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焚烧一吨垃圾 政府要掏260元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日报

   

 (图)人大代表指出,垃圾焚烧发电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不应作为产业来规划。图为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处理从市区运来的各种生活垃圾。



    “将垃圾作为燃料来发电,广州平均每天必须支出300多万元才能维持发电企业生存,每焚烧一吨垃圾政府需要投入约260元。”广州市人大代表齐力提交了建立完善生活垃圾资源化和综合处理系统的相关建议,给垃圾焚烧算了一笔账。齐力建议,广州应该确定垃圾综合处理指标,并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同时对酒店和餐馆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置标准,实施垃圾排放登记制度,计量收费。

    设垃圾综合处理指标与官员政绩挂钩

    目前,广州市生活垃圾经“收买佬”初步回收后剩余总量大约14000吨/日,人均大约1.1公斤/日。其中大约10%被有效回收再利用,83%以上被填埋处理,7%左右以焚烧发电方式处理。如今正在使用的5个填埋场已接近满载,而拟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工作又陷入困境,如何破解垃圾围城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今年2月,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提出了今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的目标”。

    对此,齐力指出,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这个系统工程中,如果只强调分类收集制度,而缺少完善的再利用体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只能成为空谈,而所谓的“综合处理”也只能是不断调整填埋与焚烧的比例。

    “广州应该确定垃圾综合处理指标,并纳入政府工作考核。”齐力建议,广州可以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指标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综合处理指标,并将完成情况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体系。

    齐力提出,政府可以考虑将未来5年将回收再利用率提高到50%、填埋比例降到30%左右、焚烧比例控制在20%以下。“也就是说,将每天通过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垃圾总量控制在7000吨以下。”

    酒店餐馆垃圾计量收费

    齐力指出,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垃圾”的概念,并开始付诸实施,“零垃圾”并非指生活中不产生垃圾,而是把填埋比例接近于零作为奋斗目标。她建议,在贯彻实施《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工作的同时,推广“零垃圾”的生活理念,使垃圾分类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

    齐力建议,对酒店和餐馆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置标准,实施垃圾排放登记制度,计量收费。所收取的费用用于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理。同时,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指标考核,使垃圾分类收集的工作落到实处。对写字楼、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场所建立“准零垃圾”标准,强制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再利用的前期分类处置工作。

    “焚烧发电平均每天支出300多万元补贴企业”

    在建议里,齐力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今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90%”的目标,以垃圾总量14000吨/日为基数计算,每天“资源化处理”的垃圾总量应为12000吨以上。如果“资源化处理”方式是将其作为燃料来发电,则政府除了支付运费之外,平均每天必须支出300多万元才能维持这些发电企业生存。“仅仅从所投入的费用来计算,每焚烧一吨垃圾政府需要投入约260元(处置垃圾补贴、上网补贴和建厂投资三项费用合计,不含运输费用)”,而垃圾焚烧后30%转变为灰渣,仍然需要填埋处理。

    “为了破解目前的垃圾围城难题,焚烧发电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和补充手段,不应作为产业来规划和发展。”齐力总结说。

    齐力建议,广州应该将餐厨垃圾和废旧塑料再利用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政府出资,组织高校和有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攻关,将餐厨垃圾及有害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参照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科学有效的下游产品产业化发展道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6-16 05:07:40,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