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重庆新闻

|| 收藏本站

繁华静谧相宜自然和谐辉映
发布时间:2012-07-19 16:56:31

    禁止在考场周围100米区域内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开展24小时巡查,增加夜间巡查频次,建立24小时值班制,严肃查处噪声扰民违法案件。今年中高考期间,重庆通过开展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加强考场噪声污染管控,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了中高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给市民带来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健全法规、开展科研,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宁静行动,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重庆2009年、2010年、2011年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2分贝、54.2分贝、54.0分贝,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要求,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提高。

    加强施工噪声污染监管,严格控制夜间施工

    “这工地太过分了,还让人睡觉吗?”,“这要搞成几点钟哦!”噪声污染投诉一直占着污染投诉中的最大比例。为加强施工噪声污染监管,重庆采取了种种措施。

    严格夜间施工审批。《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对夜间施工审批范围、报批程序进行了明确界定和规范。2012年再次明确除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市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公共、市政建设项目,抢险、抢修或特殊工艺需要以外的夜间施工作业,一律不办理夜间施工临时排污许可证。对1个月内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被投诉10次以上的建设项目就可以暂停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对受到环保行政处罚的施工单位,暂停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对每月投诉排名前10位的施工工地,第二个月就可实施挂牌督办,直至暂停其夜间施工许可。

    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工序。要求建筑工地推广使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机具,将可能产生强噪声的电锯、电刨、大型空压机等强噪声设备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一侧,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尽量避免噪声扰民。

    江北区招商·江湾城四期建筑工地项目严格控制各类机械产生的噪音,对噪音过大的机械设备进行替换,使用满足环保要求的新型设备,并设置群众接待处,处理协调好了周边居民的投诉。

    建立建筑施工沟通协调机制。要求施工单位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及需夜间施工的时间、施工单位负责人、联系人的电话等进行公示,并将噪声扰民投诉与夜间施工临时许可证审批挂钩。开展环保部门、社区群众代表、施工方、建设主管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圆桌会,化解群众矛盾。

    严格夜间施工噪声执法监管。据了解,2011年环保部门共受理建筑施工噪声群众投诉1.7万余件,均得到了有效处理,处理率达到了100%。市环保部门共查处违规施工案件190件,主城各区环保部门查处违规施工案件46件。

    强化工业噪声污染治理,实施扰民企业搬迁

    随着重庆经开区规划调整,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居民用地,于是在工业企业周围形成新的投诉热点。在治理手段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11年将所有产生噪声的设备及生产工艺全部调整到公司的其他园区,消除了群众投诉。周边居民对该公司积极为群众着想,真诚解决群众问题的态度和行动表示赞赏和满意。

    建立噪声污染企业退出机制,推动噪声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据介绍,重庆制定了税收、土地、迁建、环保、电力、职工安置等8大优惠政策,按照“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和“搬大搬强”、消除污染的原则,推动了主城区噪声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同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或经治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30家水泥生产企业64条生产线实施了关停。目前,主城各区基本上不存在噪声污染严重的大型工业企业。

    对逐步产生的新的噪声扰民企业,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噪声超标企业的整治力度,对位于主城区人口稠密区、噪声不达标、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工业企业由各区政府依法实施限期治理、限产、搬迁和关停;对位于居民楼或噪声敏感区域的金属加工、木材加工、机车维修等小型企业采取逐步关停或搬迁等措施。

    强化噪声污染扰民企业的限期治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区,其排放的厂界噪声夜间超标,引起南面香海驿小区居民强烈投诉,环保主管部门要求限期治理。该公司于2011年5月,用低噪声设备更换涂装车间6台高噪声风机,并在出风口填充吸声棉,对冲焊车间14台风机加装消声器,对涂装车间靠香海驿小区一面增设隔声墙。在2011年6月治理工程完工投运后,南面香海驿居民小区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投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群众十分满意。

    严格社会噪声污染整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重庆组织联合执法,加大了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社区复合型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

    开展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庆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文广局、市文化执法总队等部门联合执法,集中对噪声污染扰民娱乐场所进行整治和督办,取缔无证照经营的娱乐场所,并严格查处凌晨2点后超时营业违规行为。

    加强商业活动噪声污染的监管。公安部门利用交巡警平台,加大了商业经营活动、“坝坝舞”、夜间货物营运、集贸市场、宠物丧事装修等噪声污染的处理力度。2012年上半年,主城区公安部门出动警力2766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799份,整治娱乐场所产生的噪音450件,商业经营活动(音响器材)252件。查处各类涉及噪声的投诉、违法行为总数8355件。

    强化社区复合型生活噪声的监管。主城各区加强了对社区居民噪声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江北区出台了社会生活噪声社区长负责制度,将辖区划分为69个社会生活噪声防治区,由居委会主任担任“社区长”,在当地街镇的统一领导下,牵头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北碚区建立了噪声义务监督员制度。2011年就聘任了37名噪声义务监督员,通过不定期召开联系座谈会、约请、登门拜访的形式,听取噪声义务监督员反映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环保宣传活动。

    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活动。2009-2011年主城区共建设完成64个市级安静小区。南岸区融侨半岛.风临洲安静居住小区通过“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小区居民对安静小区的满意率达100%。监测结果表明,小区昼间声环境平均值为51.0分贝,夜间声环境平均值为43.8分贝。

    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取得成效,2011年主城区新建噪声达标区面积135.8平方公里,累计建成506.3平方公里。主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从2009年的80%提高到2011年的91.03%。目前,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在主城区实现了环境噪声达标区全覆盖。

    深化交通噪声污染整治,推进降噪工程建设

    为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

    规划上预留噪声污染防护距离。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布局,在制订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在交通干线周边留足噪声污染防护距离。

    加强机动车禁鸣管理。2011年发布《主城区部分路段机动车禁鸣喇叭的通告》,将内环以内以及北碚城区、两路城区、鱼洞城区、北部新区、大学城、茶园新区纳入禁鸣区域。全市交巡警开展了创模宁静行动专项整治。同时,交巡警总队将市政府第一批配发的50台声级计分配到主城十区噪声污染严重、群众投诉强烈区域的交巡平台使用。2009—2011年,全市共纠正禁鸣区域或路段违章鸣笛18.5万余件,非法安装警报器41件,2011年主城区纠正违章鸣笛1.9万余件,综合运用教育、警告、罚款、学习、曝光等手段,切实强化了市民的文明交通和环保意识。

    开展路面减速带整治。对主城区减速带进行全面清理,尽可能取缔减速带,采取加限速标志,加大执法力度等适宜的方式以达到降低车速的目的。道路新增减速带全部使用低噪声的新型减速带。

    推进道路“白改黑”工程建设。2009-2011年主城区共计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452万平方米,涉及478条城市主次道路。主城区城市道路沥青化率由2009年初的76%提升到目前的94%。同时在内环快速路高家花园大桥段试点了CSS低噪声路面铺装。

    大力推进建筑隔声窗建设。对主城区主、次干道和其他噪声污染严重路段的临街建筑,结合“节能改造”和“立面改造”等工程推进隔声窗建设,降低对学校、医院、居民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交通噪声污染。截止到2011年底,主城区共完成隔声窗建设67.64万平方米。

    推进隔声屏建设。2011年集中在内环快速路中华坊段、高家花园南桥头段、江北城立交南方上格林、南岸东环高架桥立交、鱼洞长江大桥南引道等22个路段建设了隔音屏,建设长度为5909米。2012年又新添8个路段,共计建设长度为570米的隔声屏。2012年下半年将继续在以内环快速路为主的局部适合安装路段建设隔声屏。

    推进道路绿化防护带降噪工程建设。结合森林重庆、宜居重庆建设,2009—2011年共计完成451条道路、1134.14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带新建、改建。

    加大老旧公交车更新淘汰力度。2009—2011年共完成1100辆噪声污染严重的公交车的更新淘汰,2012年上半年已完成530辆噪声污染严重的公交车的更新淘汰,下半年拟淘汰520辆。

    提高公众意识,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畅通反馈渠道,建立联动机制。市政府印发了《协调解决群众投诉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方案》,细化了群众投诉环境污染问题的接诉、移送、受理、办理、跟踪、督办、结案等具体程序,进一步完善“12369”、“110”、“12319”三方通话制度,畅通了信息渠道,强化了落实反馈。2011年“12369”共受理主城区各类噪声投诉21847件,均由环保部门或交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查处。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保证公众知情权。采取环保部门、相关执法部门、媒体、环保义务监督员、投诉群众等参与的方式进行“阳光执法”活动,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投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建立宣传机制,提高公众意识。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据了解,为加强环境管理,严控噪声污染,重庆市政府要求主城各区政府和北部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宁静行动的具体推进。市级各部门不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会、现场会、协调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2002年,市政府颁发了《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2010年,组织开展了《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的修订完善工作。各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单项规定。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相关科研工作,如主城区道路噪声敏感路段的调查和声环境功能区优化布局研究,为控制和改善城市环境噪声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聂廷勇张洁)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环保局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4 14:53:5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