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广州人畅饮西江水
作者:佚名 来源:广州日报

 

    西江引水工程计划月底完工通水随后将陆续进入市民家庭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昨日向本报透露一个重要消息,西江引水工程计划于本月底完工、通水,比正常的施工速度足足提前了17个月。600万广州市民将很快可用上纯净的西江水。从此,广州用水进入西江时代,广州人也多了一条母亲河——西江。

    作为我国第三大输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耗资约90亿元,它不仅为广州开辟了新的水源,也创造了广州供水史上的奇迹。

    西江引水工程输水动脉的主管有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和钢管两种,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来使用。其中PCCP管用了1万多条,每条重约47吨,外壁有30厘米厚,最里层是6毫米厚的钢筒;钢管管材用钢量达13.5万吨,超过3个“鸟巢”用钢量。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王建平说,一根PCCP造价5万元,连接两根需8个工人作业1小时,一根6米长钢管造价10几万元,焊接一道接口需要6个工人连续作业10多个小时。PCCP管性价比无疑更高,但因为地质原因,前人从未敢在华南使用大型PCCP管。业界普遍认为,西江引水工程正常完工期应该在2012年,正是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和PCCP管的帮助下,西江水才能提前17个月抵达广州。

    从佛山市三水区下陈村思贤滘取水口出发,途经两市三区,抵达广州白云区的鸦岗配水泵站,最后分别前往西村、石门、江村3个水厂。西江水如何走过71.6公里的漫漫长路?它如何克服复杂的地质地貌、保持“纯净之身”到达广州进入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沿线巡访西江引水工程,全面、系统向你解密西江引水工程全景。

    三水下陈村思贤滘

    水质常年达到Ⅱ类

    相传明朝大学者陈白沙到三水寻人不遇,行至下陈村附近,题下“思贤”二字而去,这个西江、北江汇合之处从此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随着西江引水工程取水点落户,思贤滘又在历史上写下重重一笔。

    记者日前来到下陈村取水头口,正值雨后,江水却一点不浑浊。从1987年开始,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就开始对西江取水水质进行了连续监测。20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西江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水标准,在丰水期还能达到Ⅰ类水标准。

    走近取水泵站,你会发现每一个部位都不简单。探入江中的取水头由3组闸门组成,西江引水工程项目办副总工程师吴春翘说,闸门也是安全闸,“如果三防部门认为江水威胁到了泵站的安全,或者出现什么异常,最前端闸门就会关闭”。

    取水只占径流0.4%

    在水闸后面,西江水通过3根直径3米的管道,前往取水泵站的前池“休息片刻”。这个前池相当于蓄水池,可缓解对水泵的冲击力。随后,通过泵站对前池内的水加压,西江水就可通过约47.6公里长的输水干管,抵达白云区鸦岗配水泵站。

    遇到枯水期西江水会不会不够用呢?吴春翘表示,根据水文资料,西江即使在历史最低水位时都能保证供水,况且西江引水工程取水量只占西江平均径流量的0.4%。

    北江东平水道

    国内最粗过江输水管

    经7道工序一体成型

    今年2月5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张广宁亲自按下启动按钮,一条直径3.6米、长约510米、重约1800吨的钢铁巨龙在10艘起重船同时作业吊装下,缓缓沉入北江东平水道的基槽中;翌日,并行的另一条钢管也顺利入江——这标志着国内管径最大的输水管过江沉管工程顺利完成!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介绍说,西江饮水工程管线在穿越北江、白坭河等航运要道时,均实施了特大型过河管沉放安装施工。其中,北江东平水道段过河管沉管施工是西江引水工程的一个重大施工难点。

    经7道工序一体成型

    回想起整个历程,场面相当的震撼,过程一点也不轻松。每条钢管长约510米,总重量约1800吨、直径3.6米、管壁厚40厘米。为保证管材一体成型,在沉管之前,每一条巨型过河管都要经过“管道拼装焊接,焊接接头检验,管道接头防腐,岸上水压试验,管段顶升、拖移、吊装下水,过河管道水面二次拼接,水上气压试验、管道水面浮运”等7道严谨复杂的工序,每条过河管身上都有80多道焊缝。

    “在我40多年的沉管吊装从业生涯中,北江过河管沉管作业是史无前例的!”曾多次参与广州大型供水管道安装的施工方总工程师姚继煌说。

    官窑立交小塘立交

    西江水两坐“地铁”

    据统计,西江引水途中穿越大小河涌51条,在建铁路3条,公路28条、桥梁2座,山体10余座。此外,西江水在官窑立交和小塘立交两个区段还要“坐地铁”方能通过。

    西江引水工程输水管道全程潜行地下,在铺设管道过程中,大部分管道采用明挖填埋的方式,但对于不具备开挖条件的地方,如经过高速公路和铁路时,就只能借鉴地铁的盾构掘进技术穿越障碍物,让“钻地龙”从地下挖出一条隧道来安放输水管,西江水在其中可以“坐地铁”轻松跨越障碍。

    此前,盾构法敷设输水管线在国内只有南水北调和上海青草沙输水工程中采用过,南方地区属于首次应用。

    每条焊缝经X光检测

    据介绍,整个西江引水工程中,最大亮点为5.4米盾构隧洞内衬4.8米钢管,这在世界上可查阅的资料中尚未见有人使用过。这项技术也被认为是西江引水管道施工最困难的环节。

    工程运行之后,单管送水的盾构环节检修难度非常大,如果要进去维修就只能停水,所以爆管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为了监测焊接质量,钢管的每条焊缝必须经过超声波和X光无损检测合格,就像医院的胸透一样,可以看到外表看不到的细节。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对每一道接口都进行音像记录,为施工质量追溯保存依据。

    白云区鸦岗泵站

    西江水分进三水厂

    鸦岗泵站是西江引水工程的“心脏”,西江水到达广州之后在这里将重新注入动力前往广州的3家水厂。记者近日前往探访看见,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鸦岗泵站在广州白云区鸦岗村拔地而起。

    与取水泵站一样,鸦岗泵站也建有前池,西江水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将在这里“小憩”片刻。市自来水公司的工程师周建朝告诉记者,前池很大,比篮球场还要宽广,能容纳57000立方米的西江水,避免西江水对泵站造成损害,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前池的后面就是东西两个泵房。记者率先进入东泵房,只见其中大大小小的4台机组一字排开,另外边上还留有4台机组的空位,不过并没有水泵。经过配电房,记者一行就进入西泵房,里面则是8台机组依次错落分布。

    越秀荔湾白云喝新水

    周建朝说,一路同行的西江水在前池休息之后将分家,经过十二个水泵分别向石门、西村、江村等三家水厂输送西江水,就像心脏一样,把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位置。其中东泵房的4台机组专门向石门水厂供水,能满足每天80万吨的供水量。西泵房的8台机组分别向西村和江村供水,分别满足每天120万吨和40万吨的供水量,使越秀、荔湾、白云等区以及天河区部分区域约600万市民喝上优质水。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

    总投资概算89.53亿元,取水设计规模为350万立方米/日,全程管线长71.6公里,是仅次于南水北调工程、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项目的全国第三大引水工程,也是广州亚运会配套民生供水工程,被列入2010年广州市政府十大改善民生实事。

    工程建成后将全面置换石门、西村、江村三大水厂的现有水源,广州将提前两年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越秀、荔湾、白云区及天河部分区域约600万市民受惠。

    工程大事记

    2007年5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发文明确实施西江引水工程;

    2007年7月28日,西江引水工程项目办公室挂牌成立;

    2008年12月16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出具西江引水工程核准意见;

    2008年12月24日,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广东省建设厅审批;

    2008年12月29日,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亲自启动工程动工按钮;

    2009年2月6日,市水投集团组织两大银团为工程成功融资118亿元;

    2010年2月5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张广宁亲自启动北江段过河管沉放安装按钮;

    2010年3月30日,西江引水工程全线开工,进入高峰建设期;

    2010年7月25日,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亲临一线,提出将西江引水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品牌工程、创新工程”;

    2010年9月6日,西江引水工程全程71.6公里输水管线全线成功联通。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6-17 21:35:5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