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白石坳垃圾填埋场证实已污染地下水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825,高明白石坳垃圾填埋场陷“超标门”一事,引起佛山市、高明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记者从佛山市有关部门获悉,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冼瑞伦就该填埋场超标问题一周两度调研,提出了整改措施。 

据悉,这些整改措施包括,责令佛山威立雅公司加快渗滤液处理设施技术改造,敦促南海、顺德两地通过建立垃圾压缩中转站,减少往高明的垃圾外运量。

同时采访获悉,除此前本报披露的总氮排放超标及日均处理量超环评标准外,实际上白石坳垃圾填埋场还存在另外两个“超标”问题,即日均废水量超过了原有设计处理能力,以及pH、总铅、总铁和总锰含量超过Ⅲ类水标准,证明垃圾填埋场的周边生态已经遭到破坏。 

经证实地下水已遭污染

本报此前披露,目前高明白石坳垃圾填埋场存在两个主要的“超标”问题,一是该填埋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约3000吨,最高日处理量达3800吨以上,已超出“日处理规模为1500吨每日”的环评要求;二是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取样测定的数据,该填埋场总氮含量达226,而标准限值仅为40,超标4倍多。 

而记者在昨日采访获悉,实际上该填埋场出现超标的还不止这两项。根据运营该填埋场的佛山威立雅公司提供的数据,当前该场日均产生的废水量约为1000/日,超出已验收的渗滤液处理配套设施日处理废液860吨的设计处理能力。

本报在此前曾疑问,填埋场日均垃圾处理量超标,会否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地下水造成污染?这在昨日采访中也得到证实。据悉,根据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数据,该填埋场当地地下水中pH、总铅、总铁和总锰含量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而据编制项目环评时的监测数据,上述指标均是达标的,显示该填埋场的运营已经使地下水遭受污染。 

超量废液违规外运恐造成二次污染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贾海峰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警告,垃圾渗滤液如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污染环境,记者昨日采访发现,这种担忧可能已变成现实。 

据悉,由于渗滤液废水量超出设计处理能力,该填埋场自8月起已将部分渗滤液废水外运高明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从20117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由此可见,废液外运已经违规。

此举可能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据佛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介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及设备一般处理生活污水和经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其进水COD(化学耗氧量)含量规定在2000毫克/升以下,而垃圾渗滤液废水的COD含量一般高达2万—2.5万毫克/升,显然超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而向水体中排放的COD越高,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不仅会危害水体生物如鱼类,而且还可经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引人关注的是,就在823,位于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下游约5公里处的一条河涌,出现了四五百斤的死鱼。但这是否由渗滤液废水排放不达标引起,则需有关部门查证。

整改:建垃圾压缩站减少垃圾入场量 

填埋场运营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冼瑞伦于83196两度进行专题调研,并主持会议提出了初步整改方案。

据悉,整改方案敦促南海、顺德加快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将生活垃圾控制在本区域内处理。即白石坳垃圾填埋场逐步变回只处理禅城和高明两地的生活垃圾。 

整改方案还包括,在垃圾处理设施未建立起来之前,南海、顺德应加快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将垃圾压缩后再运至白石坳垃圾填埋场,“经过压缩,3吨垃圾可以变成1.5吨”,从源头减少进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和渗滤液。与此同时,方案提出将全部垃圾运输车辆全部改成密封式运输,减少乃至杜绝垃圾清运过程中出现的污染。

而对至关重要的垃圾渗滤液问题,会议责令佛山威立雅公司加快技术改造,迅速使渗滤液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新闻观察

环保教育基地变成污染源究竟为哪般? 

白石坳垃圾填埋场2005年建成运行后的一年间,佛山25个处于简易堆放状态、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小型填埋场得以关闭,促使佛山生活垃圾处理率顺利达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指标要求,并在2006年被确定为佛山市环保教育旅游基地。

然而,昔日的环保教育基地已经成为今日的污染源。探究这一转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比停留在往日的荣光上更有意义和迫切。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有几个问题亟待弄清和解答:地下水污染因何而起,污染目前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渗滤液废水违规外运至高明第三污水处理厂,是否真如专家所说,后者并无处理渗滤液废水的能力?污水处理厂下游出现的死鱼与此是否有关?在威立雅进行渗滤液处理设施及技术改造期间,超出当前设计处理能力的渗滤液该如何处理?

昔日对环保的贡献不应成为今日污染环境的挡箭牌,更不应成为从轻处罚的理由。我们乐于看到佛山市就此所采取的行动,也期待通过此轮整治,今日的污染源能够真正成为明日的环保教育基地。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04 05:07:03,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