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媒体快报

|| 收藏本站

生态正修复 太湖扬清波
发布时间:2013-11-14 11:21:03

    无锡蠡湖是太湖内湖,通过10年治理,曾经多年劣Ⅴ类的水基本稳定在Ⅲ类水平,提前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奚 轩摄

    太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正逐渐恢复……

    苏南地区,涵盖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以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引领发展之先。工业发展的同时,生态遭到破坏,甚至曾出现太湖“蓝藻事件”。5年间,通过生态修复,苏南恢复湿地10万多亩,完成综合治理、封育造林45.46万亩,治理矿山宕口总面积达1374万平方米。

    “随着发展步调的深入,苏南人对全面发展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生态意识觉醒的苏南人正重构着江南水乡梦……”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如是说。

    “苏南正恢复为‘梦里水乡’”

    在苏州市吴江区正在建设的太湖新城,记者看到:岸边横卧一条深入湖面、宽敞漂亮的百米生态亲水木道;岸上林木森森,姹紫嫣红;湖面波光粼粼,水质清澈。新城的生态雏形初现……

    2008年,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通过退渔还湖、退垦还湖、生态清淤、生态治理和洪道疏浚五部分工程,太湖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目前,退渔还湖及前期围垦区动迁安置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堤线调整和生态清淤工程正在实施。

    “20万亩的东太湖围网,已缩减到4万亩。180多亿元建设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的就高达70亿元。”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说,“太湖新城的未来就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态城。”

    “要治好太湖,先要治好蠡湖。”蠡湖治理办公室原总工程师杨志毅说。2002年以来,在系统考察和学习国内外淡水湖泊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无锡按照“清淤、截污、调水、修复生态”的整治思路,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湖岸整治等五大工程。积10年之功而终成,蠡湖获得新生。数据显示:曾经的劣V类蠡湖水,已连续两年多稳定在Ⅲ类,水质达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早在2005年,南京就开始治理废弃宕口。8年来,南京投入3.26亿元,治理89个宕口,治理总面积达708万平方米,修复了开山采石造成的山体创伤。无锡、苏州、镇江等地也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采取造景、生态复绿等形式综合治理。“苏南正恢复成为山清水秀的‘梦里水乡’。”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

    “修复环境,就是修复生产力”

    “没有宜居的环境,怎能算是人间天堂?没有鱼米之乡,又怎能称为福地江南?苏州已到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的时候了!”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一句话,道出苏州生态修复的原因。今年4月,苏州正式出台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包括东太湖综合整治、土壤山体修复、阳澄湖生态优化等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

    与东太湖地区一样,苏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陈蒙蒙坦言,苏南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城镇化率超过70%,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生产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活空间不够舒适,生态空间受到挤压。“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江苏发展的一道坎,下一步,江苏一定要迈过这道坎。苏南一定要重视生态修复。”

    如今,生态修复在苏南各地正成为一种新气象:苏州继为湿地保护立法后,今年再一次通过立法方式,确保百万亩优质水稻、百万亩特色水产、百万亩高效园艺和百万亩生态林地;无锡投巨资建起环太湖生态景观林;南京关停并转了300多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并决定今后3年,不再批建增加煤炭用量的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阮宏华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修复环境,就是修复生产力。”

    “生态文明绝不是不发展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生态文明绝不是不发展的文明。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找准平衡点?

    常州溧阳市委书记盛建良认为:“生态本身就是财富,两者不矛盾。”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通过生态修复、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挖掘利用山林景区资源优势,在收获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着经济发展。2012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亿元,村级集体收入648万元,村人均纯收入2.5万元。由于生态优越,当地产的茶叶要比其它地方的同品种茶叶贵一倍。

    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则认为:“要懂得生态与经济之间的舍与得。”近10年,吴中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已超140亿元,未来还将投入新增财力的10%到20%用于污染治理。吴中通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否决、劝阻、拒绝投资近20亿元,依法关闭重污染企业50余家。但吴中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做优做美太湖这篇文章;另一方面,实现农村股份合作社全覆盖,成立14个集体经济镇级集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对于无锡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来说,“再生态化提供了转型思路。”发展环保产业成为宜兴的转型之路。如今宜兴的环保产业总量占全国的1/6、全省的1/2;水处理产业更是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不久前公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要求,“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立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新模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两型社会’。”生态修复成为苏南现代化建设新的选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06 01:58:34, Powered By v3.1.3(MSSQL)