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美丽中国

|| 收藏本站

三亚河清引来白鹭飞
发布时间:2015-11-04 13:32:20

    三亚河上白鹭飞。

    本报记者 丁汀摄

    核心阅读

    滨海城市治理内河,需要怎样的办法?作为三亚的内河和“母亲河”,三亚河在城市发展中由清变浊。好在当地因地施策、标本兼治,三亚河逐渐变清,飞来的白鹭颇显怡然。

    最近,6岁的呈呈小朋友站在海南三亚河旁的酒店里,饶有兴趣地数着河上的白鹭:“妈妈,你看,好多白鹭。”白鹭悠闲地立于河中,隐于红树林,丝毫不受河两旁城市道路上车水马龙的干扰。

    看着这么多白鹭,很难让人想到,这条三亚河,在今年4月还是一条污染严重、水质氨氮超标的城市内河。

    贯穿城区的三亚河,被誉为三亚的“母亲河”。城市变大了许多,母亲河的河水由清转浊再变臭,深染沉疴。城市内河,因何而污?滨海城市,怎样治河?

    偷排失控、管网滞后、处理能力差,导致内河污染

    10月中旬公布的一组数据,在三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8月18日到10月19日,三亚河几个感潮河段及入海口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超标污染物无机氮浓度指标发生变化:三亚大桥0.65毫克/升变为0.512毫克/升;潮见桥0.597毫克/升变为0.556毫克/升;月川桥0.714毫克/升变为0.551毫克/升;两河汇合入海口0.44毫克/升变为0.369毫克/升。

    有人在政府网站上直接留言“三亚河水质真的变好了!”更多市民的直观感受是:三亚河水质有明显好转。很多河段水质不臭了,河水不黑了,河道上的白鹭越来越多了。从专业角度上看,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但变化却令人信心倍增。

    回想年初,三亚市长吴岩峻曾承诺,用两年时间彻底整治好三亚河。当时,还曾出现过质疑声:“这河这么臭,两年治得好吗?”的确,在这之前的三亚河被人称作三亚的“龙须沟”:渔船多、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严重,一些河段淤积,气味难闻。

    三亚没有传统工业,内河之病缘何而起?主要病因有三:偷排管不住、管网跟不上、处理能力差。

    10年间,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多,规划建设的800多公里污水管网,至今才建成500多公里,建设跟不上;在城中村、城市新扩展区、城乡结合部,不仅雨污不能完全分离,也缺乏排污管网,加之河流两岸的违法养殖和洗涤厂,大量污水直接偷排进河;污水处理主管网和泵站容量都不够。城内主要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仍缺口较大,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滞后。

    “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环境”,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说,“打赢母亲河治污攻坚战,赢回的不仅仅是更清的河流、更好的生态,更是所有市民和游客对美好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财物一应俱全,治内河不贪恋捷径

    治河要治根,投机取巧的事情干不得。河道污染,腐臭难闻,怎么治?

    有人建议,进行河道疏浚,河淤疏河,见效快。但三亚最终放弃了这条“捷径”:河道两旁和中间都有红树林,疏浚会破坏红树根系,从长远看,得不偿失。只能选择“麻烦办法”,制定《三亚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摸底、拆违、清理垃圾、建设管网、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植被恢复。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一样也不能少。

    10月29日下午的三亚河治理工作协调会上,说起今年的工作,8个参会部门都感叹“各司其职,人人都忙得团团转”。

    住建局副局长黎觉行介绍,目前已经完成95公里的主管道污水管疏通清理,基本解决已清理路段污水外冒问题;投入3个亿,解决城市雨污分离问题并新建管网,改造泵站。水务部门加快筹划扩建3个污水处理厂,对近期污水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设置可移动污水处理站,力争沿河无污水直接排河。

    吉阳区区长周俊对辖区河道治理感触很深。“我们今年已经清理了违建养猪场68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5100吨。”但是,他坦言:“有的河段,臭味并没有明显好转。一则,我们还没来得及对清理后的养猪排泄物进行掩埋、恢复植被;二则,今年台风季少雨,河道自我清洁能力不够,虽然垃圾清走了,但河水水体没有得到交换,制约了治理效果。”

    今年,三亚林业局计划在河道补种110亩红树林,边清理垃圾边补种树苗;农业局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海洋局组织渔船逐步撤出三亚港,杜绝渔船污染河道……相关制度法律配套边干边立,《三亚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三亚河沿岸重点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农业局文件明确任务分工,8项治理内容限期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三亚河生态保护管理的决定》,边治理,边总结,边完善。

    统一部署生态修复,跟进城市修补

    内河污染,仅仅是治河的事吗?远远不是。

    河水清清椰风新,城市生态的修复,不能孤立进行,需要统一部署。山海河是整体,城市发展要坚持让绿于民、让路于民、让景于民、让海于民。发展中的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才能实现环境的标本兼治。

    今年上半年,住建部正式发文,明确将三亚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很多三亚人称之为“双修”。

    黎觉行介绍,试点以来,在生态修复方面:河岸线旁,三亚河保护区、铁炉港保护区为重点的红树林修复建设,年底前完成655亩造林任务;河边白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已经开展;海岸线边,三亚湾人工补沙的基础上,推进原生植被保护及生态恢复工程,加快培育原生植物;山体修复也在开展,抱坡岭和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受损山体恢复良好,亚龙湾出口、抱坡岭等地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城市修补同时跟进。至10月29日,城市打违拆违总面积358.1万平方米;街道立面改造,已经在示范段进行施工。

    如何才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为城市发展带来内涵式的改变?也许,这一条条变清的内河,一行行活泼的白鹭,一棵棵浓荫蔽日的绿树,一抹抹蓝得透明的天空就是见证。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20 15:32:1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