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环保产业

|| 收藏本站

敞开文化盛世的彩虹之门
发布时间:2013-12-03 16:41:48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陈天晓 冯健人刘铁成报道)

    “我们登封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市,迄今却没成为文化强市,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已经落后于文化发展的步伐。”

    2013年7月20日,在河南省登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首届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局长王彩红喊出了令河南登封所有文化人冒汗的警示:作为政府文化事业的领军人物,彩红局长把如何提高我市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如何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比重,如何把登封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大做强,作为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毫不客气地砸到每个人的案头。

    珍藏了春天万物生发的萌动,隐忍了夏天花团锦簇的热烈,蓄势待发的《登封文学》在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首届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沉睡了一个春夏的生命力在这一刻绽放靓丽新姿,敞开了文化盛世的“彩虹之门”。

    ——警示振聋发聩,目标掷地有声。足以苏醒嵩山颍水的文化神经,激活天心地中的文化细胞,引起全社会对于文化事业的广泛关注。如何将登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登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是《登封文学》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当年,一部《少林寺》电影,曾经全方位激活了登封“旅游立市”战略,使登封成为全国的一个标牌;而当梅帅元先生创意、制作、投资并导演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运行,拿出年收入1500万元的成绩单时,登封的文化人又猛然为之打了个激楞——啊!曾经沉睡36亿年的嵩山,原来是一块可以将之“点石成金”的风水宝地。

    靓丽的彩虹门下,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程毕数载之功已势在必得,定将为接踵而至的文化盛宴剪上一个头彩,让沉寂的嵩山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嵩山文化“脱贫致富”的机遇就在眼前。

    作为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市,文化资源丰厚得无与伦比,随便找一样都有几千上万年的历史,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然而,我们不能永远依靠兜售先人留下的历史和古董打发生活。著名旅游专家郑泰森曾经试图用十年的功夫认识嵩山、读懂嵩山,但他登临的次数越多,越感到嵩山的博大精深,越感到这是座开采不完的“金矿”。一个地区的鲜活,是要有文化做灵魂的,而文化灵魂的培养和探寻,不是几代人、几个人的事,需要一大批穷毕生精力献身于文化事业的人。

    生于嵩山,长于嵩山,一千个人心中沉睡着一千个嵩山的故事,一千个故事里诠释着嵩山的一千个内涵。而嵩山又是天下人的嵩山,《登封文学》作为登封大众的文化载体,在提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号角声中,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在这华夏第一都的立国中心,伸出你“点石成金”的仙指,挥洒创意灵感,造福一方黎民。

    诚如彩红局长所言:“将来,文化产业必将成为登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势之所至,那是登封人民的福祉,文化人的荣光。

    “不拿困难当借口,只为问题找方法。”有了目标,大家同舟共济,乘风破浪,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

    亦或有一天,当你独自徘徊于嵩山小径,凝望晨曦中晶莹璀璨的朝露,做几次深深的呼吸,然后专注自己曾经为其倾注无数心血的这座圣山、这片宝地,以及深埋在这里无数的记忆碎片,也许你会面对眼前的无限风光突然停下脚步,轻轻地对自己说:我在这里留下过不懈的足迹,我曾用心血和汗水浸润过这片土地。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6-28 01:49:0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