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绿化不够 企业老总捐出一半年分红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时报


    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晓俊



    刘晓俊是土生土长的开县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他,遭受了两次严重的洪灾。今年10月12日,在“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公益晚会的现场,已是重庆星星套装门“掌门人”的他,以个人名义捐出了60万元,这是“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实施以来的最大一笔私人捐款。“洪灾带来了泥浆,就是因为长江两岸的绿化不够,捐出这笔钱是我应尽的义务。”

    两次洪灾都让开县满城泥浆

    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刘晓俊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县发生的两次大洪灾。

    第一次是1982年的夏天,整个开县的县城被淹得有一个成人那么高,那个夏天,刘晓俊刚升入高中。

    “我们开学进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校舍,到处是泥浆。”刘晓俊说,当时还小,只觉得泥浆太难整干净了。

    第二次洪水是2004年10月4日,开县县城全淹完了,水退后,整座城几乎被泥浆裹住了一般。

    “其实,泥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岸边绿化不好,水土保持不好。”刘晓俊说,就是因为生长在长江边,所以才对长江两岸水土保持有这么深的体会。

    一次捐出一年分红的一半

    “把长江绿化好,是长江人的责任和义务。”刘晓俊很低调,不太愿意让自己捐资绿化长江的事情被报道出来。

    星星套装门的一个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刘总捐款60万的事,大家都是看了“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那个演出才知道的。

    开县林业局一个工作人员说,刘晓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修万开高速路,他捐款13万,2004年开县特大洪灾,他捐款20万。

    “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启动后,刘晓俊决定捐出自己一年在公司分红的一半。他说,这60万是他的私人捐款,接下来还将以公司名义捐款。

    用竹代替木材 4年少伐树30多万亩

    “出于对资源的尊重,我们在80年代决定寻找另外的原材料代替木材。”刘晓俊说,野生杂竹容易生长,三年可长成材,如果不砍伐的话,5年后会死去,越砍长得越好。

    从此,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把竹材作为木门生产的主要原料,自主研发了成套的生产工艺、设备。

    以2008年为例,公司生产套装门94万套,节约木材42万立方米。近4年来,星星套装门节约木材180万立方米。刘晓俊说,这相当于如果他们不用竹子用木材的话,要砍伐三十几万亩的木材。

    刘晓俊说,目前公司在开县建有10万亩竹林基地,还将建5万亩竹林基地,在“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中,他也计划进一步扩展竹林基地,希望让更多的三峡库区的农民种竹致富。(伍文棠)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Published at 2024-04-23 20:12:58,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