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媒体快报

|| 收藏本站

保护生态环境还是要靠制度
发布时间:2013-11-26 11:32:2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环境演变与减灾专家史培军。

    生态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建设体制的改革,这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保护有何特殊意义?

    史培军: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提出,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五大建设的制度改革,特别是首次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强化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地位意义重大。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重新认识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地位,明确一个认识,即: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生态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它就像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能没有电和水一样。把生态植被做好了,它赋予的治沙、水源,生物多样性等等,都能改善公共生态环境,所以生态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应该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视野里,是我们认识上的错误,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力度和成效。

    生态建设应该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做国家预算。生态建设的内涵是既保护也要建设、要造林、要农民增收,光保护不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要想奔小康,生态建设是奔小康的基础。

    保护“三北”就是保护三大资源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多项规模浩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怎样看我国实施的十大生态修复工程的作用和地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史培军:在我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中,启动最早、条件最严酷的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工程覆盖了整个西北、华北、东北的风沙区、盐渍化地区。在这些地区搞植被建设工程,更多了一份艰难、艰巨。但“三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尘源、沙源,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是我们的水源基地、矿产基地、生物多样化的生物基因资源地,大江大河都从这里发起,西藏高原、三江源等,是水资源的源头。“三北”地区的生态植被建设好了,国家三大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有保证。

    今天的“三北”建设,已经不是35年前的建设概念和意义。它用植被锁住沙龙,是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是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水源、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今天要重新对它再认识。要认识到其超过生态的其他作用,“三北”工程的重要地位远远不是生态屏障,而是包括生态屏障在内的国家经济重大发展的保障。保护“三北”生态体系就是保护国家的能源基地,不改变这个认识,就不会认识“三北”建设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意义。

    生态修复要保护和建设并举

    记者:怎样看待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用制度去保证生态环境?

    史培军:生态建设必须和地方经济、国家经济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也就是说,产业发展在摆正经济和生态这两点的关系上,一定要保障生态优先。现在的问题是,在有些地方产业发展往往是破坏生态。我们必须把产业建设生态化,其概念即是针对目前产业开发缺乏对生态的评价而提出。

    目前紧迫的问题是:一大批能源、矿产开发中缺乏生态评价、考量,我们现有环评没有包括生态平衡的评价。比如开矿是否要造成水土流失等等。所以现在产业发展必须把生态评价放在里边,把生态风险的评价放在里边,这样我们才能够首先让发展不再产生新的生态退化问题,再把已有退化逐渐恢复重建,然后才能发挥自然的修复功能。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现行的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还未能形成对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制约,致使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以攫取和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生态越来越恶化。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包括法律和政策性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责任制度。用制度对以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生产总值增长的行为给予制约和惩罚。

    让人人具有生态意识

    记者:怎样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史培军: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四大建设不只是“五位一体”,而是那四个建设的基础。因为离开了生态文明建设,其他四大建设都难以为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首先,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如果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生态建设,就大大降低了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二是,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是与其他四个建设“一体化”的关系。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大建设的基础。第三,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让人人具有生态意识。人人都成为生态的保护者、建设者,人人都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维护者。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3-29 16:24:2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