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森林重庆

|| 收藏本站

基于景观和生态理念的重庆彩云湖
发布时间:2011-06-02 16:53:52
。“引水成梯”是指利用彩云湖水库常水位为272米的水势,通过管道、沟渠向水库大坝下游沟谷两侧27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坡地上引水,形成跌落的净化池,状如梯田,在生物净化的同时还可增加物理净化的作用。“垂直分带”是根据湿地功能和河道洪水位变化的消落作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成不同水深和功能的湿地景观带,并根据不同的水深及植物生长习性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从溪流到山坡依次形成溪流过水带--低沼泽带--消落带--缓冲带--水土保持带,植物景观上形成高低层次上的变化。

    (三)过水面积最大化

    湿地的生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湿地过水面积的大小。彩云湖湿地谷底面积较小,必须尽量扩大水流的过流面积,使水体尽可能地与基质及植物根系发生作用,提高其湿地生物净化能力。采取“立体分布、科学调节水位”的措施,即通过构筑堤坝的方式抬升水位,从而扩大水域面积,在不同的高程面上形成平整的湿地净化池,加大湿地面积,使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得到曝气、充氧,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更具活力。

    (四)对湿地内水流流速和滞留时间的优化

    湿地中水的流速决定了水的滞留时间,影响植物的吸收净化,据有关研究:水流流速控制在0.7m/s以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使水更充分地与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发生作用,得到进一步净化。在减缓水流速度方面,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根据净化池和溪流的深度及功能,选种相应的植物品种、合理的密度和面积,通过植物的阻隔作用来限制水流的速度。二是通过地形高差和地形塑造,形成洲、岛、跌池、滩地等来减缓水流速度,尽可能的消除水流的汇流效应。三是通过对跌落水池和地形限制,来改变水流方向,形成迂回水流路线增加水在湿地中的滞留时间,增长水流线路,提高生态净化效应。

    (五)流量控制和均匀布水

    湿地中应根据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净化能力分配合理的流量,一旦进水从流量分布装置流出,进入湿地局部水池,废水应均匀地分布在湿地的前端。彩云湖湿地中利用管道闸阀、沟渠水坝等设施来控制调节水量的大小和水流分布使之达到均匀布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环境频道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9 03:34:44,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