:2011-08-09 14:16:08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家环境交易所成立,这些交易所的共同特点是,先于交易制度“早产”。无米下锅,使得他们目前大都选择开展主业之外的副业,维持运转。这对佛山绿色产权交易平台来说,这同样是个挑战……

    广东首个绿色产权交易平台日前落户佛山“绿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家环境交易所成立,这些交易所的共同特点是,先于交易制度“早产”。无米下锅,使得他们目前大都选择开展主业之外的副业,维持运转。这对佛山绿色产权交易平台来说,这同样是个挑战。

    全国已有20家环境交易所

    据佛山市禅城区经济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对外透露,南方产权中心将与禅城合作搭建绿色产权交易平台,为该区环保产业、低碳产业、节能产业等绿色企业提供产权交易和融资服务,促进区内资源和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据悉,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及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减排交易等是南方产权中心与禅城合作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南方产权中心有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将以这个绿色产权交易平台为试点,探索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体制机制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家环境交易所成立,其中,北京环交所就参与发起了6家地方环境交易所。此前国家发改委已提出,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6个区域试行碳排放交易。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希望能在2013年前开展碳交易试点,并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孙翠华告诉南都记者,将根据各省市能源消费目标来确定碳交易规模。由于碳排放强度指标目前无法分解到各个省区,因此未来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工作尚未形成明确时间表。

    找“米”下锅成为挑战

    不可忽略的是,在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还没建立的前提下,北京、上海、天津“三大”交易所目前仍处于“无米下锅”的境地,如何盈利是个谜。

    现在市场上的碳交易应该分为两种,一种叫“配额碳交易”,被市场称为“米”,具体指的是各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排放指标标准进行交易,有的企业所用指标有剩余就可以卖给其他企业,避免污染,也称“碳中和”,这是世界通行的,但我国现在尚未实行;另一种则是自愿碳交易,这是企业双方从环境发展角度出发的义务行为,目前大多是为了形象宣传而进行自愿碳交易。

    因为“配额碳交易”尚未实行,三大碳交易所纷纷靠开展主业之外的副业维持运转。

    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为例,目前已开展的业务包括CDM项目撮合、自愿减排交易、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融资、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与投融资、地方政府低碳转型服务等,正在探讨并即将推出的有“北京市老旧汽车淘汰更新”业务、节能量交易试点等工作。

    天津碳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介绍,他们开始主要是进行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然后是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现在逐步向碳交易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佛山这个绿色产权交易平台如何盈利,备受关注。

    碳交易制度亟待确立

    对于国内目前如野草般成长的碳交易所,台北大学助理教授、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李坚明把他们称为“早产儿”。

    李坚明表示,中国目前是先成立碳交易所,再探讨碳交易规则,颠倒了顺序,而由于这些交易所都是先于制度产生,就只有呐喊的作用。

    李坚明以台湾地区开展自愿碳交易为例介绍,台湾地区产业自愿减排由于奖励诱因的激励,参与比例达到56%.原因是台湾地区政府会补助企业资本设备投资、减免能源税或碳税。

    另外,最重要的配套奖励诱因是,进行了自愿减排的企业,对于过去减少的碳排放量,在台湾地区未来进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时,可以给予碳排放权配额奖励。

    由于这些奖励诱因,台湾地区产业参与自愿减排的比例非常高,比如钢铁业、石化业、水泥业的参与比例都是百分之百。

    个案

    北京环境交易所经营项目

    已经成立的环境交易所都在经营什么项目?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唐茂松告诉南都记者,截止6月底,环交所共挂牌CDM项目77个,挂牌量837.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共挂牌VER(自愿减排)项目51个,挂牌量60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共挂牌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项目6个,节能量超过1100万吨标准煤;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转让、节能环保企业投融资等相关的各类环境权益在内的累计挂牌金额达到145亿元人民币。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21:22:3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