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 "幸福感"提升373万人直接受益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商报

 

 

整治后的人民路沿线本版图片记者邹飞摄

 

整治前的人民路

 

渝中区中山四路整治前

 

渝中区中山四路整治后

 

整治前的渝北区双凤街道

 

如今的渝北区双凤街道 

北碚区华光仪器厂的退休员工王德正怎么也没想到,到了古稀之年,自己居然能撞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20108月以前,王德正所生活的华光仪器厂家属区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环境恶劣不堪。2011年,这一家属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化身为北碚区最美开放式社区,就连他自己家里的抽油烟机、防盗门等都焕然一新。奇怪的是,王德正既没出钱也没出力。

这一“魔幻般”的改变,源于我市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展。截至目前,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1841万平方米,并完成居住区综合执法任务1.19亿平方米,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22.4万户、373万人。

[NextPage]

王德正和他的宜居小区

自从厂子在2003年破产后,王德正和他的老同事们一度怀疑好日子再也不会来了。住在有着20多年历史的家属楼里,他时常想起当年刚搬进来的情景。

“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家属区就是一个缩小版城市,即使不出家属区,看病、上学、购物等问题都能解决。”王德正说,房子刚建好时,35幢楼房齐刷刷排开,好不气派!“住在这里的人,脸上都有光”。

然而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这把利刃下,很多国营老厂陷入经营困境。2003年,华光仪器厂宣告破产。由于此前家属区里的道路、绿化等设施都直接由厂子负责,厂子破产,不仅切断了王德正的收入来源,也使家属区彻底沦为无人照管的“孤儿”,环境一日不如一日。

短短几年时间,家属区里的草坪成了“秃子”,水泥道变得坑坑洼洼,路灯坏了也没人修,楼梯间的垃圾通道成了苍蝇、耗子的天下……

王德正做梦都想给自己换个生活环境,可好几千元一平方米的房价对他而言太高了,“我也就只能想想。”在重庆,和王德正有着同样经历和梦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同时,重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已形成规模,但住房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受当时经济条件、认识水平、设计理念和建筑材料等因素限制,存在功能配套还不完善,外观设计也缺少美感。而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日益蓬勃发展,老旧破损房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城市发展一定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惠及普通民众,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重庆要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新路。

20104月,重庆决定在全市开展城市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工作,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

“重庆市政府之所以要投入巨资来做这个工程,就是想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让老百姓得实惠。”市国土房管局征收管理处处长李佐华说,拆旧建新和综合整治是一个城市改造的主要途径。正是这一工程,让不少市民实现了想都不敢想的梦,不花一分钱也能住进“新”房子。

创新方式提升人民“幸福感”

幸福感,如今已然成为“热词”之一。

2010年、2011年,重庆连续两年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如何让人民感受到一座城市给予的“幸福感”?重庆有话要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秘书长张志勇曾表示,重庆人的幸福来自于重庆政府注重民生。

“重庆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李佐华说,近年来,市政府把提升城市环境与改善民生结合在一起,用群众的舒适度和幸福感来衡量城市发展的质量,努力让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良与城市发展同步。早在2009年,重庆便开始在主城区对老旧居民小区进行试点改造收到了良好反馈,“很多市民还主动写信给我们,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非常复杂。同时,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让人民得到实惠,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首先,在选点上,围绕民生来选,主要选择依靠低保生活的弱势群体;其次,在设计上,尽量让各区保持自有风格。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点是开展此项工作中的创新所在。

通过整饰外墙、粉刷楼道、更换门窗、改造屋面、增加绿化、整修道路、规整管线、新增文体设施等方式,一批老旧住宅小区内部居住条件和社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蝶变为宜居小区。

渝中区的嘉陵西村,是“老重庆”时期居民区样貌的代表。因年代久远,日渐破败的嘉陵西村污水横流、乱搭乱建,不少居民受不了居住环境的脏乱差,搬了出去。

如今的嘉陵西村已旧貌换新颜,记者在这里看到,每一栋平房的门前,都有一间白色的门厅,透过四面由玻璃筑成的小厅,整个老式房屋呈现在眼前,让人仿佛回到了抗战时期的老重庆。

在磁器口,老家在湖北的刘亮感叹地对记者说起他2009年第一次来此游玩时的情景:在磁童路刚一下车,朋友便一脚踩在了餐饮商家泼倒的洗碗水上,再往前几步,还有游客随手扔掉的玉米棒,往天上看,密密麻麻的架空电线像是蜘蛛网,当时给他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如今,漫步在改造后全长0.99公里的磁童路上,脚下是厚实的青砖,两旁是带有典型川东民居风格的房屋,就连每家商铺门口的招牌也是统一的红木雕刻而成。

据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工程所涉及的40个小区,在设计上都各有特色,很多小区改造得和旅游景区差不多,住在这里的居民想没有“幸福感”都难!

[NextPage]

373万人共享“魔幻效果”

截至目前,重庆市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1841万平方米,是计划目标的3倍多,并完成居住区综合执法任务1.19亿平方米,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22.4万户、373万人。

对于江北嘉陵三村社区的居民们而言,这项工程带给他们的好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还有“真金白银”。据了解,江北嘉陵三村社区与观音桥商圈一路之隔,可算黄金地段,但长期以来,住在这里的居民却丝毫感受不到“黄金地段”的优越性。

1992年建成的嘉陵三村社区,一直以来乱搭乱建现象普遍,环境状况恶劣,社会管理难度大。通过清理管线、粉刷房屋外立面、清除牛皮癣、取缔占道摊点等措施,现在居民楼外立面不仅穿上了青灰色外套,就连过去污水长流的道路,也被换上了透水砖。

对住在嘉陵三村的居民而言,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外貌,还有嘉陵三村内涵。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嘉陵三村周边商业发达,为发挥嘉陵三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嘉陵三村正在被打造成为“都市第一村”,培育成“微型企业创业园”。

该园区定位为“三基地一场所”: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特色教育成果展示基地、特色商品购物消费场所,目前已有近100家微型企业入驻,为当地住户增加不少租金收入。预计2013年将超过2000家微企在这里扎根驻地。

幸运儿不仅是嘉陵三村的居民们,记者近日走访我市部分房产中介了解到,穿上“新衣服”的老房子,市场价格普遍提高了3%~5%

“每一项改造费用要自己出,那还真舍不得花那么多钱。”王德正算了一笔账:他家至少获益2万元。他说,仅是窗户、隔音玻璃等,就“收入”1万余元,“在市场上,窗户品牌不同价格各异,但基本是280/平方米,而隔音玻璃就更贵了。”

李佐华说,前段时间,国家住建部一位领导来到重庆,看到了嘉西村整治前的老照片,很是感慨。“他指着老照片说,在我的印象中重庆就是这个样子,像一个大农村,几年不见,重庆居然变成了大都市”。

他还表示,这场关乎民生和城市建设的攻坚战还将继续打下去,今年还将对300万平方米老旧居住区进行改造,让更多居民得到实惠,也让这座城市更幸福。

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大事记

2010221

市长黄奇帆率队,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对主城部分主干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010317

在我市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讲话时表示,要立即启动四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改造。

2010328

主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城乡建委(市重点办)总牵头,市市政委、市园林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工商局四部门各司其职,加大火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10410

黄奇帆主持召开主城环境综合改造动员大会。按照规划,这次整治行动,要让主城城市面貌在3个月后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利用两年时间,对主城区历史形成的27条老街区、共81段、188.9公里主干道,实施环境综合改造。

截至目前

主城累计完成了架空线下地179公里,整治建筑立面2304栋、1379.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53.6万平方米,栽植胸径8厘米以上苗木7.34万株、绿化面积187.5万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2151块、整治店招店牌14399块,五个方面改造均超额完成。

声音

市国土房管局征收管理处处长李佐华:

居民生活更幸福

街道变靓了,小区环境变美了,楼道变整洁了,居住品质提高了。几乎每个居民谈到重庆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工程时,言语中都会充满了感激赞誉之词。李佐华表示,让居民切实体会到幸福,是开展此项工作的核心意义。

重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很多住房却也相应的患上“老年病”。“这些住宅的建设年代不算久远,建筑质量也没有问题,拆了可惜。通过街道建筑立面和居住区综合整治就可以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既环保又能为老百姓办实事。”李佐华说。

此次整治的房屋主要是上世纪70~90年代所建,李佐华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年代的房屋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旧住宅,许多生活设施不配套,在建设时对周边道路、环境、绿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考虑不多,脏乱差情况明显,而且环境卫生隐患多。整治时便针对性地完善了功能配套,提档升级,美化环境,并根据居民意愿逐步引入物业服务长效管理机制;而90年代以来建成的房屋,其外墙材料在使用一二十年后,表面污损较重,面砖空鼓,还普遍存在空调外机凌乱锈蚀、雨棚污损、防盗网破旧杂乱等情况,既影响建筑外观和城市形象,又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整治时,便专门进行了优化立面设计,消除建筑外立面安全隐患,提升建筑形象品质。

李佐华介绍,主干道建筑外立面整治工作是“宜居重庆”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主要通过工程治理和综合执法实施综合整治。工程治理主要修缮了老百姓的房屋,完善了基本生活配套,改善了城市主干道建筑外观,让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下地,在墙面材料的安全、外观视觉效果以及住宅保温、隔热、防噪等方面都作了优化,在有条件的小区里建起了广场和休闲亭台,增添了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综合执法拆除了道路、绿地、公共空间上的违章建筑,清理了遮挡视线和风景的广告牌,规范了居住区周边的市场摊点,还为旧小区组织了物业管理,群众得到了实惠。

“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我认为整治的意义就是要让老百姓住得更舒适,更有幸福感!”李佐华说。

重大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

改善了生活环境

李和平说,近年来一些城市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摧毁,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和历史文脉的割裂。重庆的城市改造正在吸取这样的教训,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努力营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非常不错。

比如渝中区中山四路依托桂园、特园、周公馆等抗战历史建筑,以青灰为主色调,通过坡屋顶、弯曲拱门等改造,彰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现了抗战历史风貌。渝北区晚晴园突出传统民居风格,引入祥云雕花和仿古元素小品,精心打造巴渝民居特色的开放式大社区,实现脱胎换骨、修新如旧。沙坪坝区磁童路老旧小区整治后与磁器口古镇风貌和谐统一,延续和再现了巴渝历史文化古镇风貌。北碚区五路口、文星湾沿线建筑鹅黄与暖灰的有机融合,传承了北碚作为抗战时期文化重镇的历史文脉。重庆的做法,值得推荐。同时,通过开展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现在重庆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让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风景园林学高级工程师向培伦:

提升了城市形象

向培伦表示,重庆开展的主干道建筑外立面综合整治工程中有不少创新点,特别是在对区域性中心商圈的整治工作中,一些手法值得推荐。比如通过规范美化建筑立面及其附着的广告店招,使商业门面经营业态进一步优化,扮靓了商业中心和街区,促进了片区环境和商家效益的双赢。我了解到江北区就通过实施建新南北路和观音桥商圈环道整治,片区内嘉陵三村等老旧小区脏乱差环境有效改善,使商圈周边建筑风貌和环境提档升级,观音桥商圈也相应成为全国闻名的区域商业中心。

他认为这个工程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特别是对外来投资者和人才也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媒体评价

《瞭望》新闻周刊:重庆市以大规模危旧房改造为契机,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在“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发展要素;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推动城市价值升级的重要内容,寻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济、生态和人文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设报》:重庆正在开展的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在设计中融入了巴渝风味,提升了城市品位,这些被改造后带有重庆标志的建筑,也让许多重庆人为之自豪,因为它尊重了历史文化。 

本版稿件由见习记者鄢银婵采写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5-18 23:24:5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